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锋:实业+互联网才是幸福生活的根本
编者按:2016年1月5日,中国首届农业企业领袖年会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作了主题演讲,他称,农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生活、幸福生活的问题,以农业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企业应该主动去拥抱产业网、主导互联网的发展,而包括农业企业在内的传统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要有新思维。
彭剑锋:实业+互联网才是幸福生活的根本
农业才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根本。我在这里借用华为任正非的一句话“实业才是解决人们幸福生活的根本”。我们幸福生活的根本还是来自于实体经济,而不是简单建立在虚拟经济的基础之上。前不久我在跟任总交流的时候,他一再强调,企业“不要有那么多互联网概念的冲动,而是踏踏实实地用互联网方式来优化内部管理,夯实基础管理平台,而不是简单的借互联网的‘风口’”。
一、 实业+互联网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的价值重构。
农业才是解决人们幸福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根本,而中国农业基本问题的解决在产业互联网。
农业发展到今天,不仅是一种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是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根本。
从产业发展的要素角度来讲,中国农业产业还有一些基本问题难以解决。比如组织化程度与产业集中度低、全要素效率低、研发投入不足、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环境保护滞后、产品的食品安全难以监控、产业信用危机高、物流滞后的问题,等等。
互联网发展到目前的一个新的阶段,即产业互联网时代,为解决以上农业产业的基本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产业互联网跟互联网的四个发展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传播互联网是互联网的第一个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销售互联网化,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如京东。第三个阶段是供应链互联网化,出现了很多定制化工厂。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即产业互联网时代。在这个阶段,传统产业不再是被动的适应互联网,而是主动去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对产业的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形成了以互联互通为经营管理平台的新产业生态,形成以生产者为主导的互联网场景。
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主要是以BAT企业为代表的消费型互联网时代。我个人认为这个时代只有上半身、没有下半身,解决不了把三流产品变成一流产品的问题、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不了产品品质问题,也解决不了深层次的环境污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体经济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一定是由生产者主导的互联网时代才能解决。
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真正融合,不是互联网+实业,而是实业+互联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的价值重购,实现线下走向线上、线上走向线下。
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不再是封闭的产业生态和产业价值链,完全是开放合作、共创共享的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圈。最重要的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工具改造内部运营,提高要素的生产效能,夯实基础管理平台。这个时代的产业内在要素需要依靠人才、技术、品牌、管理、金融等等软实力。
二、中国农业企业转型与创新发展新思维
1.把产业互联网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新的增长点。换句话说,实业+互联网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作为时尚,也不是被动地适应互联网,而是主动去拥抱互联网、加上互联网。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产业互联网的探索,即用互联网的思维、技术改造供应链和运营管理,打通与消费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农业企业向互联网全面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商业模式创新,最关键的是内生的管理智慧,以什么样的方式链接产业生态和供应链。企业不仅是要建工厂,还要提升软实力。将来的农业企业可能是管理咨询公司,也可能是服务公司,也可能是金融公司,完全是一个跨界的生态系统。
2.重新定义农业产业,用生态化思维来思考农业。
进入农业4.0时代,即生态化的时代以后,农业是一个开放化的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生态系统,不能简单的用封闭的产业链思维来经营企业了。所以我认为,要重新定义农业、重新定义产业特征、重新定义产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联想、阿里等企业都在进入农业领域,他们会以全新的经营思维、全新的技术思维来思考农业产业。像联想就提出了农业3.0时代,实际是打通农业的生产、物流、金融、卖场等。四川通威原来是做鱼饲料的,后来又进入光伏产业,现在通威则在探索将光伏产业和鱼饲料产业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光伏产业和生态农业的跨界融合。这些新的商业模式都是社会化的、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生态思维,这种探索在中国的农业企业中也是全新的。
农业新产业生态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共享,要实现闲置资源的有效共享,二是跨界,用跨界的视野来思考农业新生态、用跨界的思维来经营企业。
3.转变生产与制造方式,从集中式规模化走向分布式小微规模化。
中国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多元化的,既有美国的大农场方式,又有欧盟的小型农场和农户的方式,也有日本的农业协会的方式。
那么未来,从生产制造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将会出现三种主要的生产组织方式:一是规模化智能互联工厂,从原材料到产品送到市场,全部过程实现智能化。现在家电行业已经出现这个趋势了,海尔、美的、格力都在建设智能化工厂,人员也都在相应减少,如海尔2014年以来已经减少了3万人,美的从18万人减到11万人。随着家电产业的智能化,制造业必然会走向大规模智能化工厂的模式。
二是基于互联互通的分散化、分布式的微型工厂。像生产化肥的山东点豆科技公司。过去的化肥厂都是追求规模化、集中化,需要10亿、20亿的投入才能生产,而点豆科技的化肥厂却在微型化,把化肥厂直接建到用户中间去、寻到村镇里。一家微型复合化肥厂只需要15万的投入就可以就近为用户提供适合当地的土肥解决方案。如果以后有几百家、上千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微型化肥厂,就会对大型化肥厂产生冲击。美国的一家大型化肥厂在全世界建立了1600多个微型化肥厂。之所以可以从规模化、集中化到分散化、分布式的微工厂,前提是互联网可以提供统一的物流、测配方案,有了互联网的技术支撑,投资几十万就可以在用户中间建设成一家化肥厂、一个小型的服务基地。
三是基于平台化的家庭作坊式智能工厂、命运共同体、个体知识劳动者合作社区。现在,有很多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创新人才,不再依托任何实体,就是通过社区接单、项目化运作来进行生产和销售,他们自己形成一个协同和合作的社区。我认为温氏的成功就在于它基于互联网平台化的共同体模式,它把5万多家小型养殖厂组织在一起形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我去调研时发现,温氏的每一个合作农户的农场都是可视化的,每个家庭农场都跟总部直接相通。一个年出栏5万只鸡的小型养鸡场只需要一个人进行管理,一对夫妻俩,妻子一个人在家就可以管理,丈夫去上班,休息时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农场里的保温、灯光、湿度等几十项要素的数值,也随时可以调整。看上去温氏的合作农户是一个个分散的小型家庭农场,但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过温氏的平台形成了小微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效应,而一个小型的家庭养殖场,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共同体平台的支撑,也可以达到大型养殖场的专业化水平,这只有互联网时代才能真正做到。
一个投资15万的化肥厂,同样可以达到投资5亿的化肥厂的品质和稳定性。我们最近在研究温氏模式,我认为它是非常成功的企业,虽然它的产业性质属于传统产业,但它的生产组织方式以及文化基因其实是很互联网化的。由此我认为,未来真正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不是阿里、腾讯,而是像华为、温氏这样的企业,不谈互联网,只是埋头于互联网基础平台的建设。
4.基于客户价值的组织与流程变革驱动管理模式创新。
基于客户价值,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重构经营逻辑,优化内部运营与管理,实现基于互联网的精准农业与精益运营。
如,企业赢利模式要超越原来的竞争思路,即击败了对手就能获得市场获得客户的思路,从只关注“经销商”到关注客户网络,回归到产品与服务这个企业经营的本质来重新审视谁是我们的客户;回答“谁最能给我带来价值”、“谁有最终选择权”、“谁代表我们的将来”的问题。企业与客户要建立新型的双赢价值合作关系,即从预先决定的一次性交易转向“在长时间内最大化客户的价值”,企业持续向客户提供价值,产品成为价值传递的载体。
在组织与流程变革方面,一些企业也在进行探索,比如一些企业内部已经在实行自组织化,企业打破科层制,整个组织变成一个网状的结构,从过去的串联到现在串联跟并联交织在一起。这种组织结构能与消费者紧密联系到一起,因为它的每一个节点都能直接触摸到消费者的需求。组织内部也从部门化走向项目化运作,企业的管理结构扁平化。像美国的军队改革一样,把过去的司、旅、团统统取消掉,真接由总指挥部指挥作战小组。这种组织基本是项目化的组织。
组织与管理一样,是不断进化的过程。传统组织的一些最本质的东西其实它是不能变的,最关键的还是如何适应互联网的要求,如何使组织进化到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最后,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人。中国的农业企业能不能抓住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实现弯道超车,解决中国农业的根本问题,有赖于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转型,有赖于企业主动去拥抱互联网。
(编辑:尚艳玲)
欢迎持续关注——
这里是原生态的语音、原创的观点和形式。
我们只想用真诚的态度、媒体人的视角、管理学的知识为您建一个朴素、安静的管理类语音后花园,和同道之人一起思考,一起前行。
语音传送,思想相随,
助您做最好的自己和最有生命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