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道题谈诗歌鉴赏的思路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
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
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主要用了那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第一个任务是我们要先找到诗人都写了哪些意象,找出关键词。
今天我们先分析昨天留的题目,第一个问题我们要先找到诗人都谢了哪些意象,找出关键词
塞下 秋 雁 边声 千嶂 长烟 落日 孤城,是不是这些?
读诗还要有一定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秋本身就是肃杀的,所以给人凄凉之感,再加上南飞的雁,即将落山的太阳和孤零零的城池。这些共同构成了一幅雄阔却又荒凉的画面。
塞下秋来风景异,大家要注意这个“异”字。这个字是诗人或者说是所有戍边将士的感受,因为有了“异”的感受,才会有无限情思。这也为下阕的抒情埋下伏笔。而南飞的雁呢,很简单,雁能南飞而人不能归乡,能不伤悲吗?还有那空旷的边塞依稀传来好凄凉的号角声,也许还有某些戍边将士吹奏的笛声。这些和那些士大夫们在筵席上所欣赏的音乐是截然不同的。
孤城,表面是写城孤,其实也是人的感受。如果一个人处于兴奋喜悦的状态,他是不会看到孤城的。
所以作者描绘的这些景象目的是为了下阕的抒情。回到那个题目这些景象有什么样的特征,大家可以概括为荒芜凄凉。作用就是渲染气氛,为下文抒情做铺垫了。这其中大家一定要掌握一些说明意境特点的专用词汇。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艺术书法。燕然未勒归无计,手法是用典。我们读一首诗,一定要看题目中给的注释。燕然未勒就是一个典故。未勒是说战功未成,这是归无计的原因。所以从这句可以看出词中的人物是有一种建功立业的决心的。但是浊酒一杯家万里,身在边关,家中有亲人,思念家乡。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呢?
给大家看一句话,《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句话说明了艺术的来源。诗总是情感郁积而来的,所以我认为所有的诗歌背后都有一种矛盾的存在。这种矛盾来源于人性。
这样我们分析诗词的时候就知道,许多作品内含的情感并不是唯一的。在这首词中,既有建功立业的决心,又有对家乡的思念。还有将军白发征夫泪,泪为何来,就是源于人生中这个难以解决的矛盾。既然是白发征夫,所以多多少少还有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分析到这儿,我想大家回答第二个问题就很简单了。总之,首先抓住关键词,然后细致分析,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道题我们分析了这么长时间,重在分析过程。下面再简单介绍点别的。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有一类比较特殊但又很普遍的主题,我们把这类诗称为闺怨诗。
其实这类诗的主题很简单,无非就是描写弃妇和思妇的忧伤。
我今天主要是想给大家提示这类诗中的两个特殊的地方。
一是少女怀春,思念情人和怨妇、思妇情感之间的区别。如果大家对李清照比较熟悉,可以比照一下她前期和后期作品的区别。即便都是思念赵明诚的,但是透漏出来的情感缺失不一样的。
少女的思念是伤,而思妇的思念是悲。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区别吗?或者说分析这么细有必要吗?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一是为了让我们真正的读进作品里,二是想告诉大家,在回答情感的题目里,不能只是用一个简单的喜悦或者忧愁就解决问题了。我们的高考要求是比这一点要高的。
二点需要注意的是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就是写思妇会想象到远在异乡的情人或者丈夫的情形,反之亦然。这种写作手法就是虚实结合,关键词是想象和联想。这种手法经常考到,希望大家牢牢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