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诊碎玉】治疗奇效治疗鼻窦炎头疼方子芎芷石膏汤
鼻窦炎也是常见的鼻病,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中医称此病为鼻渊。鼻窦炎急性期较好治,迁延失治变为慢性了,则缠绵难愈。鼻窦炎的炎症累及额窦则头痛较剧,累及筛窦、上颌窦,则鼻塞、嗅觉减退较甚。炎症严重时,伴有发热、恶寒。额窦炎,用手指按压攒竹穴(额窦处),有明显压痛;颌窦炎,用手指按压鼻鞍(副鼻窦处),亦有明显压痛。所以鼻炎造成的头痛比较顽固且缠绵不愈。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以“风邪”为主,故称为“脑风”“首风”。《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医圣仲景在《伤寒论》中亦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内伤头痛有较充分的认识:“有气血食厥而疼者,有五脏气郁厥而疼者。”《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并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及太阴头痛、少阴头痛等,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对头痛病进行系统总结:“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关于头风的治疗,《医碥·头痛》提出:“须分内外虚实”实为中医治疗头风的纲领。 芎芷石膏汤首载于《医宗金鉴·四十三卷》,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及菊花组成。方中川芎味辛性温,《本经》载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白芷《本经》载其“主风头(头风)侵目泪出”,《名医别录》载其能疗“风痛头眩。”石膏性辛,大寒,味甘,《药性论》云其“治伤寒头痛如裂”。三药合用,辛能止痛,温能散寒,甘寒切热,加用藁本、羌活祛风散寒止痛,菊花疏散风热,祛风明目,主治外感风热,太阳枢机不利之头痛,此为该方使用之常法。 该病例为反复发作偏头痛,根据病程之新旧当为内伤头痛,如何还使用该方?笔者就此疑问请教导师曾定伦。 导师回答:“病程之长短非判断外感内伤的绝对标准,此病例每受外风则发病,有明显外感特征,所以当使用辛温散寒,解表止痛之药物。患者病程日久,加之饮食不节,喜食辛辣厚味,日久化热,久病入络,故用芎芷石膏汤治之,并予地龙、生乳没及灵脂等搜络化瘀之品。你且去读《金鉴》所载‘芎芷石膏汤’原文:该方除治疗外感风热头痛外,还明言主治‘头痛眩晕,头风盛时发作,日久不愈’。可见古人告知我们该方是治疗风热为主头痛,不论新久,风热不去,辨证准确,用之必效。” 闻师言,笔者茅塞顿开,心悦诚服,课后立即查看原书所载,果如师言。 导师“读经典”、用经典,对经典条文理解和运用已纯熟到如此地步,着实令我等后学汗颜,切当以此案例为榜样,努力学习为是。
芎芷石膏汤药物组成比较简单,仅仅6味药而已,为什么这么简单的6味药能够搞定风热性头痛呢?主要还是在于6味药的配伍。方中以川芎、白芷、菊花、石膏为主药,起到疏风清热的作用。但是在止头痛方面,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川芎、白芷、羌活、藁本这四味药,但这四味药偏于辛温,所以在配伍上加上菊花和石膏两味寒性药物,以校正四味温药的温性,从辛温变成辛凉。
这个方子虽然只有6味药,但却也蕴含了头痛的分经论治思想,其中羌活、川芎可以调理太阳经头痛,白芷可以调理阳明经头痛,藁本可以调理厥阴经头痛,另外,按照张元素的用药理论,川芎还可以调理偏头痛(头角痛须用川芎)。
仔细分析全方妙在川芎、白芷和石膏三味药。川芎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主中风入脑头痛”,《医学启源》记载川芎“治血虚头痛”,且另有“头角痛须用川芎”的说法。川芎归归肝、胆、心包经,在分经用药中,也可用于缓解厥阴经头痛,不过使用时须与藁本或者吴茱萸联合使用。而白芷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记载,认为白芷能治“风头(头风)侵目泪出”,后来的《名医别录》也记载白芷能够治疗“风痛头眩,目痒”,而《本草纲目》进一步指出白芷能够治疗“眉棱骨痛”
石膏在这个方子里的位置举足轻重,可以说最妙全在石膏。在《名医名录》里记载,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在《药性论》里记载,“治伤寒头痛如裂”,在《珍珠囊》里记载,石膏“止阳明头痛”,在《药性赋》中明确记载“石膏治头疼,解肌而消烦渴”,在《本草再新》中记载,石膏“治头痛发热”。而且石膏大寒,正好可以抑制方中川芎、白芷、羌活、藁本的温热之性,使温从凉化,达到疏风清热的作用。
具体计量如下:
川芎10g,白芷10g,石膏30g,藿香10g,白术10g,前胡10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淡竹叶12g,黄芩10g,甘草5g。
当然,这个芎芷石膏汤不仅仅可以调理风热鼻炎、鼻窦炎造成的头痛,还可调理“头痛眩晕,头风盛时发作,日久不愈”。当然,在临床运用时也会有些症状的变化,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时方加减,比如风热偏胜的,可以去掉羌活、藁本,加上黄芩、栀子、薄荷以辛凉清解;如果发热较重的,可以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如果是热盛津伤,出现舌红少津的,可以酌情加入知母、石斛、天花粉等中药来清热生津;如果有大便秘结、口舌生疮的,可以加上三黄汤以苦寒降火、通腑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