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山式的双脚该平行吗?怎么和瑜伽老师教的不一样?

我还记得第一堂瑜伽课中学到了一个非常棒的顺位口令,老师告诉我在下犬式中,双脚要对齐,因此「脚跟会藏在脚踝后方。」这太酷了…当我这么做时,我的双脚会朝向正前方,这也是老师所说脚应该朝向的方向。不久之后,我听到另一位老师的口令:「双脚平行,让第二根脚趾头朝前,外侧脚刀与瑜伽垫平行。」这些口令对我相当受用,因此当我成为瑜伽老师后,我也这么教学生。
有一回,我遇见了一位上课没在听口令的学生!我是在科技公司下班后教员工瑜珈,而我的学生是聪明绝顶的工程师。但基于某些原因,每当他出现在我的瑜伽课堂上,他就成了小白。我告诉他在山式时,双脚要平行,我在整趟拜日式的过程中反复的提醒,但在拜日式结束后,他的双脚依然朝外,呈现V字形。我也会在他身边轻声提醒「脚并在一起!」但几年下来,他就是没在听!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对这可怜的家伙做了什么事。骨骼存在着变异性,每个人的骨骼样貌不同,因此没有一体适用于所有人的通用口令。身为瑜伽老师,观察学生外显的手、脚朝向的方向是容易的,但我们并没有X光般的洞察力,得以知晓究竟骨盆、脊柱、肩膀正发生着什么事。而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结构,决定了这个人的中立位置、自然状态以及有效顺位方式。
因此,你的脚究竟该朝向哪里?我也不知道,但或许我可以帮你找找看。
图1至图3展示了一些骨骼变异性的例子,或许有助于判断你的脚应该朝向哪里。从这些照片来发现,图1里有两个骨盆:留意它们髋臼的指向。图2中有两根股骨(大腿骨):注意它们的扭转(torsion)幅度并不相同。图3则显示两根胫骨(小腿骨)有着不同的扭转幅度。上述这些差异都会影响到当你在自然、中立位置时,双脚所指的方向。

图1:留意两个骨盆髋臼指向的不同。(a)髋臼前倾—面向前方,允许更大幅度的髋内转;(b)髋臼后倾—面向侧边,允许更大幅度的髋外转。

图2:留意两根股骨扭转的幅度不同。(a)股骨前倾角为–4°(也称为股骨后倾),允许更大幅度的髋外转;(a)股骨前倾角为47°,允许更大幅度的髋内转。

图3:(a)右胫骨扭转角度为46°,(b)右胫骨扭转角度为14°。95%的人口胫骨扭转角度介于14°到46°之间。当扭转角度很小时,脚尖会自然朝向前方;当扭转角度很大时,脚尖会自然朝向外侧。
表1列出骨骼的「正常」变异范围。(「正常」指的是受测对象中有95%落在这个区间,但有5%落在这个区间之外──不过这些人仍然是好人!如果你对于百分比不是那么有概念,可以换个方式想:根据定义,在瑜伽课堂上,每20人就有一位是不正常的!身为瑜伽老师,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表1:正常变异范围(正常意味着95%的人口落在此范围)。

你可能有很大的髋臼后倾(retroversion,意即髋臼比较朝向侧边),以及很小的股骨扭转(torsion)──恭喜你!莲花式(lotus pose)对你来说轻而易举!不过这些角度彼此之间并没有关联性,也就是说,你股骨的扭转幅度与髋臼的方向、胫骨的扭转幅度三者之间毫无关联。如果你有很大的髋臼前倾(anteversion,亦即髋臼比较朝向正前方),脚朝向前方可能感觉比较自然。或着,如果有很大的股骨扭转,及/或很小的胫骨扭转,脚朝向前方也可能感觉比较自然。但是,如果你有很大的胫骨扭转,很小的股骨扭转,及很大的髋臼后倾,那么让脚朝向前方既不自然又不中立。如果是这种情况,你能轻松地完成莲花式,但做老鹰式可能会相当辛苦。
还记得那位被我荼毒多年的学生吗?如果当时我好好留意他的膝关节方向,便会知道他有很大的胫骨扭转!如表1所示,我们都有很大的胫骨扭转:身为双脚站立的动物,这是件好事。当我们走路时,可透过股骨于髋臼内转来让脚尖朝前(这是另一件好事)。但我这位学生的胫骨扭转幅度相当大,他得用尽所有的髋内转幅度才能让双脚平行。而当他的双脚平行时,他的膝关节也往内转很多。
我想要体会他的感受,于是我做了点尝试让自己得以同理他的经验,我鼓励你也一同起身试试。
站在山式,采取最常见的顺位口令:「双脚平行并拢。」接下来做半个拜日式(也就是说,前弯,然后起身回来。)观察过程中的轻松感,这也是多数「正常」人的感受。为了了解我学生的感觉,再次回到山式:让大脚指头互碰,但脚跟尽可能地分开。为了做到这程度,你得让双腿做最大幅度的内转。再做一次半个拜日式,留意练习时的感受。很特别的经验,对吗?
或许对你来说,这么做感觉还好──但对多数人来说,髋关节大幅度的内转会影响前弯时所需的深度屈曲。而这正是我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事。也难怪他比较偏好他自己的自然顺位──这在他身上行得通,对他是有效的。而我给他的口令,基本上是基于美学的概念。我在想的,不是怎么做对他比较好,而是对我来说什么样的外型是对的。但他不是个笨蛋,他十分聪明,懂的倾听身体的声音──而非听从他诚挚、但天真的瑜伽老师。
时至今日,我仍然会建议学生在山式中保持双脚平行,但我会进一步要求他们观察当下的感受──如果感觉不对劲,那么我们可以一起试试找出对他有效的顺位方式。顺位是重要的,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顺位方式。这概念能应用在所有的站姿,包含:山式、英雄站姿系列、甚至是下犬式。
图4:踝关节的倾斜程度。经验轴为胫骨平台至腓骨顶端的连线,平均角度约为10°,如图(a)所示;然而,95%人口的正常变异范围落在(b) 2°到(c)18° 之间。
如果你的脚在山式时不会朝向前方,那么在下犬式时,会需要指向前方吗?为了讨论这个议题,我们需要考虑另一个因素:踝关节的经验轴(empiric axis)。这是胫骨下平台与腓骨底端的连线,如图4所示。图5则说明了呈斜向的经验轴所带来的影响(图示为右脚)。当我们将脚往上拉(足背屈)时,大脚趾外展的幅度会比中立位时大。当我们将脚往下指(足跖屈)时,大脚趾往内收的幅度会比中立位时大。经验轴的角度越大,这现象越显著。

图5:经验轴会影响脚指向的方向。(a)脚位于中立位置—此时第二根脚趾头朝向正前方;(b)足背屈时,脚的方向会朝上、朝外;(c)足跖屈时,脚的方向会朝下、朝内。经验轴的角度越大,这现象会越明显。

这意味着随着足背屈的角度增加,足部朝外的倾向越明显。我们何时会足背屈呢?深蹲、坐椅式、及下犬式都是足背屈的姿势,因此对多数人来说,做这些动作时脚会些许朝外再正常也不过──但这些动作通常不是这么教的。当足跖屈时,脚尖会稍微朝内。我们何时会足跖屈?鸽式、劈腿(hanumanasana)与低弓箭步的后脚──当脚背贴地时。在上犬式中,双足皆为跖屈。在这些体式中,足部自然会微微朝内──这并不需要无意识地加以调整,虽然我们常常这么做。
回归主题,究竟一个人脚的方向该朝哪?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如果你是老师,协助学生找到属于她的答案。提供她一些选项,让她决定哪一个最适合她。我们依然可以提供一些标准、传统的顺位口令──毕竟,你总得说些话!──但要求她留意身体的感受。接着提供其它选项,让她与标准的做法相比较,并引导她留意这些选项所带来的差异。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作为结尾──下犬式。如图6(a)所示,以标准的顺位口令开始(双脚打开与骨盆同宽,互相平行),并引导学生觉察腿部、膝部、脚踝、骨盆、荐椎、下背等位置的压力感2  。接着提供选项(b),让脚跟并,脚尖朝外。这么做的感觉如何?有些学生会发现脚跟能稳稳踩在地上了,而非之前浮浮的感受。它们能更稳定地向大地扎根。许多学生喜欢这个版本的下犬式!但对某些学生来说,这么做并不是好主意。接着,试试双脚打开与瑜珈垫同宽,脚尖朝内(c)。现在感觉如何?多数学生不喜欢这个版本,但有些人相当喜欢。带着专注刻意实验看看。最终,每个人的脚皆朝向它们应指的方向,每只狗都是开心的。
图6:下犬式的变化。(a)美学版本的下犬式:双脚打开骨盆宽,双脚平行;(b)窄版的下犬式:脚跟并,脚尖朝外;(c)宽版的下犬式:双脚打开垫子宽度,脚尖朝内。你的下犬式比较像哪一种呢?

注记:

1.这里使用的数字皆可在Bernie Clark的《Your Body, Your Yoga》中找到。

2.注意!压力本质上没什么不好,有时,我们需要一些压力。我们真正在意的是压力的品质。如果会带来疼痛?便是不好的压力。这种压力让人「感觉不错」吗?如果是,则继续在此停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