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铭文虽多,但这七个字最常见,读懂后让人泪流满面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琳琅满目,种类众多,但青铜器始终是最受瞩目的品种之一。它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距今久远,被誉为国之重器。根据现今史料和考古实物,虽然中国不是青铜器的发源地,却是青铜器冶炼最为纯熟的国家。
作为文物,判断青铜器的价值,无非三个方面。一是器型的大小和器物本身的重量,越大越重的青铜器,地位自然就越高。二是制作的精美程度,比如著名的四羊方尊。三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它本身就为我们展现了几千年的风土人情。
青铜器上的铭文,被称为金文,数量不少。容庚先生编纂的《金文编》中就记载了3722个,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增加,这个数量还在增长之中。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与内容,对其本身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器型普通,重量也不突出,但因为有将近500个字的铭文,成为镇院之宝。又比如著名的国宝西周利簋,只有33个字的铭文,却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个重大史实,文物地位相当重要。
其实,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用竹简记载的文字,不仅不易保存,而且还容易被篡改。因此,他们利用青铜器这种本身不易损坏的器皿,书写了当时的社会风情。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战争、祭祀、赏赐等各方面。它们使文物不再冷冰冰的,而是带有温度的鲜活生命。金文之中,由这七个字组成的结语最为常见:
子子孙孙永宝用
当然,具体到每个青铜器上,这句话可能有所变化,但它的核心意思就是一个:希望后世子孙能够永久享用。这并非一般的祝福,而体现了先祖的关爱之情,读懂之后真的会让人泪流满面。
首先,能制作青铜器的,一般都是贵族阶层。他们处于上流社会,享受着奴隶们创造的财富,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这些贵族,也很希望自己的子孙们个个都有出息,能够继承自己的爵位,和他们一样锦衣玉食。
这肯定是铭文最关键的意思,但如果这有这一点,未免过于肤浅。其实,它还另有深意。
青铜在当时是属于贵金属,是可以当作一般等价物的。贵族们将花不完的钱换做青铜,再制作成青铜器,也是应付不时之需的。如果子孙遇到困难,就可以用青铜再换成钱,或者割下来作为铜锭,或者将其熔化,甚至还可以做成武器自保。
因此,祖先留下青铜器,并不单单是为了给子孙一个念想,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功德,而是留下了一笔财富。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当然有理由为中华传统中的美德而感动。“子子孙孙永宝用”不再是习惯性的结语,而是代表了祖先的关爱,凝聚了血浓于水的深情。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青铜器,自然逃脱了回炉做成铜钱的命运,那是何等的幸运。然而,历史上肯定有不少的青铜器,因为这个原因,消失在人间,虽然我们无缘目睹它们的风采,但它们或许保全了一个家族,这也是制作者的良苦用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