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是什么人
“牛人”一詞古已有之,只是意思不同。周朝的“牛人”是一种官职。《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载:“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这里的“牛人”是朝廷掌管饲养国家之牛的官员。周朝之所以设置养牛的官员,是因为那时候牛在生产、交通、祭祀等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礼记·王制第五》说:“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牢”指关养牛羊的栏圈。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作“大牢”(太牢),只用羊﹑豖二牲叫“少牢”。只有天子大祀社稷时才能用牛牲,并且要求毛色纯正有光泽,不得有病、不得逆毛、不得磕碰破皮,等等。
周朝养牛的用途非常广泛,分类也非常细致,一旦朝廷下令用牛,“牛人”必须依据不同的用途快速提供所需之牛,如在祭祀的时候要提供“享牛”;做宫中膳食或招待宾客要提供“膳牛”;犒劳出征将士要提供“犒牛”;丧事奠祭死者要提供“奠牛”。
明代有的地方还称佃户为“牛人”。在李自成围攻开封时,曾参与守城的李光壂后来著有《守汴日志》,其中说:“齐承差家牛人王才,醉后向火,延烧草屋三间。”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续钞·牛人牛兵》中解释说:“汴人谓佃户为牛人。”
同一个字或词,古今意思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反,但大多数是根据古义发展而来。牛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因其力量较大,脾气又倔,所以在人们的意识里有较高的地位,常用作拟人化来形容,如牛气冲天、气冲斗牛、九牛二虎、汗牛充栋、牛刀小试等。现在“牛人”的含义应该是这些词语或成语的外延变化,加之当代证券市场的“牛市”引申而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