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私藏的景点震泽,很多人不曾去过,免费开放还免费停车

震泽古镇,上一次来是7年前(2013年10月4日),那时的震泽给我的感觉是,没有密集的商铺,只有小镇悠闲生活的人们,一派江南水乡特有的安静与淡然。从长兴返沪途径震泽古镇,看时间还早,于是临时决定,去逛逛这座7年未曾去过的江南名镇。再一次踏足老街,有些熟悉有些陌生有些物是人非......

慈云禅寺旁的禹迹桥,是古镇内名气最大的桥梁。此桥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相传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于乾隆第五次南巡的前一年重建。禹迹桥与不远处的慈云古塔互为借景,构成震泽水乡特有景观——“慈云夕照”。

这样的天气去震泽,最适宜不过,古桥、古塔、古寺、古庙、古宅,初冬的古镇就是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

文昌阁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里人徐学健等人重修,成为震泽新景。文昌阁两进,前为山门,宽三楹。后为阁,高三层,单檐歇山顶,四周皆窗,琼阁连通。文昌帝君神像供奉于阁上。

震泽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与浙江省毗邻,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在丝绸之乡盛泽的西南,也是我国著名的蚕丝之乡。

慈云禅寺原名广济寺,始建于宋度宗赵禥咸淳年间(1265-1274年)。慈云寺塔相传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已有1750多年历史,是一座砖身木檐楼阁式的塔,总高38.44米,塔的外观为六面五层,由回廊、塔壁、塔心组成。

震泽古镇宝塔街,旧名东大街,位于荻塘河之北。街与河并行,东起禹迹桥,西至斜桥,全长368米。街面不宽,中段尤窄。老街店家全部到位开张,人来人往,红灯笼高高挂起。

漫步在光滑的石板街上,我左顾右盼,很遗憾看到的全都是油漆一新的“老房子”,偶尔望见斑驳的马头墙,古老的石库门,心里便是一阵激动。

走过宝塔街的张记箍桶铺,只见小小的店铺里,围坐着4、5位老人,他们一边聊天,一边看师傅箍桶。箍桶师傅名叫张雪江,今年七十多岁,是震泽古镇上最后一位箍桶匠。原先,震泽古镇有12家箍桶铺,箍桶匠有100多位,后因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逐步替代了木制品,有许多师傅都转行了,唯有张师傅,对这门手艺始终放不下。

震泽古镇随玩,拍拍视频照片十分不错,中午可以临河吃个午饭喝个下午茶,特别惬意。

走过靠河埠的老房子,两个天真的顽童,见我镜头对着他们,其中一位反应极快,瞬间做出“V”手势。游戏的童年真好!

但见不远处一家地方菜馆“蠡泽人家”,信步跨进店堂,一进门,古铜色的房梁、柱子一下子勾勒出了蠡泽人家江南传统水乡人家的线条。房梁上悬挂的竹制灯罩、鱼篓灯罩,大厅内的清一色四方桌、长板凳,让蠡泽人家的水乡意味更加浓郁。

走进这家老严卤菜店,中式的店堂,红木八仙桌宽板凳,专卖卤菜和面条。令人惊喜的是,店堂西墙竟然还布置着一个小小的书苑,谓老严书苑。

窗外是古镇的水上交通线荻塘河,发现临河有一长廊,长廊上几张藤椅藤桌,品着茶,嗑着瓜子,看着河水悠悠,甚是优雅。

老人家正在剁咸菜末,目不转睛,神情专注。

震泽古镇的海棠糕是一绝,百年老店,做法考究,现做现卖。

只要在镇上,任何位置都能望见慈云塔。

震泽古镇有特色,古朴素雅,没有太多商业味,比苏州的其它古镇好。

深巷小弄

宝塔街的西端,两堵带有券门的院墙围合之内就是师俭堂的范围,券门题额为“仁里坊”,远处是慈云塔。

大顺米行,门前就是河,河边建有码头。

百年老店仁昌顺,位于震泽古镇的河边,房子是木结构,很有历史感。

一条荻塘河贯流镇区,河两岸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建筑的二层楼房,铺面店堂毗连相接。它长长的驳岸,全部用介稽石垒筑而成,到处都可看到历史的足迹。

震泽古镇最让人喜欢的,还是它的休闲和慢节奏的生活。

沿河边设有各式茶馆,10元一杯的菊花茶,配着一份瓜子、花生,坐享一下午的慵懒时光。

走在水巷边,随处可见游客坐在长廊里喝茶聊天,一派悠闲的市井风貌。

坐在摇橹船上晃晃悠悠听着小调,才能真正感受到置身水乡的那份惬意和悠然。

还记得小时候走街串巷的“叫卖”吗?旧时的货郎,就是一个移动的杂货铺。早已消失的走街串巷的货郎,居然在震泽古镇还能够看到。

一个半小时的游玩太仓促,两天一晚的游程意犹未尽,带着满满的幸福感,顺利地回到家中。找个时间再想来次震泽,坐在狄塘河边一边嗑瓜子,一边喝茶聊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