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被当作“软蛋”的宰相,其实才是文武双全的英雄
我们都听说过“唾面自干”这个成语,它来自于刘殐的《隋唐嘉话》中娄师德兄弟的一段对话。娄师德当时是宰相,弟弟又被任命为州牧,向他辞行时请教为官之道。娄师德让弟弟事事忍让,弟弟表示即使别人将唾沫吐在自己的脸上,也不会计较,只是默默擦掉。娄师德却说,这样不行,你擦掉就违背了别人的意愿,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液自己干掉。
在意气奋发、豪情万千的大唐,刘殐写下这个故事,想必也不是夸奖娄师德。时至今日,这个成语更是没有多少褒义,说出这句话的主角娄师德,被万千人嘲讽。其实,如果了解娄师德为人,我们就会自惭形秽,不敢有半分不敬。
根据《太平广记》的记载,娄师德在担任宰相的时候,有次外出体察民情,当地的一个小混混对他骂骂咧咧,非常不敬。娄师德假装没有听到,旁边的人提醒他,他却说“大概骂的是别人吧!”
旁人又说:“可他明明是骂着你的名字啊!”娄师德笑笑:“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别人依旧忿忿不平,因为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太过于放肆了。娄师德这才忍不住了,才对身边人说:“你重复一遍他的话,等于又骂了我一遍,我实在不愿意听了!”
这个故事,是“唾面自干”的成语完美解释。然而,娄师德的“懦弱”还不止于此。当时他与李昭德同朝为官,两人关系不错,上朝的时候都走在一起。娄师德身体肥胖,行动迟缓,经常赶不上李昭德的脚步,非得让人停下来等他。李昭德也是没有耐心,气得骂道:“你这个乡巴佬!”
都是一殿之臣,却收到同僚的奚落,娄师德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地说:“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啊!”
至于说娄师德在职场中,宽容下级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最出名的还是与狄仁杰的关系。娄师德和狄仁杰是同年出生,但娄师德成名很早,担任宰相的资历也比狄仁杰要长得多。狄仁杰后来居上后,多次排挤娄师德,最终让其外放为官。
后来,武则天问狄仁杰:“娄师德贤德吗?”狄仁杰说,娄师德为将谨慎守职,但我不知道他贤德不贤德。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善用吗?”狄仁杰又说:“臣和他同朝为官,还真不没听说过他知人。”
武则天拿出娄师德举荐狄仁杰为宰相的奏章,一共有十几份,告诉他:“你能当上宰相,都是娄师德的举荐,他确实知人啊!”原来,娄师德也知道狄仁杰对他并不友善,但出于公心,依然一次又一次举荐了他。狄仁杰这才惭愧不已,表示自己被宽容相待,却以怨报德,和娄师德的高风亮节相差太远。
小珏说了几个故事,看起来,说得好听点,娄师德是个老好人,说得难听点,还是个“软蛋”。其实,娄师德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点都不软,而且还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大英雄。
当年,唐高宗面对吐蕃的威胁,发出了《举猛士诏》,号召天下豪杰共同抗敌。年轻的娄师德虽然是文官,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对抗吐蕃的战斗。在青海一战中,唐军内部将帅不和,导致军心涣散,损失惨重。眼看就要全军覆灭的时候,正是娄师德挺身而出,收拢逃散的士兵,退至易守难攻的地方,保全了实力,也保留了战胜吐蕃的火种。
因为他的勇气,让朝廷看到了希望,也被派往出使吐蕃。在担任使者的过程中,娄师德完全没有半点软弱,他宣扬了大唐的国威,震慑了吐蕃大将论赞婆,并且表达了和平相处的诚意。正因为他不卑不亢的作风,也让吐蕃退兵,两国休战好几年。即便是在后来的战斗中,娄师德依然勇不可当,曾经八战八捷,担任了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充任河源军经略副使。
要说狠,娄师德也有狠心的地方。他曾经去梁州考察,当地有人犯了死罪,找他说情。因为是娄师德的同乡,满以为可以减轻惩罚,娄师德却一脸正气地说:“就算是我儿子,我也一样会明正典刑”。后来当地官员向他询问此事,他却告诉官员,那个死囚的父亲曾与他一同放羊,关系很铁,但不管多铁,也不能罔顾国家法律。娄师德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死囚在行刑之前,吃一顿饱饭而已。
回过头来再说“唾面自干”这个成语,以娄师德的地位,难道他需要如此吗?小混混敢于犯上,杀了也没有什么,同僚出言讥讽,可以当场翻脸怒怼,狄仁杰不是同道之人,完全可以视而不见。这么做,个人是舒服了,对于事业对于大局对于国家又有什么益处?
小混混骂完娄师德,还是得做小混混。李昭德也曾担任宰相,就是因为这种得罪人的性格,最终遭来疯狂报复,被斩于洛阳闹市。狄仁杰被娄师德感动,此后也变得宽容大度。武则天问他想不想知道有多少人诬陷他,他却表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需要知道诬陷者的名字。
从小的方面说,娄师德在修身处世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大的方面说,他才是将国家利益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这样潇洒从容、风度不凡的忠厚老者,才书写了盛唐最为雄浑大度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