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原创 书柏 書百遍 11月17日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倪  海  厦

从这段可知,治肝有三个重点--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所以治肝病的经方中有补-酸-乌梅丸;助-焦苦-吴茱萸汤;益-甘-小建中汤。这是治疗肝虚的三个法则,肝实不用。肝实则下利,有时呕吐,肝实热发炎,则肝肿,热进入大肠,则便脓血便-白头翁汤。所以实热症用凉药。

肝出现问题,应该先实脾,这是基本法则。就是为了不让肝病不进入脾脏,不让他传经。肠胃吸收食物以后“肝胆之液,渗入胃”,故胃中含有肝的酸,胆的苦,脾的甜和胰脏的黏液。肝受寒后,就会吐酸,故用燥止呕。呕酸是肝液外出-吴茱萸汤。如果肝热,则吐胆汁,口苦-小柴胡汤证。如果苦味严重,重用黄芩、半夏。肝气郁久以后,会造成食物残毒停留,囤积久了,就会生湿,病人容易恶心。其实胃本身没有问题,而是肝脏湿气郁结积聚于此,压迫胃,致使恶心,甚至呕吐。“湿胜则肝胆不调,故多呕。”

湿胜则易生虫-乌梅丸。苦药多寒凉,主泄,主向下走,温能化湿。乌梅丸苦温。“以乌梅之酸;细辛、干姜、蜀椒、桂枝、附子之温;及黄连、黄柏之苦燥。而后胃湿温化,肝胆之郁方得调达。”这个是治疗肝胆湿热很好的处方。中医的湿分为两种情况,蛔虫病和久痢,但是下痢便脓血时不要吃。第二个就是吴茱萸汤,吴茱萸+生姜、甘草、人参,是专治胃下垂的处方。在中医的观念里,下垂就是胃功能不好,胃寒。为什么会寒呢?因为肝脏功能不好,肝压迫胃,胃没办法动,只好下垂。很多长年喝酒的人,会造成肝脏的负担,进一步造成胃下垂,此时吴茱萸汤就很好用。吴茱萸就是入肝经的药。此处不是用酸来补肝,这是寒湿初起之时,肝脏未虚,肝脏虚时用乌梅丸,不虚,只需要助胃阳而止呕,宜用吴茱萸汤。如果用甘味来调肝,则用建中汤,这些都是治肝于未病时用的。肝实热则下利后重,即上完厕所还想再上,肛门灼热,大便腥臭-白头翁汤证。

胡  希  恕 

上工治病,看见肝病,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知肝实必可脾。时令对五脏亦有影响。脾王于四季之末十八天,若是在这十八天,虽肝实欲传脾,但脾旺可抵御肝的传病,故可不必补脾。

上面说肝实之病,那么肝虚之病呢?虽然不传脾,但补脾也是为治肝。酸入肝,故补肝应用酸;肝虚之病,得助其心火盛才行,苦入心,故助用焦苦;同时还得补益脾胃,甘入脾,故补用甘。这些都不是直接治肝。总而言之,补脾水来救肾水,这就是《难经》中“西方虚东方实,补南方泻北方。”补南方就是补心火,泻北方就是泻肾水。肾水不行,心火就盛,心火盛,心火克肺金,金气不行,肝不受克,自然就好了。这里光讲了一面,有时讲克,有时讲生,这个就不一定了,搞不清楚。你助心火,那个水生木,肝虚还能好了?所以这个自相矛盾,但五行里就这么讲。我觉得这不是张仲景写的。

张 家 礼

本条从整体观出发,论述杂病的总原则。①根据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阐明了脏腑疾病有先后次序相传的规律。②邪气实的脏腑,比传其所克之脏,治宜先实它脏,兼治本脏,以防传变。③脏气虚之病,只宜直补本脏,兼服他脏。④治病必须根据病情,分辨虚实,照顾整体。

仲景强调,所谓上工需会治未病。不仅要在无病时防病,还要在病后治其未病脏腑,防止疾病传变。根据《素问》“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己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脏气唯有实邪则传,反之虚则不传。故见肝实之病,知肝邪必传其所制约的脾。这里的“先”,应该理解为“同时”。治肝的同时健运、调理、照顾未病之脾。

最后从预防上讲,“实脾”还可以防止或牵制泻肝苦寒之品伤脾胃。

“脾王”要根据具体情况施治:

一为肝病而脾不虚者。上言肝病而脾虚之病,当泻肝补脾,若肝病发生在四季脾旺(四季之末十八日),脾气得天时之助而不虚,脾不受肝邪传入,则不宜用肝病先实脾的治法。此时,直泻其肝。若不在脾旺之时,且脾不虚者,也不需补脾。

二为肝病而脾虚者。若肝病虽正当脾旺之时,但脾气仍虚,此时“当先实脾”。

第二段提出肝虚当直补肝脏,兼扶心脾,体现“虚则补其子”的治疗原则。肝阴虚(肝的阴血和阴液虚,肝体不足)当直补肝阴,故多用乌梅、白芍、山萸肉、酸枣仁(炒焦)等补肝阴。阴虚内热化火,宜在酸甘合用的基础上,佐以苦寒,苦甘化阴,寒以清热。后世也有医家认为“助用”即佐之,恐苦寒化燥伤津败胃,故炒之,变为焦苦,避免副作用。凡肝阴虚者,多见头目眩晕、视力减退、失眠多梦、舌光红、脉弦细诸证。肝阳虚(肝的阳气主升发疏泄的功能减弱,肝体不用)宜暖肝散寒。为什么要“助用焦苦”呢?①心阳充足,有感于肝。“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②“心王可以不泻肝气”即不损害肝气。③心旺制肺而不乘肝,肝气不泻,则肝病自愈。以上乃“助用焦苦”之本意,且重在“苦”味入心。凡肝阳虚者,多见筋脉挛急、囊卷阴缩、阴冷阳痿、形寒怯冷、手足转筋、指甲青紫、腹痛疝气、不耐疲劳;或干呕涎沫、巅顶头痛、舌淡胖嫩、苔白滑、脉弦迟,左关细弱等。一般提到肝虚证,总觉得以肝阴虚或肝血虚为主,其实,肝气虚、肝阳虚并不少见,也决不能将肝阳虚与肝阴虚截然分开。肝阴阳两虚(肝体阴而用阳俱虚)。“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益用甘味之药以调之”临床多见腹痛、胁痛、脉弦滑等土虚木弱之证,此时当以甘味之药建中缓肝,扶土荣木之法以治之。

第三段为治疗虚实疾病的正治原则。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笔记4|虚证不死

    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牌,当先实牌,四季牌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牌,惟治肝也. 五行相生相克图 五臓相生相克,肝有病传脾.上工治未 ...

  •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

    从这段可知治肝有三个重点,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所以治疗肝病经方中就有三个方子.补它的时候用酸,如乌梅丸.助的时候用焦苦,像吴茱萸汤.吴茱萸性燥,是很焦苦的药,它能够止呕.如果是『甘味之药调之』 ...

  • 金匮要略讲解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3、4、5、6、7)

    金匮要略讲解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3.4.5.6.7) 三.问曰:病患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7)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六.审因论治原则 [代表原文] 夫諸病在臓,欲攻之,肯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舆豬苓湯.餘皆仿此.(17)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论述治病当掌握审因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6)

    五.五脏喜恶调治 [代表原文] 師曰:五臓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臓病各有所恶,各隨其所不喜者爲病.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16)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论述对杂病当根据五脏喜恶进行治疗和调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5)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四.痼疾加卒病治则 [代表原文]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噹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15)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4)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三.表里同病治则 [代表原文] 問曰:病有急當救裹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裹: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4)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二.闻诊 [代表原文] 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一作痛.(4) [白话语释] 提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3)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诊疗矩 一.望诊 [代表原文] 問曰:病人有氣色見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黄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3)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二.杂病分类与中人五邪 [代表原文]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脚掣痛.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咳.上氣.喘.噦.咽.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0)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阴阳规 一.杂病病机 [代表原文] 問曰:經云"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爲有陽無陰,故稱厥陽.(10) [白话语释] 提要: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