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援朝六年的炮兵——记抗美援朝老兵陈德泽 ‖ 蒋延珍

援朝六年的炮兵

——记抗美援朝老兵陈德泽

蒋延珍

姓名:陈德泽
出生年月:1927年3月19日
入伍时间:1949年12月
退伍时间:1963年10月
所获荣誉:三次三等功、和平万岁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当我打电话给陈德泽老人时,他女儿接到电话说:你两点来家里,他在家,四五点就不敢保证,因为他要去地里做农活。啊,94岁的陈老还要去地里做农活,真是厉害。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我对他生出满满的敬意,真是一辈子不服输不服老的老革命啊!

1
战场显身手
陈德泽1927年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玉河乡,1949年12月当兵,1950年腊月二十七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被编入27军79师炮团3营3连当炮手。

朝鲜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五次战役。参加第一次战役时,步兵在前,炮兵在后;参加第二次战役,攻打美军后勤部,缴获了大量物资和食品。最初他们不认识罐头上的英文字,有人把罐头扔来扔去,当球踢。有胆大者撬开一看,咦,还是好吃的肉呢,于是战友们大饱口福。那次战役,陈德泽和其他炮兵负责直射坦克的任务,荣立了三等功。

因他们不懂朝鲜语言,大半年才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当时押送俘虏,一人负责押送五十个战俘,有土耳其兵,也有加拿大兵等。陈德泽他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终于完成了押送任务。

1951年第五次战役,到了南朝鲜的釜山,部队转移到东海岸,打了25里路。运用苏联援助的武器,陈德泽去过苏联军事部训练。这一战打得十分激烈,每个炮手一分钟就要打三十发炮弹,六个战友全部壮烈牺牲。那是在无名高地和419高地,陈德泽说:“看到一锅吃饭一起说笑的战友,瞬间就在无情的炮火中失去了生命,炸得骨头渣都不剩。自己忍着无比的悲痛,对敌人充满了刻骨仇恨,反击中向敌人猛烈开火。”那时才真的晓得啥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敌我双方殊死的较量,容不得一丝松懈。那时打仗,按步兵、坦克前三后四的打法,但炮击不能停,炮火一停,敌人就容易找到火力点,那就会惹来麻烦。陈德泽他们一口气就把高地给攻打下来了。

1952年,陈德泽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的一员。

在1953年秋季反击战中,他们被敌人包围了,师长迅速组织加强连攻击,才解救了他们。当年陈德泽门牙被打掉三颗,三次负伤,手、右脚大腿三个地方还有伤疤。他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奖状寄回老家时,公社和大队的干部敲锣打鼓送到家里,一路高喊陈德泽立功了,并教育周围小孩向陈德泽英雄学习,保卫祖国为家乡争光,好好学习。

2
战后援建
陈德泽在在朝鲜的时间是1950年底至1955年4月,共呆了近六年时间。一般我们认为抗美援朝,与美国签署完板门店停战协定后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结束战事就回国了。可他们还留在朝鲜,辛辛苦苦和朝鲜人民一起,支援朝鲜的战后重建。

战后的废墟,惨不忍睹,一片狼藉,到处枯枝败叶,山河破败,战争的伤亡巨大,损失不计其数。他们先割草砍树,帮朝鲜百姓修房建屋。

更为艰苦的是,一切从零开始。没吃没穿,冬天空气寒冷,冻得人的手脚趾都要掉了一样。衣服破成一溜溜的,卫生条件极差,虱子满身爬。吃的多半是灯笼花等野菜。后来到了元山,柴火多,有馒头吃了。很久没见粮食的战友,有人一口气吃下二十多个馒头。陈德泽虽然身板瘦弱,然而干活却总努力向前,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次,有个战友脚受伤,他主动顶替上去抬树。班长说:“你连续三天没休息,还是别去,换个人吧。”陈德泽说:“班长,都是从战场上滚爬下来的战友,九死一生,又在异国他乡,不容易啊,我们互相搭把手,帮一帮就过去了。”班长点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求。

还有一战友生病了,没钱医,他带头把身上准备买件衣服的钱摸出来垫上,其他战友也纷纷伸手援助,那位战友的胰腺炎才得到及时医治。医生说:“幸亏及时,胰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要命呢!”那位战友特别感激大家,更感谢陈德泽带头垫钱救了他的命。陈德泽却说:“我们不论遇上啥困难,都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走出困境。咱们的命,都是牺牲的战友用命换的,更要替他们好好活着,争取全都平安回国。”

他们在劳动生活中携手并进,终于在1955年4月顺利归国。当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他们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快六年啦,多少个夜晚梦回故里,总算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可以回家探望亲人了。

3
工作一肩挑
回国后,陈德泽先回老家种地。1955年7月到金堂县高板供销社参加工作,1957年腊月转到玉河,先后任团委书记、武装部长、公安员,一干就是20年。那时这些工作都是陈德泽一肩挑。

公安员,就是负责周边治安,负责抓小偷。自然灾害特困年月里,有次他傍晚巡逻时,听见生产队玉米地里有响动,走过去一看,有人在掰玉米,背篼里已有两三个。

陈德泽一看,厉声喝到:“这是集体粮食,是那个吃了豹子胆?”

一个颤抖的声音小声回答:“陈公安,孩子饿得没办法,我就掰这几个给她充饥。”原来是村东头的军子,老婆病逝两年了,父女相依为命。

陈德泽说:“那不行,人人都有难处,你跟我走一趟。”

这时一个女娃扑过来,大声哭喊:“叔叔,别抓爸爸,我掰下来的,你就抓我吧?”

陈德泽为难了,抓了军子,女孩没人照顾,抓小女孩吧,她还是个学生娃,今后怎么面对别人。

他扶起父女,对他们说:“今后不能这样干,这几个玉米,算我买了送给你们,我把钱交到生产队去。”

军子拉着女儿给他鞠躬,连忙感谢大恩人。

多年后,小女孩长大了,买上水果专程来看望这个陈公安。他却说:“没啥,都是贫穷惹的祸,现在生活好了,你就为国家努力工作吧!”

后来陈德泽身体不好,51岁病退二线。组织上又安排他到供销社工作,他当过供销科经理,兢兢业业干本职工作,一直到1980年10月20日退休。

4
妻贤子孝晚年福
去拜访陈德泽老人家的那天,天气晴好,柑橘花的清香混合着洋槐花的甜香,特别醉人。当我一路打听过去,正好问到了路边的陈德泽老人家里。我看见陈老一派仙风道骨,精神矍铄,手杵一根文明拐杖,悠闲儒雅。他家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里,两老口对望的眼里满是默契。大门前有宽阔的晒坝,四周围着不锈钢栅栏。

陈老笑呵呵地告诉我,2020年县上退伍军人办事处,给老兵送来抗美援朝证书和纪念册时,全队上的人都来朝贺,院坝头都挤不下。所有的证书修新房子时,都放在大女儿家。大女儿和女婿在学校单位上班,经常回家看望二老。房子是和二女儿合着修的,他岁数大了,喜欢住底楼,孩子们都很孝顺。三儿子在县城交警队工作,与儿媳总想接老父母去住上一年半载,可老父亲总是对他们说:“你们那里的高楼难得爬,再说我走得动得,有你妈和姐姐弟弟照顾,乡坝头熟人也多,摆个龙门阵方便,你们还是工作要紧,不必挂念我们。”儿子也不再说啥,在休假时抽空往家跑得更勤了。小儿子小儿媳就在黄角垭打工,周末抽空回家看看老人和孩子。

傍晚,陈老的家人都要去吃酒,我以为他也要一起去,他说不去了,就在家里煮饭吃,他说去也吃不动啥,吃不了多少。因战场上掉了门牙,安了一口假牙,吃东西受影响。我想帮他煮吃的,他说:“你别动,现在烧天燃气,方便得很,一会晚点才煮抄手吃,平时我还下地干农活栽菜,就当锻炼身体,淋菜就让女婿帮忙。”

陈德泽退休工资三千多,在农村足够生活了。他觉得如今生活甜如蜜,还真得好好活。看着陈老一家和和美美的日子,是他们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换回祖国的安宁,愿陈老和他的战友们健康长寿,好好享福!

我在历史课上,把陈老等革命军人抗美援朝的故事,讲给学生们,他们听得很认真,原来英雄就在身边。在他们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让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能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和平,来之不易啊。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在祖国需要我们时,义不容辞勇敢地担负起责任,将爱国爱党的传统永远传递下去,才能够筑起祖国坚固的防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0)

相关推荐

  • 他被遗忘,一代偶像彻底陨落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九十周年. 1931-2021. 90年过去了,硝烟已散,但国耻难忘. 同样在这个9月,再次"回家"的英烈们,也唤醒着国人对另一场战争的记忆--抗美援朝. 抗美 ...

  • 爱情传奇|援朝老兵付新忠 钻石婚姻传奇情

    ■河南经济报记者 付宜成 原题:一个援朝老兵的"钻石"爱情传奇 援朝老兵付新忠 钻石婚姻传奇情 潢川县传流店乡八旬老人喻本珍 照顾抗美援朝丈夫数十年如一日 题记 在形容婚姻时间长短 ...

  • 散文||战友,珍重

    战友,珍重 年年有今日,时间似流水般过得好快,日历又翻到了11月中旬了.明天就要离开连队退伍返乡,我持着自己心爱的枪,在军旗下拍了照,又在营区留了影.将枪交回枪库时,却又拥枪在怀中,久久不肯放下.这一 ...

  • 镇江“上甘岭”老兵的故事

    大约1944年前后,镇江宝堰镇的孤儿毕小毛参加了新四军,这时他大约17.8岁左右. 经过在家乡一带的短暂集训,他被编入了新四军挺进苏北纵队,多次参加在苏北的对日寇的作战后,他迅速成长,成为了一名英勇的 ...

  • 又是2.17

    ​又是2.17 --熟地当归 也许你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那是因为你不是亲历者: 也许你对2.17一无所知, 那是因为你不是军人. 人虽逝, 魂相守: 境虽迁, 情未了. 捧上一束鲜花, 愿战友已经 ...

  • 金刚川:渡我们过河的那股力量,叫作牺牲

    小时候,我们在语文课本里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小时候,我们看过老电影<英雄儿女>,剧情早不记得了,但那首"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 ...

  • 张文魁:百战老兵,深藏功名六十载,妻儿一直不知家里藏有功勋章

    2018年11月,丹江口市大坝社区一名叫张胜刚的居民,从居委会那里,替自己年逾九旬的老父,领取了一份<丹江口市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表>. 因为父亲年事已高,握笔比较困难,张胜刚当 ...

  • 此心最爱是家乡——访抗美援朝老兵王培顺

    此心最爱是家乡 --访抗美援朝老兵王培顺 唐新智 微信版第1016期 王培顺,男,汉族,广德市柏垫镇凤桥社区人.1930年11月生,1951年1月参军入伍.1953年,王培顺与战友们一道奔赴硝烟正浓的 ...

  • 特别策划 | 陈祖振:老兵归队,身负荣光

    读书时,他因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毅然报考黄埔军校:抗战期间,他多次与日军作战,英勇杀敌,不计个人生死. 虽已是期颐之年,但他从不因为自己年长而懈怠,无论何时何地,都以一名黄埔 ...

  • 看完《长津湖》,不如再看看这部《1950他们正年轻》

    相比于票房火爆的商业片<长津湖>,这部抗美援朝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得到的关注少得可怜.排片不多,票房就更惨淡.你就是想看,估计周边的影院也没在放. 可它传递的真实和情感 ...

  • 【诗词展示*五社作品集】(江惠文学)

    [诗词不分前后高低*写作愉快!] <满庭芳.南苑吹花>词林正韵第八部) 文/潘慧心(珠珠) 高耸云霄,险崖峭壁,漫山遍岭红飘. 小溪瀑布,水面彩英娇. 色木拧筋青楷,枫树靓.如火燃烧. 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