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从推向市场到做的稀巴烂,在中国只...

一个产品从推向市场到做的稀巴烂,在中国只需要6个月的时间,如果你没有开过工厂,很难想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7年,一家中山的公司研发了一款新的led灯,led碘钨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当时的售价是12.9元一个。

这厂做了3个月,生意极度火爆,生意太好,想瞒是瞒不住的,虽然他捂的很严实,但是他的供应商会说,他的客户也会说。

我们公司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专门去他公司转悠了一下,探探实情,结果被吓了一跳,他们厂在大量招工,每个月出货量保守估计200万个,而且还在直线飙升。

事不宜迟,回到厂里,我们拿着计算器算了下成本,只需要7块钱左右,一个卖10元,还净赚3块。

于是我们第一批就投产了50万个,半个月不到就卖光了。后来加急投了100万个,也很快被抢空。

我隔壁工厂的一个老板是阳江人,知道这个消息后,他是第三批进入这个市场的人,但是他的做法,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一批他投产了30万个,卖价低于我们的成本价,6.5元一个。

就凭借这个价格,他在二个月内,卖出了300万个。因为他的进入,导致我们的生意直接崩溃。20多万个库存不得不降价处理。

他做生意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先算成本,看看有没有利润。他是先定价格,然后再想办法解决成本的问题。

里面的led光源,全是从废品站按斤买回来的,品质有多烂可想而知,但是那二个月他就赚了上千万,而我们的生意也因为他的加入凉的透透的。

我不甘心做这样的货,觉得这是胡搞瞎搞,一锤子买卖,我相信客户在知道他的货很烂以后,还会回头找我的,所以我一直坚持品质第一,期待着客户回心转意的那天。

事实证明,我太天真了。

他的生意在二个月以后确实也凉了,但是凉的原因不是他品质不好,是有人比他胆子还大。

这家公司的价格是多少,说出来没人信,先2.5元,后来降到1.9元。

我们一个外壳的成本比他卖价还高。他已经是没有一点底线了,外壳薄的比刀片还锋利,0.1w的灯珠当1w的用,10w的成品他标50w,20w的标100w。

就这样,他把所有人都干趴下了。

原来发明这个灯具的厂家也顶不住了,申请了专利,请了律师打官司。第一个严打的对象就是线上的批发商。

所以在2018年3月,阿里巴巴上所有的碘钨灯一夜之间下架了90%,卖他家的可以,卖其他家的就不行。

我当时也收到了他们律师的警告函,索性直接把产品下架了,反正也卖不了几个钱。但是他也就只能打击线上,线下的交易根本不受任何影响。

这个事过去以后,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烂的东西批发商抢着要,老百姓买了这东西,难道就不投诉,不差评吗?

其实差评一直都在,但是外观一模一样的东西,有1.9的,何必买10.9的?而且批发商拿着1.9的货,有的卖10块,有的卖5块,买一个10块的和买一个5块的很有可能只是换了个包装,以后谁还买10块的。

整个市场变成了一滩浑水,老百姓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下手,最后只能是为了降低风险,哪个便宜买哪个。一个不够用,就买10个替换着来。

用他们的话来说,不搞就不搞,搞了就往死里搞,把水搅混,赚到钱就撤,这叫挣快钱。然后该干嘛干嘛,继续做自己的正经生意。

我有好几个客户是正儿八经的批发商,他们注重品质,价格合理,但是最终都和我一样退出了竞争,留下的只有一声叹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