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大城市群——成渝地区,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大利好!今天(10月20日)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全文发布。这意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式跟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一起,纳入了国家战略。
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
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
这个区域的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6.9%的人口,贡献了全国6.3%的经济总量,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成长中的经济圈。重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带动小弟们一起致富、一起成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既没有使用“城市群”,也没有使用“都市圈”,这是为什么?我的理解是:之所以不用“都市圈”,因为面积太大了,达到了18.5平方公里,相当于大湾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3.3倍。也就是说,在四大城市群里,成渝地区可以排到第三,仅次于长三角的35.9万平方公里,以及京津冀的21.8万平方公里。“规划”里有这样一句话:要求成渝双城经济圈“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发展格局”。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质就是“城市群”。叫双城经济圈,只是为了突出这个区域的特征:有两个超大城市,而没有一个明显的“第三城”。国家在很多规划里都明确过:成渝地区是两大中心,成都和重庆。但相比之下,谁更重要?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名称看,成都在前。但这不意味着成都更重要,而只是顺应了传统的表达方式。就好比广深一样,虽然深圳已经在城区人口、GDP、汇聚资金等诸多方面超过了广州,但大家仍然习惯说广深,这是历史形成的。但重庆是直辖市,成都只是副省级城市。对此,规划还是有所照顾的。比如里面提及了“重庆”这个全称57次,提到成都43次。这就是中国式规划的玄妙之初,每个城市被提及的次数,都是被考虑和计算过的。而且在规划的绝大多数地方,如果重庆、成都并列,一般都是重庆在前。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及了“全球”21次、“世界”27次;而成渝的规划,提及“全球”6次、“世界”9次。国家对于这个区域的“战略定位”,更强调具有“全国影响力”:
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我查阅了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的新一轮规划,里面都使用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说法。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里,没有使用这种说法。规划里出现的6次“世界级”分别是:“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2次、“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次、“世界级机场群”1次。所以,虽然成渝是中国第四大城市群,但却未能跻身一流城市群。它只是二类城市群里的老大。原因很简单,成渝地区缺少真正的一线城市。即便如此,规划还是给成渝双城经济圈提出了比较高的目标:
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里,对于未来的科学中心布局,是这样说的:
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未来中国的发展非常倚重科技创新,一共有三个层次的中心:最高的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授予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第二层次,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授予了四个地方: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成都和重庆,一直希望联手申请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于是两大强二线城市联手,所以也最有可能。刚刚公布的规划,有专门的“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章和“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的一节。但是请注意,“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这句话里,缺少了“国家”两个字。说明尚未拿到这个非常稀缺的顶级头衔。不过这没有什么,我相信经过成渝地区的继续努力,最终一定可以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统筹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和成都高新区等资源,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瞄准新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建设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依托重庆大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夯实智能产业、生物医学发展基础,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
其中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这两个片区,最值得关注。正因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是一个城市群,所以需要细分都市圈。根据规划,这个经济圈分为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此外规划还提及了:支持万州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南充、达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宜宾、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交通方面也有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提法,比如:高质量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实现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提升重庆国际枢纽功能。布局建设乐山、阆中、遂宁、雅安等一批支线机场,研究广安机场建设。规划里,也给出了成都、重庆的新定位,以及重点片区: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以长江、嘉陵江为主轴,沿三大平行槽谷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
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
从中心的定语看,重庆是“西部”为主,成都是“区域”为主,很难说谁高谁低。但西部金融中心被重庆拿下,成都没有金融中心的表述。重庆的重点片区,是两江四岸核心区,以及两江新区和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点片区。成都的重点片区,是天府新区和西部(成都)科学城,也就是从天府公园到兴隆湖一带。对于成都、重庆的发展,规划也提出了“推动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的要求,并提出:合理控制规模,防止城市“摊大饼”,积极破解“大城市病”,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这有利于成都、重庆周边城市的发展。最近两年,中国停止审批了很久的证交所、期交所都重启了。先后诞生了广州期货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写入官方正式文件的,还有“以人民币计价”的澳门证券交易所。在这种情况下,重庆或者成都想再设立一个期交所或者证交所,难度非常大。在此次规划中,对于西部金融中心有如下表述:
支持重庆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支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开展本外币合一账户试点。支持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探索开展跨国企业集团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等试点业务……
积极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开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创新试点,在成都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推进金融市场和监管区域一体化,推动在担保、不良资产处置、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跨区域合作。支持设立市场化征信机构,研发适合西部地区的征信产品……
整体而言,西部金融中心主要规划给了重庆,但成都可以参与共建。那么,到底该怎样评价这个规划,它对于成渝地区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应该指出的是,虽然成渝定位不如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但它毕竟是中国第四大城市群。获得这样一份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最高规格的规划,对成渝地区意义重大。事实上在交通等国家规划里,成渝已经被称为第四极,地位非常高。跻身国家战略之后,后面的一系列规划,成渝都可以占得先机。成渝作为中心城市,在区域内的资源吸附能力都非常强,两个城市都处于成长期,而不是外溢期。所以在成渝经济圈买房子,首选两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区、重点发展区,而不是周边城市。或者说:在成渝这个圈子里,只有两个城市,而没有第三城、第四城,这是跟大湾区、长三角非常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