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忙之:追星(二)
李白从24岁(公元724年)开始,离开四川老家出来漫游(混社会),当然也少不了四处干谒(攀关系)。他给李邕写过诗,给韩朝宗写过信,与大多数干谒的诗文一样,李白的这一首诗和一封信,都写得很狂。
李邕是谁?李善的儿子。
李善是谁?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注过《昭明文选》,很有口碑。
《昭明文选》是什么?
同学,上学期的文学史课怎么学的?赶紧给我百度去!
话说回来,李邕到底是谁?
当时一个很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名气很大,官做得也不小,因此请他写碑文的人就非常多,李家门槛没少被踏破过。
当然,少不了意思意思(那时叫“润笔”),因此李邕靠这稿费,生活过得很滋润。何止滋润,简直是豪奢。
李邕担任过北海太守,号称李北海。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孔融也担任过北海太守,号称孔北海。这两人虽然一个姓孔,一个姓李,但是非常相似。孔融很喜欢结交士人,经常大会宾客,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李邕也很喜欢宴请宾客,喜欢举荐年轻的朋友,可以说是后进士人们干谒的主要目标。(杜甫有诗曰:“干谒满其门。”)
所以李白瞄上了李邕,那几乎是常规操作。他的《上李邕》诗不长,不妨抄录如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把自己比作大鹏,并提醒对方不要轻视自己。不过对于见惯了这些后生的狂妄的李邕来说,这根本不算啥。也有可能给他写诗的人太多了,李邕估计看都没看就转手扔进了垃圾桶。(没办法,投稿太多,看不过来。)
反正不管怎么说,虽然大家都姓李,但是李邕并没有理睬李白。(忽然发现这句读起来有点绕口令的感觉。)
韩朝宗,因为担任过荆州长史,所以时人又称为“韩荆州”。他也以喜欢奖掖后进著称,当时流行着一句话:“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可见他的人设之高。
李白写给韩朝宗的书信,后来被清代人收入《古文观止》而广为人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买一套读一读,题目叫《与韩荆州书》。
在这封信中,李白先是恭维了对方一番,接着吹嘘了自己一番,最后随信附上自己的作品,请对方评鉴评鉴。
这也是当时一般干谒书信的基本格式,李白同学写得很规范,《应用文》课程考试应该可以得满分。
燃鹅,并没有啥用。与李邕一样,韩朝宗也没有理睬李白。(还是那句话,投稿的人太多。)
于是,李白就只能继续漫(lang),继续游(piao),一直到唐玄宗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才终于在道友的运作下,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从此,李白终于混出个名堂来了。
我算了一下,李白从724年离开四川老家出来漫游,到742年应召入宫,一共用了18年。
如我们上文所说,李白家里有钱,自己有才,还那么努力,就这样的人,闯出个名堂,都要用18年。
那么,像我们这样,家里没矿,资质平常,又做不到持之以恒的拼搏努力的人,要出人头地,得多少年?
答案可能是一辈子,也可能是两辈子。
换句话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就只能做个平常的人啦。上热搜,上头条,前呼后拥,一呼百应,这些可能一辈子都跟我们没关系。
所以,还是该干嘛干嘛去。长得丑的就多读书,想赚钱的就多搬砖,偶尔旅个游,喝个星巴克,发发朋友圈,“岁月静好”,“此心安处是吾乡”,收割一堆点赞,满足一下虚荣心继续重复新的一天,也就可以了。
不要老想着做人上人,太累。不信,请参考李白。
在这之前,李白就已经结识了贺知章。毫无疑问,李白第一时间呈上了自己的诗文,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蜀道难》,大为赞赏,称赞李白是“谪仙人”,即被贬谪到人间的天仙。
贺知章何许人也?相信很多读者已经急不可耐地要回答:《咏柳》的作者嘛。
没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谁小时候没有背过?
不过,读者们可能并不知道,他还是武则天时期的学霸(中进士第一名,即状元),唐玄宗时期的名士。
工书法,善诗文,而且,爱喝酒。
杜甫《饮中八仙歌》开头两句便是写的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酒喝得醉醺醺,还坚持要骑马。
这是醉驾啊!搁今天得进局子蹲六个月。(请参考某高姓词作者的经历。)
然后,再加上人老眼花,经常掉井里。反正上不去,就干脆在井水里面直接打个盹。(这样的人还活了八十多岁,真是个奇迹!)
这才是名士呀。不经常整个么蛾子或花边新闻出来,怎么能保持名士的头衔和热度呢?
得到这样的老名士的吹嘘,再加上皇帝的召见,李白的名字,迅速传遍长安城,既而传遍整个大唐。
李白红了!当上了一线大明星,而且是钦点的!用李白自己的话说,就是:“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简直红得发烫!
其实,在李白之前,已经出现过一个超级巨星。
他就是王维。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当李白还在四川老家的青莲山中练剑、寻道、求仙、学纵横术,杜甫还在河南老家穿着开裆裤,“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王维已经凭着自己的才名,中了进士。
那一年,王维才23岁。(前人认为王维出生于701年,但据王达津考证,王维出生于699年,此从王说。)
而且,王维不但诗文俱佳,还擅长绘画和音乐。(又是一个不让人活的!)
我查过王维、杜甫两个人的年谱,发现公元735年到736年,王维在朝(长安)为官,而杜甫也来京城应考,在时间和空间上,两人有会面的可能。
但是杜甫却没有去追王维这位大明星,很有可能是王维太高冷了,让杜甫觉得高不可攀。
后来公元743到744年间,李白应召入宫,王维也在朝为官,而且两人还有共同的好友孟浩然,但是李白和王维似乎并无交往,至少两家的诗集中都没有见到过往返唱酬的痕迹。
也许王维身上散发出来的过于浓烈的艺术细胞,让李杜二人敬而远之?
不得而知。
也许,绘画和音乐都是需要门槛的。
但是在唐代,有两件事基本上不需要任何门槛:那就是写诗和饮酒。
没错,正是诗和酒将李白和杜甫拉到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