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荣||漫步钟楼街
漫步钟楼街
文/陈秉荣
每次来太原,有事没事总要到钟楼街蹓跶蹓跶。因为钟楼街是文化古迹、老字号、大小店铺云集的地方,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男人用的、女人用的、婴儿用的、老人用的;高档名贵的、廉价通用的,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是太原市的一条有上千年历史的最繁华最热闹的步行老街。东西长不足600米,南北宽仅有13米。
俗话说,不逛钟楼柳巷,白来太原一趟。
这次来太原,适逢钟楼街经过一年半的封闭改造后,刚开街不久。不知改造成了什么样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40来年再没有去过钟楼街了。好奇心趋使,理应去看一看,也算是故地重游了。
10月11日下午3时左右,我与老妻在女儿女婿外孙女陪护下,一行5人从富力城出发,乘坐61路公交车到五一路桥头街口下车,从从容容缓步而行,边走边左顾右盼,寻觅往日的印象。大体格局还可分辨出来,只是酿醋的宁化府被圈入了铜锣湾。这是一个心宜的地方,每次来太原总要买两壶宁化府老陈醋带回去慢慢享用。自己带壶散买要排队,如果买包装整壶即可优先。
继续西行,走不多远,便见一块黑色的大理石路标镶嵌在一所建筑物的墙壁上,“钟楼街”三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
钟楼街,因钟楼而名。可是,我从上世纪60年代就跑上太原了,只听过见过钟楼街,始终没有见过钟楼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在什么位置?
说起来话长,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这条街上修了一座宁寿寺。明朝中叶,傅山的祖父傅霖倡导,在宁寿寺山门外建一钟楼,悬挂一千斤重的大钟。寺内僧人每天按时敲钟,钟声宏亮远扬。群众遂将宁寿寺称为“打钟寺”或“大钟寺”。清朝末年大钟寺毁于战火,商人集资建成市场,即大中市场。
钟楼因年久失修,颓废破败,民国二十年(1931)拆除。在钟楼废址上先后建过斌记五金行、同仁医院、上海饭店。
这次钟楼街改造,首先考虑将上海饭店东移,在原址上,按照片原样恢复这座标志性建筑。
因为新建钟楼是钟楼街最高的建筑,所以很抢眼,一入街口,便映入眼帘。
新建的钟楼由台基和阁楼两部分组成,通高25.89米。
台基为正方形梯台,水泥混凝土结构,外包深灰色墙砖。高8.1米。台基下券洞,为南北通道,东西两侧为砖砌台阶。
台阶上建阁楼,传统木结构,三檐十字攒山顶,孔雀蓝琉璃瓦盖顶,椽拱飞扬,金碧辉煌。高17.79米。匾曰“凫氏洪声”,意思是凫氏监造的钟声音洪亮。凫氏是《周礼》中的官名,掌管制造钟等项事务。
这次恢复的古建还有按司街和开化寺的牌楼,以及说书楼。
说书楼本是人们喝茶听书,享受慢生活的茶楼。此次翻修后面目一新,座北朝南,上下两层,面宽三间,进深四间,高朋满座,宾客如云。
这次旧街改造不仅重现了上述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保留了民国时期一楼(钟楼)两寺(寿宁寺,后改大中市场;开化寺,后改开化市场。)两庙(泰山庙,后改为中和市场;关帝庙,辟为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展览地)的基本布局。保留了民国时期的街道特色。保护了全部的老字号,如:大中市、开化市、书业诚(书店)、亨升久(鞋店)、千和祥(茶庄)、复义兴(商贸公司)、老香村(食品店)、华泰厚(服装店)、亨得利(眼镜店)、恒义诚(老鼠窟元宵店)、开明照像馆、百年邮局、上海饭店、晋利泳美容店,以及认一力饺子馆、大宁堂药材公司、长风剧场、山西剧院等等,依然风韵不减,似曾相识。
街道不长,悠哉悠哉就走到了柳巷。钟楼街的这次旧街改造可谓是修旧如旧,锦上添花。在这里寻回了过往记忆,发现了新的奇观。
同时,也想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新造一些假景点,新瓶装假酒,贴上旧标签,冒充历史名胜,忽悠游客,不失欺世盗名之嫌。
为了留下深刻记忆,在老鼠窟品尝了元宵,也算不虚此行了。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了1990年版的《保德县志》,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晋语浅释》等。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zb166321
商务热线:1339350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