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修行,就在这三戒与三畏之中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有三戒

《论语·季氏》中言,“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少之时,血气未定”,指少年身体和心智还未发育成熟,经验缺乏,容易受到色的诱惑,所以主要戒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指中年人正值年富力强之时,身体心理都已达到巅峰,这个时候容易斗强争胜,所以主要戒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指老年人的身体开始衰老,心理上也慢慢消磨掉了志气,易计较得失,所以主要戒得。

戒,《说文解字》言“警也”,本义就是警戒、防备。在这里,孔子分别列出了少年、壮年、老年所需要警戒的三件事。血是从人的生理角度而言,气则有精神气质上的含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断发育,经验和气质也在不断变化。故不同的年龄阶段,人警戒的重点也不一样。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血气随着人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人也会受到其影响,色、斗、得都是其表现。

但人是可以控制这种情况的。孟子曾说“夫志,气之帅也”,意思是,思想意志是意气感情的主帅,因此应该“持其志,无暴其气”,要坚定自己的思想意志,也不要滥用自己的意气感情。

我们说志气,不仅是说有所为,其实还强调了有所戒。君子的志气应该无时无刻不“率领”着血气,而非血气主导人的行为。这就是要“戒”,“君子终生有所戒,则其血气无时不为志所率。”

孔子的“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来谈,但所指向的是人的志气、人的道德修养。“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是以年弥高而德弥劭也”。志气为帅,血气未定的时候,不应该放纵,此为一戒;血气方刚的时候,不应该好勇斗狠,此为二戒;血气衰弱的时候,不应该贪得无厌,此为三戒。

而反过来,即使在别的时候,也不该破此三戒,无论何时,戒色、戒斗、戒贪,养元气、养和气、养正气,在生命成长、年岁变迁的时候,不断提升个体道德的修养。君子有三戒,这种节制和提升的警戒之语,仍为当下提供着思想养分。

君子有三畏

古语有云:“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讲的是人要有畏惧之心。而《论语》里,在“三戒”之后,孔子紧接着讲了三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这里所谓畏就是敬畏,南怀瑾说:“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危险,孔子教我们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天命就是上天的命令,也可以理解为规律,人应该努力去认识并遵从天命。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彻底明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知天命,一切都了然于胸,无所违逆于心,故“六十而耳顺”。知道了自己能力的限度和范围,又无所违逆于心,故“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不逾矩”,通常理解为不越过法度,而法度、规矩深层的意义在于规律。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枷锁就是“天命”,是不可违抗的天道,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从心所欲,不逾矩”代表的就是遵从天命后的彻底自由。敬畏天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故积极进取,哪怕“知其不可为”也努力为之。敬畏天命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故不会为所欲为,恣意妄行。

畏大人,这里所说的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职有多高,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一个人再成功,总有他的父母、上级,让他敬畏,从而做事各自心中掂量再三,不轻举妄动。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无所怕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心存敬畏,才能保持谨慎态度,才能有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孔子说小人“狎大人”,玩弄别人,一切都不信任,也不怕圣人的话,那会一无所成。

圣人之言就是圣贤之言。圣贤之言是许多代人经验的总结,是圣贤智慧的结晶,在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敬畏。畏圣人之言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这些都是圣人之言,阅读圣人之言,才能知古鉴今、心存敬畏。文人读孔孟之书,培养兼济天下的抱负,他们“敬”先贤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形象,“敬”是一种引人向上的力量。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在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形势下,面对纷繁世事,面对自己内心,每个人只有心怀敬畏才能有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内心道德底线。

(0)

相关推荐

  • 三畏不离须臾也——《论语》悟读【418】

    常存敬畏之心,恒思宽仁之念. <论语>第十六篇第八章: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德高望重的王公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轻慢)大人,侮 ...

  • 《经典赏析》孔子论君子之处世态度——敬

    孔子论君子之处世态度--敬 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论语·宪问>)他所强调的,就是君子的处世态度.孔子认为,只有修养好自己,而又能敬 ...

  • 敬畏和尊重生命,是人一生的修行!说的真好,分享给大家#朗读者

    敬畏和尊重生命,是人一生的修行!说的真好,分享给大家#朗读者

  • 习武,是人一生的修行

    武者,修其心志,养其气息,练其肌体,升其精魂. 人的一生都在努力地成为它自己.在寻找自我,习武也一样,拳拳到肉,步步惊心,不留退路,释放自我潜能,直至看到内心真实的自己. 习武,必须专注于内心,身心合 ...

  • 书法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一.书法能让人降浮去燥 浮躁练不成书法.书法让人安下心来,铺下身子,能吸收人的浮气.燥气.粗狂之气,使人变得文雅,静心沉稳. 二.书法能让人识美求善 书法是艺术,艺术是一种美的体现.字体章法无处不体现 ...

  • 说话不过脑子怎么办?学会闭嘴,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有读者问:木子,说话不过脑子怎么办?因为直言直语的性格,我已经得罪了好多人,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吗? 嗯-小孩子说错话可以说是不懂事,童言无忌嘛,大家都不会太计较.可成年人说错话,难免给人情商低.口无遮 ...

  • 向上生长,提升格局,才是人一生的修行

    本文共1750字,读完预计4分钟. 一 先谈谈楚汉之争 刘邦能胜项羽,最终胜在格局. 汉王心怀的是天下,而楚王更在意雄霸天下的威名. 对于楚王项羽,天下之大,大不过自己的几寸颜面,所以才有" ...

  • 不焦虑, 不急躁,其实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年龄并没有那么可怕,衰老也只是一个状态. 无论我们怎么排斥,它总会到来,所以学会拥抱它就好了. 很喜欢一句话:二十淑纯静,三十渐恬柔.四十思智练,五十心豁容. 六十可悦己,七十更悠游.八十试新舞,九 ...

  • 管理自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企业家冯仑讲过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 "一个人真正的伟大不是领导别人,而在于管理自己." 的确,人活着其实就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博弈. 任何时候,不放弃对自我的要求,管理好自己,才是一 ...

  • 说话,是人一生的修行      ---张建云

    说话,是人一生的修行 张建云 有的夫妻爱争吵,任何事都得争个你错我对:逐渐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个斤斤计较之人.锱铢必较的家长能培育出大气厚重的孩子吗?肯定不会. <易经·象传·噬嗑卦>的卦辞 ...

  • 书法,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一.书法能让人降浮去燥 浮躁练不成书法.书法让人安下心来,铺下身子,能吸收人的浮气.燥气.粗狂之气,使人变得文雅,静心沉稳. 二.书法能让人识美求善 书法是艺术,艺术是一种美的体现.字体章法无处不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