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像识别到辅助临床决策,同心医联智能分析产品获得NMPA认证
从2015年开始,在医疗辅助诊断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掀起了一波波热潮。心脑血管、肿瘤、骨科等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初创企业,虽然针对疾病病种不同,但是他们怀抱的初心相同——均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诊疗过程更加智能化,通过辅助医生更好地临床决策,进而重塑医疗行业。
作为定位脑科人工智能平台的一家公司,在2014年成立的同心医联针对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肿瘤等脑科重大疾病开发着属于自身的人工智能诊断及辅助诊断产品。10月19日,同心医联自主研发的覆盖三类疾病(动脉瘤、阿尔兹海默症、听神经瘤)的软件——同心格物系统Neosoph通过了NMPA认证,进一步助推同心医联的商业化进程,也使得同心医联向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这一发展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在去年7月,同心医联已经获批一张医学影像的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加上此次获批的新的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同心医联已经完成了从影像识别到辅助临床决策的产品布局。为什么同心医联选择在辅助临床决策方向发展?他们又能带来哪些启发?
聚焦脑科AI产品,
从影像识别走向辅助临床决策
一方面,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缺乏经验,使得他们不敢轻易为患者提供诊疗方案,患者只能转诊,这进一步加剧了三甲医院的医患矛盾。根据《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未来国家将大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实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而人工智能辅助临床决策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方法。
另一方面,在同心医联CEO刘伟奇看来,由于医保控费的深入,随着带量采购和DRGs/DIP等按病种付费的控费措施实施,医院和医生会改变以往诊疗行为,会选择购置能够精准诊断患者并可用于临床决策的产品,鉴别出真正有需要治疗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治疗,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此外,“由于脑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让医生更为关注'不同诊疗方案的风险如何,如何精准进行治疗’等问题。在医保控费的大环境下,以往过度医疗的局面势必发生重大改变。”
有鉴于此,同心医联很早便开始了布局,通过互联网医院多年运营积累了超过3300万影像病历数据以及超过13万名患者的临床病历数据,并基于此进行了人工智能辅助临床决策产品的探索。致力于打造临床脑科AI产品帮助医生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同心医联,目前已开发了超过40个产品原型,后续将逐步进入临床报证阶段,产品可应用于患者智能诊疗、手术规划和早期筛查等多个应用场景。
覆盖多项脑科疾病,
提供诊断治疗一体化方案
对同心医联来说,以临床需求出发的既定方向不会有任何改变。同心医联将“以解决医生痛点问题为核心,通过医学影像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持续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辅助决策(CDSS)产品,包括各类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脑出血临床路径辅助决策,覆盖更多的脑科疾病。”
而除了锻造自身实力,同心医联也在加大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力度。在过去7年中,同心医联与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协和医院等顶尖神经科团队就展开项目课题、产品研发等达成了长期深度合作。同心医联与中科院联合申报的《基于先进深度学习和计算流体力学的个体化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动脉瘤课题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的支持,更彰显了同心医联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
近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