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当前疫情防控阶段为什么体温高于37.3℃就要注意?
王德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恰逢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来势凶猛,其传播速度和广度都是令人担心的事情。全国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在车站、机场、商城、居住小区、工作园区等人员流动多的地方都实行了监测体温等措施。为了加强疫情监控,对于有与湖北省人员接触或去湖北出差的人员,以及体温高于37.3℃(也有规定37.5℃)者,实行体温日报制度等措施。这个体温是身体哪个部位的温度呢?人类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呢?
为什么人类的正常体温是37C?
人们都知道人类的正常体温是37℃,这个数值来自于一位德国内科医师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1868年,Wunderlich报道了他对25000病人的上百万次腋部温度的测定结果,确定了健康成年人的平均体温是37.0℃,也给出了体温范围是36.2℃-37.5℃)。这个建议被医学界采用并沿用至今。有报道1974年北京朝阳医院测定了1030名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测定结果(平均温度)是腋温36.8℃,口腔37.2℃,肛温(直肠温度)37.5℃。身体的不同部位测得的结果有差异,肛温高于口腔温度,腋温低于口腔温度。
正常体温的范围:
所谓体温就是人体和动物身体的温度,是身体产生热量和散失热量这两个过程达到平衡时的一种状态表现。一般分为身体内部(深层)(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和身体表层(体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身体表层温度变化较大,体核温度相对稳定。一般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体温。
人类的正常体温范围一般在36.3℃-37.2℃。在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 36.3℃-37.2℃;腋部温度的正常值为 36℃-37℃,肛门温度的正常值为 36.5℃-37.7℃。
人的体温受物理活动、年龄、女性经期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代谢有昼夜节律性,体温也会有昼夜节律变化。白天的活动量增加,平均体温要高于晚上。由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性,人类上午3:00-6:00的体温较高,下午3:00-6:00的体温较低。尽管每天体温有波动,但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 1℃。
体温有性别差异,一般成年女性的平均体温比男性要高0.3℃。同时女性在月经期体温较低,排卵后体温升高0.3 ℃-0.5℃。
体温也有年龄差异,年轻人的体温要高于老年人,儿童的体温高于成年人。
研究表明,身体内脏器官的代谢速率(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各内脏器官的温度也不相同,如大脑和肝脏的产热量相关较多,温度在38度左右,肾脏、直肠等器官的代谢水平相对低一些,温度也低一些。
所以,体温有个体差异,有性别差异,有年龄差异,随运动、食物、节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体温多高就算发烧呢?
发热(或发烧,fever):
所谓发热(或发烧 fever)是指由致热源引起机体的产热增加和(或)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而超过正常值。发烧是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保护机制,对于维护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有益的。但是体温过高,对于生理功能又是有害的。
在临床上,根据口腔温度判断和区分发热程度的高低,一般分为: 37.4℃- 38℃属于低烧;38.1℃-39℃属于中等程度发烧, 39.1℃- 41℃属于高烧;41℃以上就属于超高烧了。大脑等组织对高温是非常敏感的,高烧和超高烧时要特别注意。
所以成年人如果口腔温度大于 37.3℃(或腋下温度大于 37℃,或直肠温度大于 37.6℃)就被认为是发烧(这是低烧!低烧!低烧!)了。体温高于38℃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由于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测量体温的方式,有玻璃水银温度计、数字式温度计和热红外温度计等,同时测定的部位不同,结果也会有些差异,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因素都是需要注意的。测量体温,应用体温数据,既要做到科学性,也要做到不教条。
转载本文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德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21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