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青浦区中南部的江南古镇朱家角,人少时娴静雅致,热闹时繁华非常。在风情如诗如画的古镇北首,藏着一座耐人品味的海派园林建筑——课植园。
江南韵味,海派情怀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古镇西井街111号,坐西朝东,面朝井亭港,背靠大淀湖。因园主姓马,又称“马家花园”。课植园始建于1912年,历时15年方才落成。这座园林独辟蹊径,不仅博采江南众园林之精华,设计、装修、用材、布局又大量融合近代文化元素,既是江南庄园式园林的佼佼者,也是海派园林建筑的先行者。
整个课植园由厅堂区、园林区构成,幽深典雅,尽显江南韵味。
厅堂区是生活区,由正厅、会客厅、花厅、迎贵厅、望月楼、迎熏阁、藏书楼等构成。园林区是休闲区,其中亭台楼榭、假山水池、石碑长廊、古树名木遍布。
为了打造这座理想园林,园主曾遍访江南名园,在园内仿建了豫园荷花池与九曲桥、苏州狮子林的假山与倒狮亭,假山的太湖石则购于昆山西园,集江南园林精华于一体。
其园区规划、建筑风格吸纳近代建筑元素,如藏书楼的城门垛与楼梯式样、塔楼式的望月楼、迎贵厅的德国地砖与无柱厅、细部的水泥构件等,又体现着融合创新的海派文化精神。
“课植”之由来,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耕麦九余三。这幅挂在会客厅的藏头联,寓意“课植之余,不忘耕读”,正是课植园的由来:学习儒家经典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耕植庄稼要勤恳踏实,稼穑丰稔,年年有余。
园主亲自践行了课植理念,课植园的藏书楼书藏丰厚,迎熏阁设为读书处,是为课园;在园林区还规划了植园,种植稻田、果树等,让后人体会辛勤劳作之不易。经过精选良种,课植园内曾培育出青角薄稻、白皮枇以及名优兰花,在朱青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青角薄稻更是畅销沪上。
在迎熏阁东侧有一排蜿蜒的长廊,将课园与生活区的院落隔开。长廊南侧的尽头有一段20余米的碑廊,是课园的精华。廊中镶嵌着16块碑刻,分别是明代吴门四大才子的诗书作品。碑刻由当时著名金石家临摹明代真迹篆刻而成,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勤于维护,精于修缮。课植园建成至今,已时近百年,期间历经战火,多有毁损。1956年起课植园曾被作为朱家角中学使用,九十年代末期校园迁出。1999年朱家角镇政府开始修整课植园,并逐步开放接待游客。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课植园的保护与传承,区镇两级政府、园区都加强了对古建筑的安全检查与监测。先后开展了阴阳廊抢修、牡丹亭演出场所维护保养、迎贵厅保护修缮、水月榭连廊加固等保护工程,让课植园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文化遗产的热衷者。
望月楼,顾名思义,登高望月之处。这是一幢五层高的水泥建筑物,楼顶建有小小四角亭,是江南风格和近代建造技术的融合。
水晶宫,因曾经是储藏冰块的冰窖,得名水晶宫,同时也是垂钓娱乐之处。
倒狮亭,江南少见的五角亭,仿苏州狮子林之作,意味五谷丰登。五只翘角上倒悬的狮子头,憨态可掬。顶部为米字型斗拱,堪称古典建筑一绝。
打唱楼,藏在江南古镇里的陕西关中风格古戏台,快来欣赏它的与众不同。
珠溪五老图碑,在课植园西北面,刻画了园主与当时镇上四位乡绅于1925年春天的一次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