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3、是什么让道光皇帝下决心禁烟?
按照课本的节奏
听
学渣讲近代史
第一单元:鸦片战争
第三课、道光皇帝
我们如果看看清朝历代皇帝的画像,会发现道光帝是最瘦的一位。虽然画师尽量美化这位宣宗皇帝,但也难掩其脸上的苦逼之像。道光帝是个很职业的皇帝,因为他爷爷是英明神武的乾隆帝。当然了,独裁者的儿孙,都会尽量把自己的祖上描绘的伟大,像乾隆这么能折腾的君主,当然能为儿孙们留下很多说他伟大的谈资。总之,在清朝皇室,康熙、乾隆都是业界标杆。对于道光来说,康熙太遥远了。但是曾经赐给他黄马褂的爷爷乾隆,是他心中的偶像。道光很想像乾隆那样驾轻就熟的把这个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但是跟他伟大的理想相比,道光帝的能力太跟不上了,驾驭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大国,已经让道光帝超负荷运转了。
道光帝恪守祖训,在他的认识里 ,当皇帝的工作内容就是整治吏治、疏导漕运、治理黄河、安抚边疆、羁縻属国、有灾赈灾、有乱平叛、看好后宫、多生孩子、到点祭天、按点吃饭。这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帝国,事太多了。独裁政体下不可避免的很多弊政就摆在那,道光也知道弊政的存在,却没能力去搞定。粪坑在那不搬走,道光帝努力的打苍蝇,结果越打越多,以勇武著称的道光也越来越瘦。比如说漕运,在清朝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南粮北调,如果走海运,比漕运速度快、运量大。而且包给民间商人去做,他们为了赚这笔钱,一定会用用尽全力完成任务。做不好下次换人不说,还可能掉脑袋。但是,一百多年来,漕运已经成了朝廷腐败的重灾区,河道总督、漕运总督、漕帮、沿途官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太多人指望漕运吃饭了。运河不堵,河道衙门怎么申请费用疏通呢?废弃漕运,漕运衙门这套官僚体系怎么办?运输队怎么办?李自成的例子就在眼前啊。在道光年间,曾经有一次运河堵得太厉害,粮食不能按点到北京,眼看皇上要挨饿,两江总督陶澍在民间招标,商人们走海运很快把粮食运倒了。道光帝亲眼看见了民间商人的伟大力量,也深知河道衙门的臃肿、腐败、无能,更深知海运的迅速、省钱、靠谱。但是道光帝动不得这个利益集团,还得继续使用漕运。再比如腐败的重灾区内务府,道光帝和他们朝夕相处,深知其腐败到骨子里。道光帝为了节俭,不惜穿带补丁的龙袍。后来道光帝放弃了,不是因为他做戏,而是龙袍的补丁比龙袍都贵。道光帝想吃粉汤,内务府表示御膳房没这道菜,经过精密计算,加这一道菜,费用七万五千两。道光疯了,这回你们可蒙不了朕,朕当皇子那会儿就在前门大街吃过,街头小吃几十文一碗。内务府说了,账不能这么算啊,领导吃的,必须是特供。得设立专门的机构做粉丝,专门的机构采办原料,再加上维护费,七万五千两一点也不多。道光帝知道算账算不过内务府,就让内务府的太监去前门大街买,御膳房不做了还不行吗?一天之内,前门大街突然出现了一帮穿着制服的人。说他们是九门提督的人?不像。说他们是顺天府的人?也不像。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帮没有明确身份的制服男一脚能踹翻一辆做粉汤的独轮车。制服男走过前门大街之后,当时全中国最繁华的商业街一片狼藉。从此之后,北京城再无人经营粉汤。道光帝当然也不能买到粉汤吃了,这位倔强的皇帝最终赌气这辈子不再吃粉汤了,也绝不给内务府七万五千两。同时内务府的实力也让道光帝震惊,这要是跟他们较真,是不是全北京的饭馆都没了。
跟漕运、内务府一样,鸦片贸易也是个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的弊政重灾区。从雍正年间到道光年间,清朝禁烟一百多年,越禁越多。道光有辙吗?一点都没有。清廷在珠江口的盘查不可谓不严,两广总督专门派水师严密巡查来往的所有船只,依然拦不住鸦片越来越多。道光帝以为是底下官员无能,他可不知道广东水师就是走私鸦片的主力,让走私犯缉私,那能成功吗?
这三大弊政,道光帝没能力动,也不敢轻动,只能维稳,实在不行,交给下一届皇帝解决吧。巧了,他爸爸嘉庆帝,当初也是这么琢磨的。直到有一天,有人发现紫禁城内一个不起眼的小庙里,一位亲王和一位镇国公大人在偷偷抽鸦片。道光帝惊呆了,在帝国最核心的位置紫禁城中,居然有皇亲国戚公然违反禁令抽鸦片。没多久,直隶总督琦善,就是那个被黑成汉奸的琦善上奏,他在天津查获了一起鸦片走私案,收缴了价值十三万两的赃物。鸦片和走私人员全来自广州,鸦片是要走私到京城。
这次道光帝坐不住了,鸦片走私居然猖獗至斯。不仅出现在了帝国的都城,还出现在了道光帝的家里。购买走私鸦片的,居然还是道光帝的亲人。老黑洞漕运和内务府没人敢动,新黑洞鸦片可是有不少大臣想挑战一下。本来道光帝想让两江总督陶澍办这个事,陶澍岁数大了,身体也有一天每一天了,于是陶澍推荐自己曾经的下属,现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办这个事。道光帝火速召林则徐进京奏对,询问禁烟方案。
那么说这位被课本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林则徐是走科举正途出身的传统士大夫,在清朝那个令人作呕的官场中,林则徐可以说是官场的一股清流。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隋唐时期,科举的考试内容分明经科和进士科两大类,此外还有考数学、礼仪、书法、法律的专项考试,无论哪门学精了,都能通过科举入仕。当然人们最常考的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是最简单的,只要把四书五经背的烂熟于胸,就能考出好成绩。明经科的考试内容,基本上就是古汉语版的完形填空,内容都是四书五经里边的原话,摘出一句来,抹掉几个字,让考生填上。明经科考上之后,一般当不了太大的官,一切从基层开始。进士科就厉害了,考上的绝对是人才。进士科考的是时事议论、作诗、写文章,这样是考上了就能进入朝廷中枢。到了宋朝,英雄不问出处,对考生的出身要求更低,这是中国科举的黄金时期。通过科举选上来的,别管是不是好人,但都是能人。宋朝皇帝从考卷中,就能判断谁能当宰相。从明朝开始,科举变味了。朱元璋一个半文盲来制定考试制度,那就尴尬了。自此科举只能考八股,八股只是文章的格式,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考试内容都是话题作文,出题者从四书五经中摘出几个字为话题,这几个字还未必断句正确。比说“学而时习之”,考题可能是以“而时习之”为话题,写一篇八股格式的议论文,要求内容主题积极向上,所有论据都得来自四书五经。换言之,就是撒个官方的谎言,还得有正能量。
所以,八股以来的科举,选上来的都是啥玩意儿,自己琢磨吧。皇帝从考生的考卷中,只能分辨出谁是书法家。考时事论出来的官员,上任就能干活。考八股出来的官员,上任一般都干不了活。所以明清的官员都得带自己的幕僚集团才能工作,哪怕当个县令,最起码的配置也得有一个钱粮师爷算账,一个刑名师爷断案。
林则徐作为八股出身的官僚,居然是个颇有能力的官员。在那个大家一起混饭吃的官场文化下,林则徐在治河、盐务、缉私、赈灾方面颇有建树。所以林则徐在陶澍手下当了几年差,当过河道总督,后来官至湖广总督。这次被道光皇帝召进京城奏对,就是从湖广总督任上来到京城的。林则徐对治理鸦片问题,非常有信心。这有什么难的?能比河务、盐务难吗?再说了,跟远洋外夷打交道,总比理藩院的活好办吧。
在林则徐到了北京之后,道光帝一个月内召见了林则徐十九次,特许林则徐在紫禁城坐轿。林则徐的方案其实不复杂,不是抓不住走私犯吗?那就从终端入手。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没有吸毒的,还会有贩毒的吗?那么该如何从终端入手呢?也简单。第一,搜缴民间所有的烟枪,没了烟枪,就没法吸毒。每当我看到林大人这个计策的时候,总会不由得想起某抗日神剧中的经典台词:咱们就打鬼子的腿!第二招呢,就是找到吸毒者,勒令他们在一年内戒毒,否则就判处死刑。那么林大人怎么找出吸毒者呢?放心,有的是办法,等林大人到了广州,再聊这段。
总之林则徐信心满满,道光帝对林则徐的能力刮目相看。道光帝身边的大臣,多数是几十年不投反对票的曹振镛、穆彰阿之流。司马光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大臣。道光帝是个庸才,所以他也喜欢庸才。给他个诸葛亮,他也玩不了。这么多年来,能办事的大臣也就是陶澍政绩卓著。如今有了林则徐接替陶澍悉心办事,让道光帝非常的满意。不过,时任直隶总督的琦善却尖锐的指出了一个隐患,事实上鸦片这个事的根源不是吸毒者,而是贩毒者。如果林大人到了广州把事做太绝,万一英夷闹事怎么办?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倒不是大清怕了区区英夷,关键是朝廷刚用了七年时间,花了上千万两银子平定了新疆张格尔的叛乱,打仗太烧钱。张格尔搞“圣战”分裂祖国,那是不得不剿。英夷那点破事,能不打就别打。林则徐表示,放心,他会妥善处理。
就这样,林则徐从容上路。从帝国的首都,风尘仆仆的赶往南疆的广州。等待林则徐的,会是大义凛然的收缴鸦片,然后威风凛凛的虎门销烟吗?其实,没那么简单。广州禁烟事宜,下节课再讲。
公众号:笑谈中
微信号:kxiaotanzhong
微博:孔令堃的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