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要卷土重来!狗的新闻史你想不想听?丨传媒老炮儿

入夏之后,关于狗的新闻层出不穷

在西安被咬伤女子身亡后

狗新闻的频率达到了顶峰

可是这一类的信息毫无新闻价值

那它们凭什么每年都要“卷土重来”?

欢迎收看本期传媒老炮儿

附文字版

大家好,前些日子西安有一位女士被流浪犬咬伤,到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但还是去世了。这个新闻一出,就在那几天,类似的新闻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上海、安徽、山东都有类似的报道,形成了一个特别大的舆论讨论。连新华社、光明日报、新京报这些大新闻单位都参与其中,发表了各自的评论以及义正言辞的社论。这个夏天,狗新闻又火了一轮。

在传媒圈里呆久了,会发现有一种传播现象,那就是周期性发作的话题。这话题一般都是能够引起热议的一个矛盾点,狗新闻就是这类的话题之一,人只要一沾狗,倾诉欲是特别大。新媒体也罢传统媒体也罢,在处理这类新闻的时候特别有经验,因为有一个前提,他们因为不涉时政,所以不会删。再有一个就是这个话题具备争议性,挑起了这种争论,你还能控制的住,只缺乏一个时机。像狗新闻多数是在夏天发生,人穿的少,狗也怕热,是狂犬病高发的季节。一旦有一个案件,有一个由头一出现,想蹭热点蹭新闻就赶紧上,一准错不了。

可是话说回来,还真不是简单的重复。像狗新闻,每一次循环过来,它都有一个新的因素的注入,跟以前不一样。狗新闻最初那一轮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时候城市养犬刚刚开始,在此之前城市养犬是违法的。有个老记者叫王敬,他参与过天津市1991年的那次灭犬的活动和报道。他说那时候天津出了好几起狂犬病致人死亡的案件,那当时是触目惊心。而且天津的地方法规也已经落地,由爱卫会带头,组织各单位处理流浪犬。当时是见狗就捕见狗就杀,各单位每天报告捕杀了多少违章犬,这是当做成绩的,要公开见报的。他说有一天报社领导拿着文件就找他来了,说不行,咱们的文题里头不能提捕杀,这个词太血腥了。怎么回事儿呢?是有一个民间的组织拿着剪报提出了抗议。当时人的观念转不过来,城市管理这么大的事儿,我怎么能随便听一个民间组织的?再说了我们过去也有类似的事件。1938年的时候冀中人民为了让夜行的八路军不被鬼子发现,主动把自己的那些看家狗杀了,形成了一个“百里无狗叫”,这是一段美谈呐。当时人是这个观点,可是也得改,结果就把捕杀变成了处理。

赶后来,这狗新闻就逐渐淡了下来。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变的越来越宽容,城市养犬就变成了准养制。狗咬人的新闻老是登也没多大意思,可是人们又发现了新的关注点——人咬狗。不是直接咬狗,是吃狗肉,广西玉林就是因为这个火起来的。09年,微博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微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讨论、争论和辩论。在微博上面,爱狗的走向极端,吃狗的也走向了极端,双方都各自拥有巨大的后援团,互相之间撕的很厉害。媒体一看这有料啊,这是好机会啊,就更关注网民的反应和言论,包括特别极端的,譬如录制把狗活剥皮的视频、人肉虐狗人员等。可是没有人注意,管理狗问题在哪儿,媒体很少关注这一块了,赚取的是什么?是巨大的流量。

其实对这种周期性发作的话题,受众也是有认识的,他们也逐渐在冷静。他们发现,比如这次这个狗新闻当中,你们媒体是没有自己的态度的,仅仅充当了媒介。说灭狗的时候,你就说的义正言辞,灭狗是如何符合条例规范。等到吃狗肉被网民讨伐的时候,你又说狗是人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和两头草没什么两样。其实我倒想说,在狗的这个问题上,特别极端的观念那是无解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管理。哪个城市没有养狗的法规法律?可是这些在我们媒体报道的狗新闻当中却很少涉及。实际上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开了一个口,为下一轮的周期性发作做了新的准备。等着瞧,没准什么时候,这狗新闻在媒体的操作下,又会卷土重来。

传媒老炮儿:有料、有趣、有用

蓝媒汇视频团队
制片:老窦
制作:杨岳  摄像:王军
编辑:田雅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