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下令斩首李善长一家70余人,行刑前,李善长拿出皇帝赐的免死金牌,想躲过一劫,朱元璋...
1390年,朱元璋斩杀李善长一家70余人。李善长赶忙拿出皇帝赐给他的免死金牌!朱元璋见状,冷笑一声接着说:“你看清楚······金牌上写的是什么?”李善长仔细一看,顿时哑口无言!
此次屠杀,唯独儿子李琪幸免于难。李琪,朱元璋的女婿!
朱元璋,从一个牧童、草寇,披荆斩棘一跃成为明王朝开创人,除了战场上骁勇善战,更离不开他的智慧谋略!尤其在明王朝建立以后,帝王权术、心思谋略演绎地可谓淋漓尽致!
大明王朝建立,追随朱元璋的旧部、亲信都跟着沾光尝甜头。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朱元璋也不亏待。除了大量金银财宝,豪宅,朱元璋还赐他们免死金牌。
然而,随着后期朝野问题的越发频繁,朱元璋的旧部、亲信肆无忌惮,巧取豪夺,致使朱元璋忍无可忍。起初,还会时不时旁敲侧击,告诫收敛自己!但这些人毫无“自知之明”,朱元璋开启屠杀之路。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蓝玉、李善长以及胡惟庸。
蓝玉,狂傲之人,战功卓越,是抵挡北方、征战沙场的优秀将领。对于他的过失,朱元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则过。其次,蓝玉是太子朱标的绝对拥护者。这一点,又使得朱元璋对其更加信赖。
但是,随着朱标的不幸死亡,朱元璋清醒地意识到蓝玉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在太子死后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横冲直撞的蓝玉必将影响帝位的继承。
1393年,随着旧怨的堆积,朱元璋忍无可忍意欲对蓝玉动手。为此以蓝玉“谋反”的罪名拘捕了蓝玉及亲信。最终,蓝玉被以“剥皮”处死。
除了蓝玉的居功自傲、不懂分寸,另一桩明朝大案是胡惟庸案了。仅仅胡惟庸,便牵涉出了30000余人被连坐,包括胡惟庸的老乡李善长。
宰相胡惟庸,不同于李善长和蓝玉。对于朱元璋,胡惟庸谨言慎行,也会博得朱元璋的开心。但随着朱元璋对其抬举和过分捧高,使得胡惟庸越发“飘飘然”,身边大臣、权臣一时簇拥而至。
俗语云,蹬鼻子上脸。胡惟庸的胆子越来越肥!之后一次,朱元璋携太子外出巡游,临行之际对胡惟庸一阵嘱托和交代,命其放开手脚去做。今天看来,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让胡惟庸做代理皇帝。
胡惟庸的听力没坏,但情商却出现了问题。此时的他,就像朱元璋的一颗棋子,用以除去威胁大明王朝根基的权臣的炮灰。
朱元璋外出,胡惟庸着实勤于政事。一个月的奏折,几乎半个月就能批奏完成。在狠狠地体验了一把权力在握的感觉后,胡惟庸有点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
有那么一回,胡惟庸的儿子在马车行进中被甩出窗外并毙命。胡惟庸大怒之下,杀死了无辜的车夫。这件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没想到,平时温和的朱元璋上纲上线,意欲杀了胡惟庸。
此后,胡惟庸准备谋反。但不等他反应过来,朱元璋就以谋逆之罪抓了他。与此同时,朱元璋又将胡惟庸过往的旧案一一翻了出来,累计100多桩案件。新账、旧账一并算。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将牵涉造反案件的人统统揪了出来,一共多达30000人。如此庞大的数量,在历史上实属少有,一一杀死。
胡惟庸死后,延续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也被废除。牵涉的30000人当中,就有位高权重的胡惟庸的老乡李善长。不过,朱元璋在处死胡惟庸时,恰逢李善长在家乡。
李善长,一个妒忌心重,自恃功高而不懂收敛之人。比如,在胡惟庸的案件上。胡惟庸除了笼络人心,他还意图拉李善长入伙一并谋反。又比如,洪武大帝病重不起,李善长不仅不探望,而且组织儿子进宫请安。
1390年,胡惟庸造反案中,胡惟庸曾以名利诱惑李善长。知道胡惟庸造反却没有向朱元璋告发,对这样的臣子,朱元璋怎么可能容忍。
后来,朱元璋下令斩首李善长及其一家70余人。可就在行刑前,李善长拿出了曾经朱元璋赐予他的免死金牌。意图凭此躲过一劫。
不料,朱元璋冷笑一声:“你先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
李善长仔细一看,原来是:除谋逆大罪。李善长再也无语!77岁的李善长也就这样死了!
朱元璋一生,从牧童到大明王朝开创人。他的一生就像晋级打怪。铸成帝业之前,他能笼络人心,让蓝玉、徐达、刘伯温以及李善长等人众星拱月一般围在他身旁。
功成名就后,他不忘旧部、亲信,但在面对大明王朝和帝业根基稳固的问题上,他则谨小慎微,步步为营。
帝王权术、智慧谋略是伴随朱元璋一生最珍贵的东西,尤其在称帝之后,剪除旧部、亲信大臣上,朱元璋的谋略、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打江山,凭兄弟义气;守江山,靠的是律法、规则。但权重之臣没看透,没有读透人性。
《智囊》中,包含2000多个帝王故事,从秦到明,涵盖帝王权术、中层晋升、以及底层安身立命谋略。《智囊》也是康熙的治国利器,纪晓岚每天三读;曾国藩亦是《智囊》的粉丝。
打打杀杀,从来不是江湖!人情交际、利益权衡才是江湖。
读懂人,看透人性,不是为了世故、圆滑,而是避免自己陷入被动,时刻能进能退!看透《智囊》,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