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肝损作用的中药
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其肝损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报道,因误食、误服、超剂量服用中药引起中毒者1000余例,死亡200多例。其药源性损害多与给药途径、用药剂量、原发性肝病病史有密切关系。
(1)有肝损作用的中药:
目前已发现或证实损肝作用的中药有黄药子、苍耳子、农吉利、千里光、猪屎豆、鱼胆、四季青、苦楝皮、贯众、铅丹、砒石、草乌、雷公藤、五倍子、川楝子、马桑、柯子、丁香、野百合、葵树子、喜树、艾叶、土莉芥、常山、商陆、土三七、望江南子、大枫子等。其中,大部分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常用于疮疡、疔毒、湿疹和肿瘤。这类中药常可作外用,药理活性较强。从化学成分看,引起损肝作用的中药大部分含有鞣质、生物碱等成分。研究表明,含有水解型鞣质的中草药具有肝毒性,而含有缩合型鞣质者毒性较低。
(2)中药损肝的机理:
①直接毒性作用,中药或其代谢产物在肝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可干扰细胞代谢,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潜伏期短,对剂量有依赖性,如黄药子、川楝子等;
②过敏反应,某些药物虽无直接毒性,但能使易感者发生肝损害,其特点是发病率低,潜伏期长,对剂量无依赖性,如四季青引起的肝损害属此类。
(3)中药损肝的病理类型:
①肝细胞损害型,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如猪屎豆、鱼胆、望江南子、土三七等可致此型病理损害;
②胆汁淤滞型,病理改变为胆小管胆栓形成,或见胆管炎和轻度肝细胞坏死,如贯众所致者;
③混合型,如黄药子所致者,既有肝细胞损害,又有胆汁淤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