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盛世 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书评

张宏杰撰写的《饥饿的盛世》,以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乾隆的统治王朝,观点有新意,资料很详实,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读物。

在当下管控愈加严苛的环境下,阅读《饥饿的盛世》有一种古今对比之后的重合感,当然也有分离感。站在21世纪去回首几百年前的乾隆盛世,真的让人不禁唏嘘,感慨万分。无论是乾隆的本人性格,还是他作为帝王的统治技巧,以及行动背后的深层原因都让我感觉到乾隆本身的复杂,还有政治的多面,人性的贪婪。

最为感触的是乾隆对于文化的管制,或许这与我所处的行业以及正遭遇的境况相关。在影视行业,《八佰》等内容触动了相关部门敏感心弦的作品被迫撤档,还有一些作品内容无可厚非,但是名字却让相关部门感觉到“不合时宜”,要求修改,像《伟大的愿望》改成《小小的愿望》,想来就觉得讽刺。

诚然,这并不是一个自由的国度,现在变得更为变本加厉,让追求自由的人的喘息空隙压缩至更小,创作空间里布满了高压线和无形的玻璃墙。但是,就是在这种压迫层层深入下,真正选择站出来反抗的人却寥寥无几。

千百年来,国人的这种骨子里的软弱、犬儒主义、打嘴炮的能力已经深入人心,而像韩国或是其他国家的人为了追求权益走上街头表达自己意见的行为从未出现,哎~~~实为无奈。

其实,这也很容易让人明白和理解。以《饥饿的盛世》中的文字作为解释,“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方式。中国历朝历代,官府处理民众上访,一直是这样的思路:一方面,惩戒不法官员;另一方面,对于上访者也绝不给好脸子,以免鼓励这种歪风。所有带头上访者,不管有理无理,最后很少有好下场。”

每一种形式的反抗,必然带有风险,风险就意味着不稳定。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不稳定更让他们觉得害怕的了。

以史为镜,多少历史瞬间都与当下的境况重叠在一起呀。毕竟,所谓的法治社会仍然人治着。

1.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2. 张延玉有一句名言,叫“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3. 历史上威胁皇权的势力有以下几种:一是敌国威胁,二是农民起义,三是权臣专政,四是太监擅权,五是后妃干政,六是外戚乱政,七是朋党之争。这八种势力在历代都此起彼伏,兴风作浪,从来没有被彻底平息过。

4. (关于文字狱的界限)出于维护意识形态的需要,一个王朝应该对异端思想进行必要的压制,但不可以超出正常人情理之外。

5. 皇帝想起了韩非子的话,对老百姓来说,最需要的是如畜生一样不断地加以鞭策,而不能“养恩爱之心”,因为老百姓是没有头脑的。

6. 韩非子说得好,“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7. 几乎所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深懂恐怖的妙用。恐怖使官僚机构更有效率,使底层民众更有纪律,使统治者的仁慈更容易让人们记住,因而也使统治者更安全。马基雅弗利说:“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一个不懂得“杀人立威”的君主,早晚会受到被统治者的轻视。而仁慈和宽容,只有在恐怖和严厉的背景下才更为人们所珍惜和颂扬。所以成功的统治者必须具有两面:一面是圣人一样的仁慈,另一面使狮子一样的残暴。

8. 康雍两代,禁书大约有以下两类:一是有反清思想的书籍。二是记录了满族人征服中国过程中种种暴行的野史。而到了乾隆朝,文字狱的范围在这个基础上有大大扩展。康熙、雍正所针对的,主要是已故作者的作品,而乾隆却把矛头扩大到了所有活人的“违碍文字”。他要修正的,不仅是反满情绪,还包括汉族人对所有少数民族政权的“错误看法”。

9. 乾隆时代是一个戏曲空前兴盛的时代,又是戏曲衰落的开端。近代戏曲理论家吴梅说:“余常谓乾隆以上有戏无曲,嘉道之际,有曲无戏,咸同以后实无戏无曲矣。”专制统治者可以制造的春天,最终无不会演变成严酷的冬天。

10. 越是曾那么酣畅淋漓地品尝过青年快乐的人,越是难以抵受晚年的凋零之苦。

11. 心理学家说,人到老年,由于身体机能越来越退化,性格往往由外倾转于内向,主动转于被动。壮岁之时,心雄万夫,通常以主动进取之态面对世界。进入老年之后,力不从心之感日甚一日,遂常以防御之心态应对外物,求稳怕乱,易变得被动、随和。

12. 人到晚年,优点往往前进一步,突破分寸,转化成缺点。而缺点则往往变本加厉,从抑制收敛状态变成肆无忌惮。

13. 事实上,对和珅的全面定位应该是政治家、经济官僚、诗人、学者、艺术鉴赏家和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14. 议罪银是从“罚俸”演化而来。

15. 在专制社会,想根除贪污就如同让大海停止波动一样不可能。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是默许官员在一定程度下贪污的,因为“低薪制”的设计使官员不可能不靠灰色收入来生活。

16. 极衰之世的大破坏,正是盛世出现的必要条件。

17. 乾隆皇帝治理天下的秘诀就是收紧缰绳,强化控制。

18. 马戛尔尼说,是专制主义摧毁了中国人的财产安全,从而摧毁了所有刺激中国进步的因素。进步只有当一个人确信不受干扰地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才能发生。

19. 黑格尔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他认为,中亚文化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少年时期,人类文明最早在那里发源。希腊文化则是青年,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罗马文化是壮年,而日耳曼文化是成熟理性的老年。那么,中国文明是什么?黑格尔说,是幼年。“凡是属于精神的东西······都离它很远。”

20. 《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千百年来在广阔的土地上,“重复庄严的毁灭”,而又在本质上毫无变化。

21. 很多时候,历史人物的身后声名与他的真实面貌相差甚远。比如那个雄才大略的曹操,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六战六败的二流军事家诸葛亮,却成了战无不胜的战胜。

22. 乾隆的长寿以及养生秘诀:“事烦心不乱,食少病无侵,此二语为予养心养身良方,原别无求养生之术也。”

生僻字:

颟顸(mān hān):颟顸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糊涂而马虎,出自《官场现形记》。

相埒(xiāng liè):相等。

振翮( zhèn hé ):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等。

畲(shē):指火耕地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 ,指粗放耕种的田地。

罪不可逭(huàn):罪责不可逃避。

瞽瞍 (gǔ sǒu):1.亦作“瞽叟”。人名。古帝 虞舜 之父。2.指算命的瞎子。

黼黻(fǔ fú):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 3.借指爵禄。 4.使华美。 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 6.指修饰文辞。 7.谓辅佐。

亶( dǎn、dàn):

亶[dǎn]实在,诚然,信然。

亶[dàn]古同“但”,仅;只。

廛(chán):本意是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古同"缠",束。

缧绁(léi xiè):古时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监狱。

轻儇(qīng xuān):1、轻佻;不庄重。2、轻快,矫健。

蠲(juān):积存(多见于早期白话)。

宵旰(gàn)忧劳: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

民瘼(mò):人民的疾苦。

寘(zhì):安排,放置的意思,同“置”。

骘(zhì):基本字义是排定的意思,如:评骘高低。也指 雄马。

烟爨(cuàn):本意为烧火做饭。灶:“客传萧寒爨不烟。”

昏瞀(hūn mào):有愚昧无知、昏沉、神志昏乱、视觉昏花、模糊等含义,也指愚昧无知的人。

蒇(chǎn):本意是完成,解决;蒇事(事情已办完)。

颀(qí):基本字义为身子高、身材修长;通'恳’,诚恳、坚毅。

嶷然(yí rán):1.形容年幼聪慧。2.卓异貌;3.端庄貌。

詈(lì)骂:意思是用恶语侮辱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