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购豪宅,白居易写了两首诗,一首盼与他为邻,一首无奈自嘲

在唐朝,文人之间的交流非常多,特别是著名的顶尖文人,更是万众瞩目、世人追逐的焦点。白居易显然就是其中,他的朋友遍布朝野,交际圈非常大。白居易最出名的朋友,在早期莫过于元稹,晚年莫过于李商隐。其实,除了元稹以外,还有一个元宗简和他也相处友善。

古人对于亲切的朋友,喜欢用排行相称,元稹被称为元九,元宗简则被称为元八。虽然看似很容易弄混,其实两人的人生境遇完全不同。元稹现在名气并不大,然而在当时和白居易齐名,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而且元稹官至宰相,虽然在位时间不长,毕竟达到了位极人臣的高度。

元宗简其实也很厉害,但与元稹相比就有了差距,他官至京兆少尹。更为尴尬的是,他原有诗集文集,共收录诗690余首,文75篇,可惜都在历史长河之中消失了。

不过,白居易与元八、元九的关系都很好,他与元稹相互应和之作,近两千首,提到元宗简的作品,小珏没有统计,但在《白氏长庆集》等诗集中屡见不鲜。白元相交二十多年,又曾同朝为官,相互欣赏,元宗简的诗集还是委托白居易作序的。

两人关系好到什么程度?我们在白居易的两首诗中,可以窥觑端倪。当时元宗简在长安升乐坊购买了房子,白居易赶去道喜,并写下了这首《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毫不掩饰对于自己对元宗简的深厚感情:平生我和你心意相通,感情最为深厚,我们都想过着隐居的生活。我们结为邻居,就可以共享一轮明月,也可以在共同种植的杨树下乘荫。每次短暂的出门,还希望能够有个好同伴,长期的居住,怎么能不选择一个好邻居?结邻之后,不光我们两人总可以相见,而且我们的子孙也可以世世代代相处。

在现代社会,邻里关系逐步淡化,尤其是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邻居之间相互不认识是普遍现象。然而在古代,邻里关系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也是影响到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最著名的例子是孟母为了儿子,曾经三次迁徙,就是为了找个好邻居。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非常直白地表达想和元宗简为邻的愿望。这肯定是因为两人关系好,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看出元宗简的思想道德高尚,为人真诚淳朴。元宗简虽然在史书无传,诗文无存,但他的高大形象,却在此诗之中被刻画出来。

白居易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们在这首《七律·题新居寄元八》之中就知道了答案:

青龙冈北近西边,移入新居便泰然。

巷闭门无客到,暖檐移榻向阳眠。

墀宽窄才容足,墙壁高低粗及肩。

羡升平元八宅,自思买用几多钱。

这是白居易搬进新居后,寄给元宗简的诗,第一句就交代了新宅的地点,那是在青龙冈附近,而元宗简的房子是在升平坊。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元宅是城市中心的闹市区,而白居易的房子属于城乡结合部。

但是,白居易并没有太过沮丧,他泰然自若地乔迁新居。而且他的门庭冷落,无人访问,房间也很简陋狭小。这自然是因为白居易被朝中政敌打击,政治待遇太低所导致的。因此,他也羡慕元宗简所在的升平坊豪宅,只不过因为囊中羞涩,无法与之为邻。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看来,在古代住房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即便是白居易这样,与有人为邻这种愿望,也不得不因为金钱而搁浅,成为一生的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