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四上扬州
历史故事新编-57
黄慎四上扬州
文/墨吟 夏天
图:黄慎雕像
在扬州八怪中,黄慎是一个心态平和的书画家。他不参加科考,不愿做官,不想发财,终生以卖画为生,故得以长寿,到了84岁仍创作不辍。
黄慎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字恭寿,祖籍闽南宁化,幼年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他从十四岁起开始学画,师从福建的民间画家上官周,学习工笔画。经过五年刻苦学习,画技大有长进,尤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十九岁那年,他开始出游江浙两省,一边积累生活素材,一边沿途卖画。除了画历史人物、神仙佛道之外,还画了不少纤夫、樵夫、渔民、乞丐等下层人物。由于初出茅庐,又不懂营销套路,一个无名小画工的卖画生涯颇为不顺,不仅买画的人少,而且也卖不出好价钱,经常不得温饱。后来他只得寄居于丹阳萧寺,白天作画,晚上借佛殿青灯的光亮读书。
公元1719年,黄慎32岁,终于明白要尽孝道了。为了奉养年迈的母亲,他结束游历,初上扬州卖画。其时黄慎的工笔画已小有名气,用笔愈加稳健,笔致愈加工整,生意还算不错。
有一次,一个懂绘画的人慕名来看他作画,点评道:“工笔人物,古人画得好的甚多,先生再走这条路子,模仿古人笔法,如何能有所超越?为什么不换一换写意人物的思路呢?”
黄慎听罢,心中有些不快,自己学工笔画二十余年,岂能说改就改得了的?继而一想,那人的点评确实有道理。回顾恩师上官周的传世之作《画传》,精心绘制了一百二十位历史人物,历历在目;上官周与著名画家王石谷、王原祁合绘的《康熙南巡图》,所绘人物上万,个个栩栩如生,神态逼真。想到这里,黄慎不禁自言自语道:“吾师绝技难以争名矣,志当自立以成名,岂肯居人后哉!”
第二天,黄慎便背起行囊,返回闽南故乡,埋头苦练写意画法。这一练,就是三年。
三年后,黄慎二上扬州卖画。此时他的画风有了彻底改变,所画人物用笔设色泼辣大胆,不求形同,但求神似,于扑朔迷离中见形象神韵,深得人们青睐。
不多时,一个懂书法的人来欣赏他的画作,点评道:“先生是画写意的,但画上的题字却写的那么工整,字和画不相称呀!”这一次黄慎一点也不生气,心悦诚服道:“承蒙先生指教,这些画一文不值,全送给你吧。”
第二天,黄慎又收拾行装,踏上回乡之路,师法唐代“草圣”怀素,苦练狂草书法。这一练,又是三年。
三年过去了,黄慎三上扬州卖画。此时他以狂草笔法作画,字与画相得益彰,所书草体脱颖于怀素,既不昧古法,又难觅古人踪迹,给人以落英缤纷、珠丸跳荡、逸趣迭生的画面感,成为全新的“黄草”。行家见了,赞叹之声不绝于耳,黄慎也有些自鸣得意。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懂诗词的人来买画,挑来逃去,总觉得美中不足。黄慎说道:“客官有何见教,不妨直言。”
那人见黄慎诚心诚意,便开言道:“先生所画人物大胆夸张,落款草书苍劲有力,只可惜只有题名年号,没有诗词文章,难免留下遗憾。”
黄慎恍然大悟,说道:“客官所言切中要害,余画之不工,乃不读书之故也。”
第二天,黄慎再一次整装回归故里,埋头攻读《诗经》、《仪礼》、《礼记》、《周礼》、《史记》、《汉书》,以及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中晚唐诗等著作。这一读,又是三年。
又是三年过去,黄慎四上扬州卖画。此时黄慎的绘画作品已享有“诗、书、画三绝”之美誉,身价倍增了。
在扬州期间,黄慎与郑板桥、李鱓等交好,郑板桥有诗赠黄慎云:
家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涯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外,更无真相有真魂。
夏天墨吟论古今
夏天: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扬州八怪”中,大多是在科举失败或仕途受阻后方转为诗画。黄慎则一心学绘画、学书法、学诗文,所以能成为画、书、诗“三绝”。
墨吟:黄慎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接纳别人意见,并不断改进,使自己的书画技法更进一步。现在很多艺人、作家、画家一旦成名,便不思进取,动辄耍大牌,比身价,与古人相比,焉能不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