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凶的鱼中强盗,还是免不了熬汤的命运

鲈形目鯻科的细鳞鯻(là)(Terapon jarbua),是我国近海常见的捕捞物种。细鳞鯻,又名花身鯻,地方俗名有斑猪、茂公鱼、花身鸡等。该物种不仅在我国南方沿海分布,其海外分布广至印度-西太平洋地区。从日本东部到澳洲北部,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间的红海到印度洋的南非,诸多太平洋国家都把它当成经(美)济(味)鱼类。

细鳞鯻。图片:Richard Ling / inaturalist

高颜值的花身鸡

在我国,细鳞鯻分布于东南各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到热带品种,多在咸淡水交汇的河流入海口等海域生息,包括沿海港湾、河口半咸水区域、红树林等地均能发现,偏爱砂质底质。

细鳞鯻的外貌在海水鱼中可谓美貌动人。全身银灰或银白的背景色,搭配3~4条接近贯穿全身朝下弯曲的优美黑带,配上背鳍从第三鳍条到第六鳍条间近乎椭圆的黑点,尾部上下对称的5短带及腹臀鳍淡淡的色带,配色相当讲究。由于幼年期的细鳞鯻条纹特征更为明显,因此也成为不少海水观赏鱼爱好者的饲养对象。

从上方看,细鳞鯻的条纹好像一个靶心。图片:coenobita / Wikimedia Commons

细鳞鯻像石首鱼科一样,能用鱼鳔震动发声来跟同类“聊天”交流。幼年细鳞鯻多集群生活在江河湖入海口的淡水区域,以便更好地躲避捕食者,随着成长逐渐松散集群,并拥有领地意识。成年细鳞鯻在海里完成繁衍,同时雄鱼会担当起鱼卵孵化前的照顾工作。性成熟的细鳞鯻个头不大,只有约13厘米,但能继续生长到30多厘米。

细鳞鯻有几种常见亲戚——同属鯻科的三线鯻,鯻、尖吻鯻等,都有着类似的黑条纹和斑点,但细节上存在区别,若非专业人士难以区分(日历娘建议放弃)。

河口精兵,我超凶!

细鳞鯻可谓沿海鱼类中的的精兵悍将。首先,它背鳍等部位有尖锐的刺,就连腮盖也有外凸的尖突,全身武装一看就是狠角色,即使被人类抓在手里,一个不小心被扎到,皮肉可要遭受肿痛之苦。其次,细鳞鯻拥有广盐度(Euryhaline)适应能力,使其能活跃穿梭在咸淡水区域。出生在海水中的细鳞鯻幼苗会迁徙到河口的淡水处生息,那里不仅食物充足且天敌较少,逐渐长大的细鳞鯻则重新返回江河入海的近海水较深区域繁衍。

而且,细鳞鯻的食性很杂,各类小鱼,昆虫,底栖无脊椎动物是它们的最爱,必须要吃素的时候也能吃附生在石头上的各种藻类。贪吃、不挑食使其能适应各种环境,野蛮生长。

在人手上抢食的细鳞鯻。图片:Pris Bian / youtube

精兵的最大特点便是高攻击力。幼年的细鳞鯻成群游动生活,长到5~6厘米时,就会为自己划定一片领地,定居下来(多在砂地上),同时变得对同类或其它鱼具攻击性。饲养细鳞鯻的鱼友,有时会观察到细鳞鯻把其它鱼类“室友”欺凌到死的惨剧,尤其是在水槽狭窄且细鳞鯻饥饿的情况下。细鳞鯻“凶残”的习性在其达到性成熟后,会再次转变为集群的习性,以便完成求偶繁衍的鱼生大事。

堕落成强盗的“清洁医生”

人类对鱼鳞毫无胃口,这却是细鳞鯻的最爱。它最爱抢劫其他鱼的鳞片,而且必须是活鱼!细鳞鯻喜欢从比其体型大且游动缓慢的鱼身上啃下鱼鳞,这样它就从自身无法击倒的猎物身上成功得到了食物。在发动攻击前,细鳞鯻体表的黑线会迅速消失,隐瞒身份(然而在遇见同类时则变深),之后多对准其它鱼类的侧线或身体后方的鳞片偷袭。如果受害的次数不多,被“薅羊毛”的鱼并没有生命危险,丢失的鳞片会在日后逐渐长回。

实验室里拍到的“偷窃”行为,黑色鱼从后方潜入红色鱼尾部并啃下鱼鳞。图片:SciShow / youtube

为何食鳞?鳞片本身属于高蛋白成分,每毫克鳞片含2卡路里能量,同时含有鱼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如果细鳞鯻生息的环境周遭鱼类众多,啃鳞片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能量获取方式。科学家猜测,食鳞性(Lepidophagy)的演化起源于“清洁鱼”,许多鱼具有清洁其他大型鱼类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s)的习性,后来“黑化堕落”变成了偷鱼鳞的贼。食鳞现象在慈鲷科,鲶科、脂鲤科的鱼身上都能见到,具有该习性的鱼类多本身攻击性较强,许多具有食鳞习性的鱼类同时具有食鳍性(Pterygophagy),啃食其它鱼类的鱼鳍。

细鳞鯻常会取食其他鱼类的体表寄生虫,因此它也被赋予清洁鱼的称号,只不过这个医生是莆田系的。最鸡贼的是,细鳞鯻自身的鳞片非常细小,没有食用价值,所以它不会遭受其它食鳞鱼的攻击!

南方沿海的煲汤美味

虽然细鳞鯻如此生猛,但对于大部分北方人来说还是十分陌生,沿海地区的菜市场时常能见到细鳞鯻,但内陆地区的水产市场并不多见。“花身鸡”几乎只存在于南方沿海居民的记忆里。

这首先是因为其捕捞量不大,尤其是对比沿海传统经济鱼类如鲹科鱼、带鱼等。细鳞鯻分布广,但资源量相比其他传统经济鱼类少。细鳞鯻生息的地点多在入海口等传统底拖网禁止作业的区域,沿海的细鳞鯻主要依靠流刺网,笼捕,钓业等方式捕获,作业方式也限制了捕获量。

细鳞鯻,小身材大味道。图片:Richard Ling / inaturalist

其次作为市场上的食用鱼,细鳞鯻不仅数量少,体型一般也只有10~15厘米。作为其生长到性成熟的尺寸而言其实不小,但相比常见的食用鱼类,实在也是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细鳞鯻在体长超过10厘米后生长速度变慢。目前由于近海的过度捕捞,野生捕捞鱼类的大龄大尺寸个体已逐渐减少;而养殖中由于经济效益原因,很少会养殖到更大的规格。

得益于养殖业的发展,目前细鳞鯻的养殖在南方地区广泛存在,养殖的细鳞鯻也在市场上时常见到。因为其鲜美的口感和少刺的肉质,细鳞鯻在沿海许多地区售价可达30~40元/斤,并不便宜。

出现在市场上的细鳞鯻。图片:海鲜知道

细鳞鯻的烹饪手法多样,除去常见的清蒸外,香煎和煲汤也是细鳞鯻的绝佳做法,甚至在以美食著称的潮汕地区也可做成鱼饭。香煎细鳞鯻以少量盐腌制后,下锅煎至略显金黄,加入虾酱等调味品,出品的细鳞鯻不仅肉质香甜,且结实有嚼劲。细鳞鯻煲汤可谓另一番特色,将清洗干净的细鳞鯻整条煎至金黄后再下开水煮,在煮制浓缩汤汁的过程中加入姜、芹菜等调味料,最后在汤汁浓缩到接近白色后起锅。细鳞鯻鱼汤不仅能品味到肉质软嫩的鱼肉,而且浓郁的汤汁蕴含着鱼的鲜甜,搭配辅料的清淡,十分爽口且暖身。

哎,带刺的精兵悍将,最终也逃不了成为人们口中美食的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