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 唐方圆:苏醒的乡愁(散文诗)
(一)
我的左手最先醒来,以四十五度角伸向夜空,妄图采摘东边一枚橘红的果实,而月晕却抢先一步跳入我半眯的眼缝。
时光的锁因此缓缓拧开,二十二年前那轮滑动着的月亮,又流泻在绿莹莹的田野上了。
她曾经将银华匀满一块碗大的五仁月饼,曾经让桔园的凉棚里镀上温柔的光泽,曾经让一老一小的守夜人共同仰望。
“中秋节吃月饼前一定要先祭月亮”,奶奶的话亮堂起来,我张开手指,让月光穿过手掌,五个指甲上的小月牙也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二)
味蕾是一朵一经触碰就会盛开的花,当一丛葱绿的芭蕉从容地走进我的视线,用芭蕉叶包裹的糯米粑粑的香便跟着活跃起来。
少时不解“雨打芭蕉”的愁,少时不懂“阴阳相隔”的苦,少时尤期待一个平凡却又庄重的日子——“七月半,两天阴,好给祖宗回家中”。每逢这时,我们家用刀砍下自家的芭蕉叶,洗干净,又将糯米揉成团,放进一勺芝麻陷,再用绿叶一裹,蒸到叶暗米熟满屋香。
“要做些粑粑,让老客带在路上吃”,这是奶奶的愿望,那些香烛袅袅,纸钱飘飘似乎真能将思念传达,我们小孩要等送完了老客才拿起粑粑吃,冷了便用柴火烤着吃,烤到芭蕉叶自己脱落,烤到粑粑外皮焦黄,烤到芝麻喷喷香。
而今,这莹莹的绿呀,终于让我体会到愁了,可每每芳香的因子也会跟着跑出来,吞一吞口水,似乎口里已嚼到当年那粑粑的味道。
(三)
当我意识到我发某一个字的音与周围人都不同时,方才记起我已远离故乡,而乡音却不肯抛弃我,她跟着我跑了长长的一段路呢。
明耳人听出了我语音中的差异,她们会探讨其中微妙的变化,可我脱口而出:“是吗?我从小就是这样说的。”
是的,那些从出生起就烙印的乡音,像不知从何而来的山名、村名、路名一样,不知所起却历久弥新。
挖过红薯的沙土地退耕为山林,丰收过稻谷的水田早已荒芜,采过蘑菇的山已被封锁,那么多熟悉的土地的名字被关在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那么多熟悉的路陷入某种昏迷,我偶然打开一条小缝看看,她们还在那儿呢,还是我年少时看到的样子。
因为乡音不肯舍弃我,所以她们也跟着来了。常常忘记了如今的杂草丛生,只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悄悄醒来,常常做了我梦中的背景。
【作者简介】唐方圆,新邵新田铺人,90后,小小教书匠,文学爱好者。
延伸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