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全集》中文谁翻译的最好?

四个翻译家

翻译家朱生豪先生与他的妻子一代才女宋清如

《莎士比亚全集》中文翻译主要有四个翻译家:1、朱生豪。2、卞之琳。他的翻译较生动,不像朱生豪那样押韵之类的。他的翻译跟朱生豪的翻译是主要的两种翻译。以上两人的翻译是最有名的,也是最“官方”的。3.梁实秋、用散文体译莎剧的代表人物就是梁实秋先生。4.施咸荣主持编辑并出版《莎士比亚全集》

朱生豪

《莎士比亚全集》的主要译者朱生豪先生是这一套书的重要奠基者。朱生豪先生抗日战争前曾经是上海一家书局的编辑,主要编英汉词典和英文书籍的注释本,朱生豪年仅24岁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刚译了9个剧本,抗日战争爆发,朱生豪在敌占区颠沛流离,过着极其穷困的生活,而且译稿在逃难中丢失了。但是,朱生豪仍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写作,完成31个莎剧的翻译工作,最后因患结核性肋膜炎及肺结核、肠结核的合并症,无钱医治,在32岁时英年早逝。人们普遍认为,将莎士比亚文学引入中国,朱生豪先生有着不朽的功勋。朱生豪的译本在解放初期曾经分成十二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以《莎士比亚戏剧集》名义出版。后来,又经过诸多专家学者校订,其他翻译家补译了尚缺的5个历史剧和全部诗歌,才在1978年出版了较完整的《莎士比亚全集》。

卞之琳

卞之琳先生认为莎剧本身是一种诗体,而他本人也是诗人,所以卞之琳是诗人译诗,以诗译诗的典型代表。卞之琳认为,莎剧既然是诗剧,译文也要还其诗剧的本来面目,唯有如此,才能充分保持原作的面貌,以复制出同样或相似的效果。周珏良在《卞译莎士比亚悲剧与素体诗的移植》一文中说:“卞译莎士比亚悲剧试用‘顿’的方法把英语素体诗移植到汉语中来是成功的,译文中诗的部分是能让读者感到一种节奏感的。”

梁实秋

梁实秋先生以近四十年的漫漫人生完成四十卷《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盛事,海内外能独自把莎剧全部译成汉语的,迄今只有梁实秋先生一人。在翻译莎士比亚时,他经过大量的“爬梳剖析”,最终选定未经任何增删的牛津版本作为原文材料,还广泛阅读了许多莎剧专家的大量注释,作细致的比较鉴别,尽量使译作与原作保持一致。

施咸荣

施咸荣在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同年8月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工作,198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1993年因病去世,享年66岁。施咸荣留下的译作与著述约八百万字,其中有《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美国文学简史》(合著)、《西风杂草》等论著;《最幸福的人》、《马戏团到了镇上》、《斯巴达克思》、《美国黑人短篇小说集》、《希腊悲剧故事》、《王冠上的宝石》、《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待戈多》、《战争风云》、《富人,穷人》及《土生子》等;主持编辑并出版《莎士比亚全集》、《外国通俗文库》、《现代外国科幻小说选》等作品。

你知道莎士比亚墓碑上刻着什么吗?

2011-07-26 本文行家:mo63160366

莎士比亚亲身撰写碑文,英文是他自己事先写好的。

目录

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

举世闻名

亲身撰写的碑文

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

William Shakespeare's tombstone to get major renovation.

“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要和一个男人相处的快乐,你应该多多了解他而不必太爱他, 要和一个女人相处的快乐,你应该多爱她,却别想要了解她。 ”

“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

“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这些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

举世闻名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

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亲身撰写的碑文

1616年,莎士比亚由于生病离开了人世。他的墓碑上刻着他亲身撰写的碑文,英文是他自己事先写好的

Good frend for Iesus sake forbeare

To digg the dust enclosed heare;

Blest bee ye man that spares these stones

And curst bee hee that moves my bones.

朋友,看在耶稣的分上,

请勿挖掘此处的墓葬。

容得此碑者,受到祝福,

移我骸骨者,遭到诅咒。

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象朝圣一般去瞻仰。

莎士比亚百科

首页

晒物

文章

问答

分类

RSS

手机应用

首页 > 评价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如何诠释人性论

2011-10-01 本文行家:mo63160366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莎士比亚便是该时期应运而生的巨人。人性论回归并参与人性建设,是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

目录

人性论

古典主义

莎士比亚的人性论

人文主义

莎士比亚

人性论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人性论是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关系的学问。在欧洲,文艺复兴后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以提倡个人解放为主要内容的人性论,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作用。人性论被冠以资产阶级之后,成了资产阶级人性论。资产阶级人性论提倡的个人解放,尊重人的个性,追求人道主义。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英语是Classicism,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古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古典主义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古典主义出现于中世纪后的欧洲,是启蒙时代、理性时代以及部分现代主义思想所提倡的概念。

莎士比亚的人性论

古典主义时代最深刻的人性论,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彻底的呈现出来 ──人生中种种悲剧的产生,实肇因于某些性格缺陷没有面对处理、不断因袭累积自身、最终自然导致出灾难性的后果。这人性观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早完成的《哈姆雷特》中表露无遗。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源出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与“人文精神”。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它是新兴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取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人道主义的最初形态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一种精神武器当时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自由从而形成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欧洲文艺复兴

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莎士比亚便是该时期应运而生的巨人。人性论回归并参与人性建设,是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享受人性论的自然之爱,同时以人性论的合理性消除封建制度的邪恶,他完成了后期人文主义对“人”的诠释。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集大成者,代表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最高峰。“从来没有比他的剧本更加全面地表现了人的状态了。”莎士比亚的创作已经产生超出描述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意义和作用,其戏剧可以看成整个人类的缩影。他所具有的包容性、前瞻性使其成为文艺复兴的总结性人物,至今为止无人可以比拟。人性论守护古希腊式的自然之爱是莎士比亚不变的创作主题,虽然传承了世俗人本传统的文化内质,但是超世俗的理性指引着世俗的情感,这在他四大悲剧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