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列强差距明显,明明是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为何还要宣战十一国
文/元气少女QMQ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由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过了科学技术的革新,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远远甩在身后。可悲的是,此时的清政府仍不自知,仍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用枪炮狠狠地打醒了清政府,清朝统治者才开始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强大。
中西方的差距之悬殊,按道理说大清是了然于心的,那为何在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竟然还敢对十一国宣战?本应是大清和十一国的战争,却为何最后只来了八个国家的人,剩下的三个国家去哪里了呢?
一、光绪与慈禧的矛盾
1900年春天,对于大清来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6月21日,慈禧太后公开对英、美、法、德、俄、意、日、奥、荷、比、西十一国宣战。消息震惊朝野,群臣纷纷上奏,劝太后三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不久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他们比谁都清楚,此时的大清就是一艘朽木老船,别说是十一国,就是单拎出来一个国家,大清都打不过。这无疑是一个疯狂又愚蠢的行为。
但纵观慈禧前半生在前朝后宫的风起云涌,可以看出来,她也并非一个没有谋略的人,她竟敢公然宣战,想必是内心已经有过一番思虑。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大清政府被曾经的"小弟"——日本打了个落花流水,毫无反抗之力,这让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臣民是既愤怒又羞愧。光绪皇帝本人亦是痛心不已,为了改变这种羸弱的局面,光绪皇帝决定要从根本上变革大清的体制,他重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
这时,慈禧意识到成年的光绪已经不受自己控制,继续让他任性行事,终有一天也会危及自己的权力,于是慈禧太后联合顽固派发动政变,重掌大权。然而在西方各国看来,光绪帝的维新变法恰好符合他们的需求,所以给予光绪帝大力支持,在慈禧追杀维新人士的时候,英、美、法等国曾搭救过不少人。
但慈禧太后决心要找一个听话的皇帝,于是她将载漪之子溥隽立为大阿哥,意欲取代光绪帝。没想到,慈禧此举受到西方列强的强烈反对,列强各国拒绝承认溥隽的继承人位置,并且要求慈禧还政于光绪。
二、列强干政
西方列强支持光绪帝变法,又公然维护维新人士,甚至不允许另立皇储,这无异于是公开反对慈禧的统治,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断不能忍受对她的地位的挑战。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慈禧必然也会向八国联军发难。
同时,在国内,并非只有慈禧一人站在列强的对立面,义和团运动就是民众反对列强最好的印证。
▲义和团影视形象
甲午战败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竞相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强租海港。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清政府允许俄国在中国修建铁路,东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不仅如此,随着列强势力的侵入,外国传教势力也日益猖獗,无良传教士欺压平民,强抢土地,全国各地教案纷起,最终发展为中国民众对抗外国势力的斗争。
虽然列强多次让慈禧镇压义和团运动,但是慈禧心里清楚,义和团就是她对付列强各国一把最好的匕首,所以她表面上答应剿杀,暗地里支持义和团的反洋斗争。
此外,慈禧宣战最大的底气应该就是她手上所握有的军队。从1899年起,慈禧就命令荣禄整编北洋军队,荣禄在北洋四军的基础上又扩编了军队,编排兵种,军队规模颇为可观。
这支军队主要驻扎在直隶、津京等重地,加上练军、八旗兵、绿营兵以及禁军卫神机营、虎神营等,大约有11.4万余人。虽然当时列强在华的兵力总共可达十二万余人,但是实际上能够参战的仅有三四万人,慈禧正是深知双方的兵力情况,所以才敢冒险宣战。
在此之前,列强对大清干涉之处并不少,但是慈禧多番忍让,而这一次终究是触及了她的底线——危及慈禧的统治权力,所以她不得不走出这一步。
三、一战方恨弱
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发出最后通牒,命令慈禧早日还政于光绪帝。6月21日,慈禧正式发布宣战诏书,向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荷、比、西十一国宣战。
慈禧的宣战彻底激怒了列强,八国联军很快攻入北京,而大清的军队完全没有招架之力,慈禧慌忙带着光绪帝逃到西安。
此前,清政府曾命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北上抗敌。李、张等原本就不同意慈禧宣战,他们深知大清根本不是列强的对手,所以不愿意将自己的军队赔入这场闹剧之中,于是他们与列强抢订了东南互保协议,双方约定好在长江以南互不干涉。
最后,大清战败已是不可改变的结局,为了不让列强追究自己的责任,慈禧讨好地说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辛丑条约》的签订让大清的百姓背上了4.5亿两白银的巨额债务。在这场战争里,慈禧向十一国宣战,或许是想在洋人面前重振清政府的威严,又或者出于维护自己的权力的考虑,无论其动机如何,公然向西方列强宣战的做法无疑是有失妥当甚至是愚蠢的。
然而,慈禧本人没有因为这场战争失去什么,却让无辜的百姓成为了受害者。慈禧应该也没想到,这也终将是清政府最后一场正式的战争。
四、间接受益的三国
要说,慈禧当时虽向十一个国家宣战,但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没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荷兰和西班牙都是殖民时代早期的受益者。西班牙凭借在美洲的殖民地获取了大量财富;荷兰凭借强大的海上实力曾称雄一时,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但是这两个国家在和英法的对抗中都接连遭遇失败,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因此海上霸权也不复昨日。
到1900年的时候,其实荷兰和西班牙两个国家都已经衰落了,并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财力去参加这场战争,比利时的情况也差不多。
在义和团运动中,义和团也袭击了荷兰、西班牙、比利时设在中国的使馆,所以慈禧才会一并也向他们宣战。尽管国力不支,但荷、比、西三国还是组织了小规模军队从西欧出发前往参战,谁也没料到的是,当初霸气宣战的慈禧太后,最后竟投降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三个国家的军队还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就收到了前方联军发来的大清已经投降了的战报。
按照惯例,清政府战败之后,这三个国家也和其他八个列强国家一样向清政府提出了赔款要求,清政府怕战事再起,无可奈何,被迫答应了这三个国家的要求。
可以说,荷兰、西班牙、比利时三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是捡了个大便宜。
参考资料:
1、《慈禧发布宣战诏书的背后》,赵增越
2、《1900年慈禧太后为什么对八国联军宣战》,郑林、白纯
3、《从“己亥建储”看慈禧的对外宣战》,李成甲、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