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子 》9下德诗解2为善易自胜强

《  文 子 》9下德诗解2为善易自胜强

题文诗:

至道至简,至情至真,童心天真,至真至善.

静而无为,适情辞余,无所诱惑,循性保真,

无变于己,童真至易.为不善难,篡弒矫诈,

躁而多欲,非人天性.圣人真情,非欲非避,

事或欲之,适足失之,事或避之,适足就之,

志有所欲,忘其所为.动静权变,适受与度,

好憎适情,喜怒和节.其有不弃,非有不制,

恒满不溢,常虚易赡.至情适度,适度知足,

知足自制,心平志易,精神内守,物不能惑.

胜人有力,自胜者强,能自强者,必用人力,

能用人力,必得人心,能得人心,必自得者.

为治之本,务在安人,安人之本,在于足用,

足用之本,在不夺时,不夺之本,在于省事,

省事之本,在于节用,节用之本,在于去骄,

去骄之本,至虚至无,虚无情真,真情所至,

非有非无,非生非命,知生知命,知生之情,

不务生有;知命之情,不忧命无.通天下情,

运天下心,真心至明,至明真情,常治久安.

原文

      老子曰:天下莫易于为善,莫难于为不善。所谓为善者,静而无为,适情辞余,无所诱惑,循性保真,无变于己,故曰为善易也。所谓为不善难者,篡弒矫诈,躁而多欲,非人之性也,故曰为不善难也。今之以为大患者,由无常厌度量生也,故利害之地,祸福之际,不可不察。圣人无欲也,无避也,事或欲之,适足以失之,事或避之,适足以就之,志有所欲,即忘其所为,是以圣人审动静之变,而适受与之度,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节。夫动静得即患不侵也,受与适即罪不累也,理好憎即忧不近也,和喜怒即怨不犯也。体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祸,其有不弃,非其有不制,恒满而不溢,常虚而易赡。故自当以道术度量,即食充虚,衣圉寒,足以温饱七尺之形,无道术度量,而以自要尊贵,即万乘之势不足以为快,天下之富不足以为乐,故圣人心平志易,精神内守,物不能惑。

译文

老子说:天下最容易的事莫过于行善,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不行善。所谓的行善最容易,只要虚静无为,适情而动,辞却多余的事物,拒绝诱惑,遵循性命之理保全天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就可以了,所以说行善容易。所谓的不行善最困难,在于其用武力杀死君主夺取权位,矫情奸诈,躁动不静而多欲望,这类行动都不是人的本性,所以说行不善太难了。现在的大祸患,都是由贪得无厌、贪心无限所产生的,所以利与害相交之地,祸与福相生之际,不可以不明察啊。圣人是没有欲望的,所以无需躲避什么,有些事情想要得到,恰好却失去了它,有些事情想要躲避,恰好却又得到了它,灾祸和幸福也是如此,心志有所欲望,就会忘记其所作所为了。因此圣人审察动与静的变化,适合取舍之度,理正好憎之情,调和喜怒之节。动静适宜即祸患不侵入,取舍适度即罪行不加身,理正好憎即忧患不近前, 调和喜怒即怨恨不相犯。体道之人,不随便获得,不避让灾祸,其有不弃,并非其有不制,常满而不溢,常虛而易赡,因此自当以道术度量,即吃饭充饥,穿衣御寒,足以温饱。七尺之躯,没有道术度量,而以自求尊贵,即使是君主之势力,也不足以使其愉快,即使是天下的财富,也不足以使其欢乐。所以圣人心平志平,精神内守,万物不能迷惑。

原文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故为治之本,务在安人,安人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不夺时,不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用,节用之本,在于去骄,去骄之本,在于虚无,故知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知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目悦五色,口惟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所谓得天下者,非谓其履势位,称尊号,言其运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无一人之誉,此失天下也。故桀纣不为王,汤武不为放,故天下得道,在守四夷,天下失道,守在诸侯,诸侯得道,守在四境,诸侯失道,守在左右。故曰无恃其不吾夺也,恃吾不可夺也,行可夺之道,而非篡弒之行,无益于持天下矣。

译文

老子说:“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坚强。”能够坚强的人,必定是利用别人的力量,能利用别人的力量的人,必定是得到了人心,能获得人心的人,必定是自有所得之人,没有得到了自已而失去了别人的人,也没有失去了自已而能得到别人的人。所以为治的根本,致力于安定人民;安民之根本,在于满足财用;足用之根本,在于不夺农时;不夺时之根本,在于简省事物;省事之根本,在于节约财用;节用之根本,在于去除骄奢淫欲;去除骄奢淫欲之根本,在于虚静无为。所以知道本性的人,不追求性的有为;知道本命的人,不忧患命的无为。眼以五色为喜悦,口以滋味为肥美,耳以五声为淫乐,七窍相争,以伤害于一性,日复一日招引邪欲穷尽其性和,自身尚且不能治,又以什么来治理天下呢?所谓得天下者,并不是说其履势位,称尊号,而是说其能运用天下的人心,得到了天下的力量。有君王之名,没有一人称誉他,这就丧失了天下啊。所以夏桀和商纣王之所以被灭亡,并非是因为商汤和周武王放逐他们所致,而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民心,丧失了天下,商汤和周武王用天下的力量才取而代之的。所以天下得道,四夷亦为之坚守,天子失道,诸侯为之坚守;诸侯得道,四境亦为之坚守,诸侯失道,左右近臣为之坚守。所以没有凭藉其就不能夺取我的势位和尊号,凭借着我自己得民心而不可夺取啊。推行失去民心之道,却又非议篡夺权位杀死君主的行为,是无益于其持有天下的。

(0)

相关推荐

  • 《墨子全鉴》节用(下)

    节用(下)--要称霸天下就要尽力地做爱民利民的事情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①,殁世而不卷②.古者 ...

  • 31、天下治理之道是神圣的——走进《老子》

    31.天下治理之道是神圣的--走进<老子>        老子在上一章"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的国君之道的思想指导下,紧接着在本第二十九章对各诸侯的作为提出了评论:& ...

  • 《 文 子 》卷9下德诗解4+1道治德正仁义非足

    题文诗: 情生阴阳,阴阳有情,陶冶万物,乘一气生. 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谷不登, 春肃秋荣,冬雷夏霜,贼气所生.天地之间, 一人之身,六合之内,一人之形,天人情通, 明于性者,天地不胁;审 ...

  • 《 文 子 》9下德诗解1太上养神养化

    <  文 子 >9下德诗解1太上养神养化 题文诗: 时有浇漓,人心日下,真情日假,至德日下. 真情古君,太上养神,神清意平,百节皆宁, 养生以本;末以养形,充其腹肠,供其嗜欲. 上世治本,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5与善士居礼必中正非义速止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5与善士居礼必中正非义速止 题文诗:孟子而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欤? 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知齐语, 使齐人傅,使楚人傅?曰齐人傅.孟子问曰: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后行"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遇事情的时候,要反复的多思考,然后再去做再去行动.季文子是当时鲁国的大夫,这个人做事情以小心谨慎著称.提到季文子大家对他的评价是" ...

  • 《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4伯夷叔齐赵文子随武子铜鞮伯华蘧伯玉

    <孔子家语>卷12弟子行诗解4伯夷叔齐赵文子随武子铜鞮伯华蘧伯玉 题文诗: 凡此诸子,赐所亲睹.吾子有命,讯赐固不, 足以知贤.文子问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 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 ...

  • 许下的新年愿望‖文/子安

    许下的新年愿望 2019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感觉特别的折腾,经常来回几个城市奔波,好在黄天不负有心人,想要争取或者得到的东西,都统统获得,虽然过程艰辛,却又显得格外珍贵.或许上天给予我们的每一份礼 ...

  • 以词解相思的男子‖文/文子

    以词解相思的男子 初读纳兰容若的诗,以为他是个集世间才情与宠爱于一身的男子,了解完他的一生,才读懂他诗词里淡淡的忧伤. 纳兰容若的诗词,一读惊艳,二读惋惜,三读心伤. 自古以来,情深不寿,纳兰容若也终 ...

  • 一文简单了解下房地产类信托产品

    今天,我是来填坑的. 之前说要专门用一篇文章和大伙说说房地产类信托产品. 房地产周期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根据时间长短,分为长期.中期.短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如果能够赶上一波房地产的上 ...

  • 【渊海子平】详解定真论(29)

    夫生日为主者,行君之令,法运四时:阴阳刚柔之情,内外否泰之道.进退相倾,动静相伐,取固亨出入之缓急,求济复散敛之巨微. 择日之法有三要:以干为天,以支为地,支中所藏者为人元.乃分四柱,以年为根,月为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