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也搞实名制了,还有黑公关敢匿名爆料吗?

作者:魏晓

来源:蓝媒汇

朋友经常跟我说,他每次一上知乎,都感觉被深深鄙视了。

我就很诧异,为何。

他给出了据说在社区产品内很流行的梗:在知乎,211的都不敢说话,985也仅仅刚摸到门槛,有底气发言的,最起码也得是常青藤。

换算到收入层面,则是年入10万,没有资格在知乎说话,年入百万仅到门槛,最值得令人称道的则为,放下一切身家,为了追逐梦想而创业。

好吧,我败了。

知乎的用户,全都是精英。起码在吹牛上,很有一套,又不犯法。

其实,知乎用户不仅全是常青藤,不仅全是年入百万,还有王路飞。那个,一人分饰244角,向全世界分享他刚编的故事的,王路飞。

匿名,成就了一切可能。

不过,知乎据说也要搞实名制了。

1

继百度上周宣布将全面实行实名制之后,6月5日,知乎小管家在专栏表示将进一步强化账号实名认证机制,凡注册使用知乎的用户都需要提供、验证手机号码。

但知乎表示,原有的匿名功能不受影响,经过实名验证的用户,将基于“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

简单来说,用户在发布内容时,仍可自由选择实名、网名或匿名形式展示,但在知乎后台,则早已留下了可追溯到真人的真实姓名。

表面上看,没什么影响,还可以匿名,继续可以自吹或者胡扯,但实质上,已经被“记录在案”了,一旦身份暴露或被拆穿,那是多么尴尬的事情。

尤其是,利用知乎进行的暗黑爆料。

2

混迹于互联网的,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很夸张的爆料,大多来自于国内的匿名社交、匿名社区网站。这也导致了匿名产品,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黑公关”、“黑料”的聚集地。

此前脉脉上出现了匿名八卦,评论中认证的ofo员工宣称内部存在贪污现象;随后在知乎上,摩拜单车被匿名用户爆料称高层贪污。

其实后者的爆料,一看就是胡说八道,毫无商业常识。但由于平台自身的影响力,再加上不乏怀有不良目的的推波助澜,使得流言传播开去。

匿名爆料之所以在这些平台盛行,正是因为在发表观点时没有舆论风险,且很容易病毒式传播。

都还记得“IT大佬开房吸毒”事件吧。

2014年8月19日,匿名社交APP“无秘”上出现一则匿名消息,称“一个北京IT大佬开房吸毒被抓,有媒体记者已经确认”,还配上关键词是“朝阳区、CEO、很瘦”。

就这个没有来源,毫无真实性可言的“爆料”,最后逼迫史玉柱、周鸿祎、陈欧等大佬纷纷发微博自证自由,“嫌疑最大的”张朝阳直接在当天下午专门拍视频证明自己的清白。

事情最终怎么处理的,无秘删除了那条谣言,警告一下作者,就此作罢。

如此轻描淡写。

匿名爆料的破坏力,是显而易见的,而一旦后台实名后,那些以造谣为目的的匿名爆料可能就丧失了土壤。毕竟,这是违法的。

要知道,虽然各个平台都保证用户的隐私信息,但在司法机关介入后,平台则会进行配合。

知乎同样如此。

3

其实,最早知乎是倾向实名的。其优质内容问答社区的定位,曾笼络了一批高学历高收入的中产阶级精英群体,包括雷军、李开复等等。

但后来,就大众化了。

伴随着知乎越来越往社交平台的方向走,海量的用户涌入,标榜“做精英内容”的知乎越来越像一个“问答版微博”。而与此同时,优质问题和回答的质量下降,专业度让位于“故事会”,用户平均水平下滑,这都让知乎头疼不已。

知乎用户的增加,也同时使它具备了爆料事件并且引发热议的能力。青年魏则西事件、阿里巴巴月饼事件、冯大辉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CTO等等,知乎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话题的发源地,同样也因虚假信息、营销信息等内容水化。

知乎“诈捐门”、王路飞等等,那些真正的精英用户逐步流失,知乎上用户的整体质量整体下降。

有网友就戏称,原来的知乎,像一个贩卖“中产阶级理想”的书报亭;现在的知乎,就像是晚饭后唠唠家长里短的菜市场。

一方面,知乎需要用巨量的用户来确保其商业价值,另一方面,用户的海量化又让其日益脱离精英化。

不知实名之后,自诩站在中国互联网鄙视链顶端的知乎,会否打回原形。

要知道,在很多人看来,知乎精英,现在已经是一个骂人的词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