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此章名曰:无事者生。

老子在这一章述说的是治国与百姓的关系。在中国,治国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是一个宗法民族,以家为国之基本单元,以宗族之亲为宗法,以乡邻之和为国之气象,以国为万民之信靠。家以孝慈为德,宗族以亲情为和,乡邻以友好为德化,国以民为本。所以,民与国互为依存。无国民无主,无民国无本。

国要治,治,安定,使安定,有序,使有序。治国,最终是让民安定,使上下有序。民安则国治,国昏乱无序,民无定所,纷然无措。民无措,国无宁日。

老子在这一章提出治国的问题。老子这一章一开始就直言自己的治国思想。

以正治国。

这句话,第一要义是,国要治,老子提出这一思想所包含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管理,二是治国管理现实的是安定,最终的安定是民安。

第二个要义是,由谁治国。老子说得很明白:正。这个正不好理解。正,是正的国策,还是正的人,还是正的人和国策二者。在这句里,不能确定正的确切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语境来理解老子这句话的正,“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可见这正指的是正之人,不是圣人,不是君,而是正者。这个正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天下的时候,他以无事的方法,无事,表明这个正者是一个怀道之人,无事无为取天,即以道治国之根本。这个正者一定是一个具有大道大德之人,但为什么不说他是一个大德之人,而说是一个正者。这是因为,这个能治国的人,面对的是什么样现实,是一个无道昏乱之国,治理这样的国,道当然是治国之根本,但要达到治国的上的,还需要有治国的正智正能,一个怀有大德又有正智正能的人,是老子理想的治国正统之人。让这样的人治国就会:

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不要把用兵狭隘地理解为军事,用兵打仗,兵者,治国之利器也。对于一些叛道之人,只能用治国之利器,强迫他们归根返道。和合于民,和合于国。而用兵,则需特别的方法,即奇计,非常之策略。因为治的是那些有决叛道者。

只是守道之圣人,没有这样的正统之智之能,而老子所看到的君者,都和老子的理想治国者相差甚远,所以,老子不把治国之大任寄予圣人和君者身上,于是以“正”来描述真正能治国之人。

当以奇用兵之后,则是以无事取天下,治国者无为而守善守静,天下自然安定。老子说得很明确,治国,使民安定,其实就是治有知有欲有为,叛道使民乱国难的一些人。对于这样的人只能“以奇用兵”。天下者,民之天下,民安定,天下平和,所以,取天下,根本在于守道,守道即守静守善,守静守善,就是无为,无为即为无事。

下面一句,老子自证如何知道如此治国。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此,指的是下面所说的,而下面所说的是,是老子观人象的所观。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这里的天下,指的是非正者之人主,忌讳,禁忌。一个治国者,行治禁忌很多,结果是百姓更加贫苦;多事不治。

反过来,百姓在上多忌讳时,只能多利器,利器,利己之器,凡是利于自己生存的方法手段,无不用其极,结果是国家昏乱。多事不治。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这里的人,应该指的是在乱世之时,人人只能具有各种各样的伎巧,以活命,这样,就会有很奇异的东西被造作出来,而这些奇异的东西,都是奢侈品。在昏乱的国家和时代里,人都不做正事,不务正业,为了利而邪恶生事。老子看到这一现象,把它归结为不能无为治国的一个现实。所谓的上行下效,上不能无为而治,下必生邪。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法物,指的是法令,民贫,民多利器,人多伎巧,伪智生乱,邪事生祸,于是,国家只能以更多的法令治民安国,法令越多,越不能治。结果是逼民为盗贼。盗贼者,暗中为盗为奸也。民不聊生,而那么多的法令严惩不贷,民只有为盗一条路可走。

老子在以观人象自证无为而治之后,又以圣人之言来述说: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治国全在“我”如何做。“我”守道无为,天下民风自然淳厚,百姓自然行正道,百姓自然务正业而富有,民富国富,“我”无欲,百姓自然返朴归真。

所以,老子认为,治国必“以正”。

(0)

相关推荐

  • 高恒解《老子》之五十七

    高恒解<老子>之五十七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 ...

  •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而国家滋昏, 人多知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 ...

  • 道德经日课057丨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57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 ...

  • 谈合法性

    哈喽各位,<道德经>读书系列好久不见了

  • 河上公章句述成·德经·淳风第五十七

    德经·淳风第五十七 原成:淳,沃也.风,俗也.淳风者,存物原有之性而不改易也. 以正治国, 河上: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至有国也. 原成:正,预期也.以民众期望的方式理顺国家关系. 以奇用兵, 河上 ...

  • 为什么老子说“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怎么理解"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德经·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苏辙:古之圣人柔远能迩,无意于用兵,唯不得已,然后有征伐之事.故以治国为正,以用兵为奇.虽然,此亦未足以取天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 ...

  •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悟读述杂【57】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160;《以正治国》悟读述杂【57】

  •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如何与现代人结合?

    主播 | 笑非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学<道德经>,本质上就是让自己平安幸福!就是净化自己意识,去掉妄念干扰,成为一个智者.然后,虽然工作生活中,事还是那些事,但你已经是一个全新的 ...

  •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 ...

  • 硬笔书法《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硬笔书法《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之心得

    第五十七章 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

  •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老子在这一章节,继续很明显的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即以无事取天下,即无为. 先贴下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令 ...

  • 《道德经》五十七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于后面二章贯穿一条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