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托福118大神怎么看(新)SAT备考 || 通用备考干货

我毫不掩饰对本文作者Chris的崇拜--托福118的标签根本算不上他最闪亮的标签。除了精通英文外,他还博闻强识广泛涉猎,狂热喜爱摇滚乐团 Guns N\' Roses并独自翻译出版他们的专辑、为美国吉他大师Neil Zaza做课堂翻译并同台合奏、电影公司御用剧本翻译、COD中国区骨灰玩家......嗯,他还有个标签是睿途教学大拿。

Chis最近潜心研究2016年即将到来的新SAT,顺带撰文一篇简单纰漏了他的一些心得,虽然主要针对新SAT,但干货满满充满了一般性的英文学习规律,值得各位借鉴。为了表达对本文的推荐,一向谦谨的小编不惜加上了“主编推荐”的标示,相信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新SAT(ID:SATguide),欢迎关注获得最新和高质量的新SAT备考资源。

1.前言

改革后的SAT考试(下文简称新SAT)即将于2016年春季成为现实。为了更加贴近大学新生在课堂上需要应对的实际情况,阅读部分也作出了相应调整。总体而言,新SAT考试的阅读部分将会选用高质面广、难度适中的美国与世界文学、历史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题材的说明文文章。

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挑战,考生背考的策略应当有所调整。突击刷单词刷题库的短视做法恐怕将收效甚微,更合理的备考策略分为两部分:具体备考战术包括高频词汇积累、长难句精析;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战术效率的长远战略则是增加备考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2.备考策略第一部分

词汇积累

现有的SAT考试常常会涉及大学以及工作期间并不常见的偏门词汇,但改革后的SAT词汇题不再要求对生僻词汇的浅层理解,而是熟练掌握“既非生僻又非专业”的跨学科高频率词汇,并做到结合语境深层理解词意,这也就要求考生平时需要加大阅读量,并重视近义词以及一词多义的辨析。

能够体现这一趋势的迹象之一就是填空题的取消。现有的SAT考试中,填空题中经常会出现颇具挑战的生僻词汇,令无数国内考生无不感到头痛。比如请看2013年5月的一道填空题。

Horgan argues that many scientists today are gripped by a profound unease, a ------ that results from current social uncertainties.

(A) conviviality (B) zeal (C) nostalgia (D) felicity (E) malaise

如果选项都认识的话,选对正确答案E并非难事(即题干中unease一词的近义词),只是在这种出题思路下,词汇量的积累仍然是以追求广度为主,而非深度。

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新SAT的考题形式:

“…The coming decades will likely see more intense clustering of jobs,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a smaller number of bigger cities and city-regions. Some regions could end up bloated beyond the capacityof their infrastructure, while others struggle, their promise stymied by inadequate human or other resources.”

(粗译:之后几十年内,一小批大城市和地区将会出现更多的工作、创新及生产力的高度集中。有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将会承受不住,有些地区则会因为人力及其他资源的不足而受到限制,梦想破灭,举步维艰。)

As used in line 55, “intense” most nearly means

A) emotional. B) concentrated. C) brilliant.D) determined.

此题考查的是intense一词在文中含义,虽然该词平时多指感觉或感情的强烈(intense pain/intense anger),但在此例题中却取的是“集中”之意,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B选项。但是,其他三个选项在不同语境中也都可以作为intense一词的模糊近义词,所以说这道题充分体现了新SAT考试的命题趋势,即判断选项需要至少通读intense所在的整句话乃至所在段落,而不能仅靠记忆中的释义作答。

详细看到这里,大家对于命题思路应该有一些概念了,那么究竟把一个词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符合了对于“深度”的要求呢?我们再来看个例子——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著名《葛底斯堡演说》。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1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2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3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not 4dedicate — we cannot consecrate — we cannot hallow — this ground. 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5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6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 — 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 —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 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林肯在演说中数次使用dedicate一词,不到300词的演讲里竟出现了六次之多。如果能彻底弄明白这六处词意究竟有何异同,今后无论这个词所处的语境再怎么变幻莫测,相信都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但究竟怎么才能确保正确理解呢?大部分考生手里仍然只有一种背单词的工具,即单词书,这样背单词固然省事,但缺点也不少:质量参差不齐;释义未必准确;没有例句提供语境,一词多义只能靠死记硬背,经常一头雾水,总而言之效果不佳。

事实上,有一本好词典便足以解决上述问题,在此推荐笔者使用多年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还是以dedicate一词为例,动词的三个释义、形容词的两个释义都附有英文与中文解释以及例句,这才是彻底理解《葛底斯堡演说》的最佳途径。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dedicate

/ ˈdedɪkeɪt; ˋdɛdəˏket/ v

1 [Tn.pr] ~ oneself/sth to sth give or devote (oneself, time, effort, etc) to(a noble cause or purpose) 将(自己﹑ 时间﹑ 精力等)奉献给(崇高的事业或目的): She dedicated her life to helping the poor. 她毕生致力於帮助穷人. * dedicate oneself to one's work 献身於自己的工作.

2 [Tn.pr] ~ sth to sb address (one's book, a piece of one's music, etc) to sb as a way of showing respect, by putting his name at the beginning 在(自己所着之书﹑ 音乐作品等)的前部题献词: She dedicated her first book to her husband. 她把自己的第一本书献给了丈夫.

3 [Tn, Tn.pr] ~ sth (to sb/sth) devote (a church, etc) with solemn ceremonies (to God, to a saint or to sacred use) 以庄严的仪式将(教堂等)奉献(给上帝﹑ 圣徒等): The chapel was dedicated in 1880. 这座小教堂於1880年举行献堂礼. Cf 参看 consecrate.

> dedicated adj

1 devoted to sth; committed 献身於某事物的; 专心致志的: a dedicated worker, priest, teacher, etc 有献身精神的工作者﹑ 牧师﹑ 教师等.

2 [esp attrib 尤作定语] (esp of computer equipment) designed for one particular purpose only (尤指计算机设备)为某特殊目的而设计的, 专用的: a dedicated word processor 专门的文字处理机.

经过对比后不难得出结论,原来1、2取的都是字典中的形容词释义一,即“献身于某物的;专心致志的”;而3则取的是动词的第二个释义,即“为了表示尊敬而献给”;4与consecrate、hallow连用,不难看出取的是动词释义三,即“以庄严的仪式奉献”;最后的5和6取的也是形容词释义一,呼吁活着的人投身于神圣事业中。

由此可见,有个好词典,单词的深度问题便迎刃而解。解决了深度之后如何解决广度问题?答案就是以单词书为辅,阅读为主。

长难句精析

考生经常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就是长难句。备考的常见误区之一就是“难句不必懂”,看明白个八九不离十就行了。也许此原则对于个别应试技巧性较强的英语考试还算适用,但对于尤其强调读懂句子、定位证据的新SAT来说,恐怕不可同日而语。道理其实很简单,这次看不懂,下次还是看不懂。英语的长难句无非就是多个短句叠加。我们来看看一句典型的长难句是如何被拆解的。

Imagine, for example, how astounded even a great seventeenth-century scientist like Isaac Newton would be by our current glob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ere he alive today.

imagine后面接想象的具体内容;for example是个插入语,只是起补充作用;主句提取how astounded Newton would be这么个句式,表示“牛顿会有多么震惊”,被什么东西震惊呢?在by后面找到答案,即“我们当今的全球通讯系统”,our current global communication system;然后还有个条件,就是“假设他今天还活着的话”,were he alive today,但这句话其实是if he were alive today更书面的表达方式;然后我们再看牛顿前面加了什么内容:伟大的17世纪科学家。于是整句话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起相同作用的句子成分已用相同颜色标出):

比如,想象一下,即便是伊萨克·牛顿这样伟大的17世纪科学家,在看到我们当今的全球通讯系统后,会是多么的震惊,假设他今天还活着的话。

为了让中英文成分一一对应以便理解句子结构,这么着翻译出来的结果肯定不太符合中文说话习惯,不过没关系,因为重点在于说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英语长难句其实就是个词组的重新排序。你需要做的,就是适应英语的造句习惯,分析清楚每个成分的意思和作用,然后反复朗读,找来类似句子反复体会(注意,这并不代表你需要知道它们在语法上到底叫什么)。市面上有不少精析长句的书籍,比如杨鹏老师的《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坚持看完书中的50句话,按照上述方法逐句精析,细细品味中文与英文造句时语序和表达方式的差异,相信新SAT考试中结构再复杂的难句也不在话下。

3.备考策略第二部分

备考时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恐怕无需赘述,效率再惊人的战术也需要时间的辅助才能显现功效。据统计,新SAT考试至少需要8000到10000词汇量,按照每天背100并复习200的速度计算,仅仅是解决单词障碍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为了跟上改革后的新要求,考生光是认识单词还不够,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理解并定位信息,这就对阅读速度提出了要求;而阅读速度就像是练习乐器,没有高强度的反复训练是达不到要求的,这就意味着考生除了每天要忍受300个单词的折磨之外,还需要腾出时间和精力阅读大量文章或书籍……拉长战线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培养阅读习惯

至于阅读习惯,考生们普遍纠结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究竟该看些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最大限度上的推动备考?让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新SAT考试所涉及阅读文章的出处:

文学——时间跨度:现代与经典;地理跨度:美国与全球。

历史——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以及有关人权、自由、正义的“全球大对话”(如甘地、梭罗等等)。

社会科学——包括人类学、传播学、经济学、教育学等等。

自然科学——探讨范围既包括根本理念也有近期进展,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等。

不难看出,新SAT对于阅读材料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考生在备考期间不仅要读,而且什么都要读,保持对所有学科知识的兴趣与渴望(至少不能排斥)并且尽可能吸纳。作为开端,可以先读一些跨学科的科普读物,然后再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具体领域。

在此推荐两本笔者认为对新SAT备考非常有帮助的两本书:《自然的魔法》(The Magic of Reality)以及《第三种黑猩猩(青少年版)》(The Third Chimpanzee for Young People)。这两本书内容非常有趣,而且还都有中文译本,话题涵盖范围广泛,分别侧重了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下属的多个子学科,花上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认真研读,积累书中出现的高频词汇,相信会对之后的备考过程大有裨益。

以《自然的魔法》举例,这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2011年发表的青少年科普读物。书中每章都会抛出一个问题,比如“谁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彩虹是什么?”、“太阳是什么?”等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者会带领读者熟悉许多基本科学概念,用深入浅出的叙事方法讲解放射性同位素、DNA、牛顿的棱镜实验、红移现象等等到底是怎么回事。读完这本书,不仅能够“涨姿势”,还顺便捎带手接触了化学、生物学、光学、天文学等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词汇。

再比如《第三种黑猩猩(青少年版)》。这是大名鼎鼎的《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作者杰瑞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1991年首次涉猎大众科普领域时的作品,2014年再版并为适应年轻读者阅读调整了语言难度,对于国内备考ACT的高中生而言可谓是再合适不过的阅读材料。书中探讨了很多有趣问题,比如我们智人作为黑猩猩的近亲,是如何超越所有其他物种扩张至全球,并在短短几万年的时间里拥有了摧毁全世界的能力?为什么欧洲人最终征服了南北美洲以及大洋洲的土著居民,而非相反?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戴蒙德也是借鉴了包括历史、语言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非常精彩。

除了书籍之外,考生还应当尽量频繁接触千词左右长度的各类题材文章,养成用英语获取关于时事信息的习惯,最大限度上增加阅读面的广度与深度。

4.结语

读完一篇文章,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题材,最重要的是彻底弄明白文章在讲什么,不要放过看不懂的句式或词组。抱着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备考期间大量汲取知识,并且认真积累每篇文章中出现的生词,长此以往不仅会增加知识储备,也许还会发现新的兴趣点,但最重要的是逐渐培养了英语阅读思维。再拿起新SAT文章你会发现竟是如此得心应手,考前稍加训练,适应考题形式与答题节奏之后,高分便不再遥不可及。

5.附录

《自然的魔法》与《第三种黑猩猩(青少年版)》

《自然的魔法》(The Magic of Reality)——每章解决一个问题,例如“谁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深入浅出探讨科学知识

《第三种黑猩猩(青少年版)》(The Third Chimpanzee for Young People)——作为超越所有其他物种的人类,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相信读完此书会有所启发。

其他阅读资源推荐

  • “青少年终极书单”——由teenreads.com汇集,收录超过400多本优秀书籍,以小说为主。

  • “美国1776年至1965年的100篇里程碑文献”——了解美国历史的好渠道

  • “电子打字机:150篇好文章以及100本好书推荐”——按学科分类,质量过硬

  • “I Fucking Love Science”——报道每日科学进展

  • “Today I Found Out”——短小精悍的小知识集锦,内容包罗万象。

  • “《纽约时报》文章精选”——最近一个月以来点击率最高的20篇文章,了解时事的好方式

  • “《纽约客》杂志精选”——2007年以来的25篇精选长文章

附录所有推荐均附有链接,但因为链接不能跳转且影响观瞻,所以将其隐藏,回复关键字[ 链接 ]即可获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