【西山十戾· 狼】八、力挽狂澜的福康安为什么被停发了十年工资?

狼·和珅

在平定林爽文的战争中,和珅想尽一切办法去给福康安下绊。但由于战事吃紧,所以乾隆帝百般袒护福康安。哪怕福康安一意孤行要冤杀柴大纪,乾隆帝也做福康安的帮手。即便是乾隆帝对福康安有不满,依然在战后封他为闽浙总督、一等公,赏穿四团龙补服。

整个乾隆朝的六十年中,据我不完全统计,大概只有19位不是王爷的人获得过这一殊荣。而福康安是获得这一殊荣最年轻的一位。

在乾隆朝,人们不明白和珅为什么受宠,于是编排了和珅是乾隆帝情人转世的故事。人们同样不理解福康安为什么这么受宠,于是编排了福康安是乾隆帝私生子的故事。

历史和评书还是不一样的,和珅的仕途为什么平顺,我们前边讲了很多。至于和珅的硬核对手福康安,受宠的理由比和珅可多多了。

这要说起来,就不仅仅是乾隆朝的事了。福康安是八旗之首镶黄旗出身,姓富察氏。这个姓在清朝是非常尊贵的,属于满洲八大姓之一。

福康安祖上是开国功臣,在崇德、顺治年间都是议政王会议的议政大臣。在康熙年间,福康安的曾祖米思翰又是康熙帝的绝对亲信。我们在说吴三桂的时候讲过,米思翰是少数坚决支持康熙帝撤藩的大臣之一。斩吴应熊这个主意,就是米思翰提出来的。

雍正朝的大学士马齐,就是福康安爷爷辈的人物。可能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很知道这个人,马齐、隆科多、张廷玉这三位是康熙帝留给雍正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历史上马齐是这货其实是个汉奸。雍正朝与老毛子谈外蒙的边界问题时,马齐收了老毛子的钱,把中方谈判代表的脾气、秉性、底线全部无保留的告诉了老毛子。导致老毛子通过《布连斯奇条约》获得了在康熙朝《尼布楚条约》中没拿到的通商利益。

来,我们一起鄙视一下马中堂。

到了福康安的父辈,最厉害的就是福康安的亲爹大学士傅恒。傅恒跟他那个汉奸伯父马齐不一样,不管怎么说,傅恒南征西讨,为清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客观上维护了边境的稳定和领土的拓展。作为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上重要的一环,傅恒对于乾隆帝的意义远比阿桂重要的多。傅恒征缅甸的时候染上恶疾,乾隆帝大惊失色,连忙传旨傅恒速速撤兵治病。仗咱可以不打,但傅恒千万别出事。然而傅恒这样的职业军人非常有操守,他不顾病重,依然亲临前线给缅甸施压,直到缅甸王上了降表,进献了贡品,这才班师回朝。

然而,一代名将傅恒在班师的路上去世,享年五十岁。

乾隆帝当然非常悲痛,也因此才更看重傅恒的宝贝儿子福康安。在傅恒所有儿子中,福康安是最懂军事的。傅恒死后,福康安略过培训这一环节,直接接班他父亲未完的事业,补上了傅恒的缺,成为了乾隆朝中后期最重要的将领。

更何况福康安的姑姑是皇后,就算福康安是个不学无术的少爷秧子,混个一品当当也不是问题。

这就没办法了,福康安这种人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而且他既有天赋,又有后天的努力,没法不受宠。八旗子弟如果都是这个素质,可能大清还能多延续几年。

和珅跟福康安比,那就是天壤之别。要说“软件”,和珅这个正红旗的没落公子,没法跟人家镶黄旗的比。论家世,和珅家族跟世代参与国家决策的富察氏家族更没法比。

要说“硬件”,同样是侍卫出身,和珅在甘肃镇压个小范围起义都搞得一塌糊涂。而福康安自从接班开始打的都是硬仗,甚至是阿桂都搞不定的局面,福康安都能搞定。

看上去和珅跟福康安这俩人怎么都不在一个档次上。福康安算是国家栋梁,大清国没有福康安的话,很多边境问题不知道还能不能从容的搞定。大清国要是没和珅的话,客气的说没有任何影响。不客气的说那就是少个祸害,吏治的风气不至于崩坏的那么快。

说起来和珅只比福康安大四岁,俩人还都是侍卫出身,但性格完全不一样。跟和珅出道时的谨小慎微相比,福康安出道就是个傲娇兽。按规矩一般武将出门骑马,人家福康安就坐轿。清代京官最高坐四抬大轿,地方总督最高用八抬大轿。但人家福康安外放的时候,就坐十六抬大轿。谁还别告他僭越,乾隆帝就是这么惯着他。别说福康安了,就连福康安的轿夫也是横行霸道,一般的地方官还都惹不起福康安的轿夫。

但是,软硬件相差悬殊的和珅与福康安居然站在了一个层面上。而且他的官场地位比福康安只高不低,这才是当时官场上旗鼓相当的重磅较量。

没办法,虽然对于大清来说,福康安比和珅重要的多。但对于乾隆帝来说,仿佛和珅更重要一点。毕竟福康安是救火用的,和珅可是乾隆帝天天都要用的。

别看在林爽文事件上和珅整治福康安的计划落空,但他在倾轧同僚方面有着孜孜不倦的精神。然而表面上看,和珅在林爽文事件之后低调了些许,而福康安更加春风得意了。福康安春风得意,那准是又有战事了。

这不,乾隆五十三年,也就是福康安平定林爽文的那一年,越南出事了。

越南那时候统称安南,王朝叫黎朝。清朝前期的安南还是南北对立状态,北方是郑氏操纵黎朝国王,挟国王以令诸侯。南方是阮氏贵族掌权,只是名义上臣服黎朝国王。

乾隆年间,南方阮氏集团出了一个高人叫阮惠。这哥们不是阮氏的统治阶层,但他有颗要当统治阶层的心。于是阮惠拉拢北方郑氏灭了南方阮氏当权者,夺取了南方的大权。接着他又击败了前来干涉的暹罗国军队,奠定了自己的声望和实力基础。

站稳脚跟后,阮惠跟北方翻脸,开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攻打郑氏,并一举翦除郑氏,统一了黎朝。中国司马炎的故事都知道吧,阮惠一统南北,黎朝的傀儡王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阮惠就此废了黎朝国王,建立了西山朝,而且私自称帝。

这事玩大了,黎朝那是在大清有注册的,哪能说废就废了?再者说了,那年头的亚洲,放着大清在,谁敢称帝?在黎朝完了之后,趁着黎朝的遗老向清朝求助。乾隆帝下旨让两广总督孙士毅、云南总督乌大经带兵去教训教训阮惠,恢复黎朝的统治。

在清朝官军眼中,区区安南不足挂齿。孙士毅和乌大经也没有协同作战,而是比谁速度快。那感觉就像谁要是去晚了就抢不到功劳了。

孙士毅占了地利的光,行动速度更快,很快攻下河内,并送末代黎朝国王黎维祁归国复位。乾隆帝大喜,升孙士毅为一等公,让他见好就收,赶紧退兵。孙士毅觉得阮氏可欺,抗旨拒不退兵,还想再玩票大的。结果被阮惠趁着清军过春节的时机搞偷袭,孙士毅大败,一路溃逃到镇南关。黎维祁也跟着清军退到了镇南关,黎朝再度玩完。乌大经之前没抢到功劳,这次也不想跟着吃瘪。于是乌大经也退回云南,借着为母亲丁忧的机会辞官。

乾隆帝气坏了,天朝的气象全让孙士毅给破坏了。当初见好就收多有面子,现在天朝被打的丢盔弃甲,还怎么在东南亚当老大?

于是乾隆帝一方面给孙士毅解职,另一方面赶紧下旨给闽浙总督福康安。乾隆帝知道,没有福康安搞不定的邻居。

让乾隆帝没想到是,圣旨还没发到福州的总督府,福康安请战的折子先一步到了北京。乾隆帝感动坏了,福康安太懂事了,刚听说孙士毅战败,就自请担任两广总督,去处理安南的烂摊子。

福康安领兵到了前线,他敏锐的发现阮惠不仅善于用兵,而且羽翼已丰,国内民心已附。而黎朝国王这么多年不掌权,号召力都不如汉献帝。难道要为了这么一个废物,强行打一场灭国之战?不划算。而且对手是阮惠,客场作战真没有必胜的把握。

那头阮惠也犯嘀咕,安南对于大清来说,不过是一个省的体量。在冷热兵器过度的时代,这点非常的重要。况且安南的邻国都是大清的小弟,比如和阮籍有仇的暹罗国,早憋着求大清出手了。而且虽然孙士毅不堪一击,但福康安名声在外可不是好惹的。

所以福康安和阮惠这俩人非常默契的在边境各屯重兵,谁也不敢出手,都很忌惮对方。用句歇后语说,那就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最后,还是福康安先打破了尴尬的僵局,他派人给阮惠送信,说大清绝不支持黎朝。潜台词就是:我大清可以让你取代黎朝,看你懂不懂事了!

另一方面,福康安联系暹罗国,并放出风去,大清要与暹罗国两路夹击安南。

阮惠那是不世出的人才,他当然懂这是啥意思。于是阮惠马上派人去拜见大清的总督大人,送回清军俘虏,声称自己绝对忠于大清皇帝,而且自己绝不敢僭越称帝,当初的冲突不过是孙士毅处事不公罢了。

这一下,没矛盾了,所有锅都让孙士毅背了吧。

接下来阮惠就更聪明了,他深谙大清的官场规则,于是又私下给福康安送了大量的财物,让福康安替阮惠在乾隆帝面前美言几句。

福康安很开心,这阮惠太懂事了,于公于私福康安都得替阮惠说几句好话。天朝要的是什么?当然是面子啊。阮惠给面子,还要亲自来朝见乾隆帝,乾隆帝当然非常欣慰。管他安南是什么朝代,只要称臣纳贡就行。所以乾隆帝在见到阮惠派来的上贡使臣和进献的贡品之后,下旨册封阮惠为安南国王。

后来阮惠害怕天朝没信誉,没敢亲自来京城朝见,派了个替身糊弄乾隆帝。乾隆帝也不管那么多,给替身画像存档,别管来的是不是阮惠,总归来的是安南国王。反正在清朝有十九个藩属国中,只有安南王亲自来朝贡,来的是不是阮惠本人还重要吗?跟乾隆帝玩心眼,阮惠还嫩点。

可以说,这次福康安又立了大功,不仅替大清找回了面子,还不怎么耗费粮饷。这活干的多漂亮,可以说是乾隆帝最渴望的战争形式。当皇帝的看待战争,跟咱们打游戏不一样。我们体验的是过程,最兴奋的时候莫过于拿了一血,或者双杀、三杀等等。而皇帝看待战争,最希望的就是看到游戏一开始,对方就强退了,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这次平安南,福康安做的让乾隆帝非常非常满意,那么要再怎么封赏好呢?

平林爽文之后,乾隆帝封福康安微一等公,赏四团龙补。这次平安南,如果再要给福康安升官,那就得考虑封个郡王了。但是,这回乾隆帝给福康安的赏赐是:停发十年工资!

这就奇了,明明乾隆帝很满意,福康安的工作也很完美,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处罚呢?

原因就是福康安忙着和阮惠谈判的时候,和珅在紧锣密鼓的搜集福康安的黑材料。而且这次和珅不出手,他让他亲弟弟巡漕御史和琳弹劾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用湖广的粮船私运木材。然后顺藤摸瓜,查出来幕后指使就是福康安,并且证据确凿。

当这一切到了乾隆帝手里的时候,乾隆帝想要包庇福康安,都得好好想个借口。这可咋给福康安开脱?

这回是和珅给乾隆帝出了个难题。如果公事公办,就算是法外施恩也得把福康安革职。但这会儿安南还得靠福康安镇着,把他革职安南反了怎么办?

所以乾隆帝左右为难,难以裁决。不过,作为一个高级别的职业皇帝,乾隆帝还是想了个绝招。他给福康安送个信,说这事盖不住了,你自我举报吧。

福康安马上上折子举报自己思想意志不坚定,被什么什么思想钻了的空子,导致出现了这么不严肃的事件。

乾隆帝接到福康安弹劾自己的奏折,马上下旨说福康安有自首情节,认错态度良好,权且从轻发落,不对他进行降职处理,但要罚俸十年,停发养廉银三年。

这叫什么?其实可以看作是让福康安交议罪银脱罪。对于福康安来说,钱不钱的也不重要,清朝官员也不靠工资吃饭,这样被免职的官员,前脚被罚俸,后脚就有下属孝敬。所以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福康安这么大头居然栽了,而且是栽在和珅手里。

这在当时的影响是极大的。要说福康安有什么违法乱纪、中饱私囊的行为,这基本上是公开的秘密。都干到总督一级 ,你说他廉洁奉公毫无违法乱纪的现象?曾国藩曾经尝试过,不行。这个可以在后面讲曾国藩的时候细聊。

在大清,这个级别的官员不能用童话故事中的对错来衡量。这种人被处罚,一般是站错队,很少是因为做错事。

福康安这点事在乾隆帝眼中本身不严重,换个人告也很可能把告状的人抓起来判决诬告。但这次是和琳告的,而且很明显这是和珅指使和琳告的,那么乾隆帝只能默念“My god”,给和珅这个面子。先前不还杀了柴大纪给福康安面子了吗?当皇帝有时候就跟当幼儿园老师一样,得照顾每个小朋友的情绪。

这次福康安被人抓住犯罪的实锤在先,乾隆帝象征性处罚一下,也算是对福康安“皇恩浩荡”了。

不过,这样就对其他武将有了极大的震慑。福康安都被和珅给整了,何况他人呢?从此武将集团也逐渐被和珅瓦解,基本上没有人敢跟和珅对着干。像阿桂那样,见到和珅不打招呼,就算是最大的反抗了。

对于福康安本人来说,一向桀骜不驯的福大将军这次也心服口服的认栽。因为作为乾隆帝的内侄,福康安跟那些官员还不太一样,他是乾隆帝的自己人。他为什么敢坐16抬大轿?为什么敢纵容家奴横行霸道?为什么敢冤杀柴大纪?因为他知道乾隆帝不管这些事。但这回他明白了,乾隆帝有意偏袒和珅。那么,和珅就是自己人,自己人还能老和自己人过不去吗?不能了吧。

从此以后,福康安再也不跟和珅作对。甚至当和琳调到福康安手下做事的时候,福康安不仅不给和琳小鞋穿,还能跟和琳精诚合作,俩人关系非常好。从这个角度看,大家也能理解为什么福康安的弟弟福长安怎么成了和珅的同党。

就在乾隆帝处罚了福康安之后,和珅管了十年的崇文门税务,就交给了福长安去管。那对于整个富察氏家族来说,有了这个肥缺,一辈子不发工资也划算。

当然了,别以为福康安与和珅关系真的就那么好。因为玩心眼,福康安与和珅还不在一个档次上。将来我们能看到,拿和珅兄弟当自己人的福康安,还是被和珅给算计了。

到此为止,和珅整垮了士大夫集团、御史集团和武将集团,再也没有成派系的“反和派”出现在朝中。只不过有零星的读书人犯了脾气,以个人身份对抗和珅,下场也都比较惨烈。

比如江南道御史谢振定回京加封兵科给事中,在他巡视北京东城的时候,遇到了一辆飞驰的马车横冲直撞,仿佛马路是他家开的。

别人一看“车牌”,知道是和大人的车就不敢管。谢振定不然,他直接派人扣车抓人。开车的是和珅小妾的弟弟,这货趾高气扬,想用“我姐夫是和珅”吓唬谢振定。结果不说还好,说了谢振定把小舅子抓起来先打一顿,然后当街烧了和珅的车。

周围的围观群众纷纷叫好,目测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谢振定一下就上了头条,红了一辈子。后面的故事自然是和珅派谢振定的同事举报谢振定违法,是不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谢振定被判了流放。这种莫须有的事大家读史书也见得多了,没什么可说的。

重点是谢振定打和珅的小舅子、烧和珅的车,很明显是执法过度。走程序应该是先抓人,再审,再依法量刑。但是,这件事折射出来的事情就是和珅的只手遮天,完全破坏了大清本来就不算工整的司法体系。

如果按程序走,和珅的小舅子会“依法”释放,谢振定一样还得流放。那么未来,小舅子会更嚣张。所以,谢振定也是被逼的执法过度,最起码小舅子挨这一顿打,将来多少会收敛点。

想当个好官就得这样当,你琢磨琢磨和珅得跋扈到什么地步。这样的人如果还不算奸臣,那么大清就没有奸臣了。

在乾隆帝的帮衬下,和珅不再满足于杀掉反对自己的人,而是要诛心。其实整个乾隆朝,我最想聊的就是一场耐人寻味的诛心案。这个案子,下节再聊。

西山十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