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雨花台:李秀成兵力10倍于曾国荃,却悲叹毫无一丝获胜可能

1862年3月,曾国荃率吉字营从安庆东下,正式揭开了进攻天京之序幕。而当时城中的天王洪秀全却无将可用,天京虽然还有十余万兵马,群龙无首硬是无法打退湘军进攻,随着城外各要地接连失守,形势万分危急。

挺进中的清军部队(影视)

情急之下,洪秀全一日三道圣旨,他让李秀成放弃东征上海迅速回援天京。同年9月14号,李秀成无奈之下集结兵力由苏州出发,率军回援天京。李秀成二十万大军到达天京城后,城内还有十多万人,太平军总兵力达三十万之众。

当时城外李秀成部全军连营六十里,扎营数百座,东至方山,西至板桥镇,旗帜遮天蔽日,刀枪如林似海,与天京城内的太平军遥相呼应,场面甚是浩大。而湘军只有区区不到三万人,而且当时江南地区爆发了瘟疫,湘军中很多士兵都染上了病。

背水一战的清军(影视)

据分析这三万湘军中能作战的人数要远远低于三万,甚至才一半人还能打,也就是在一万多人!这仗如果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湘军根本没法打!但激战46天后,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太平军虽然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伤亡代价,却硬是没能攻克这一小撮湘军病旅的防线。

最后李秀成害怕自己的老家被抄,于是最后选择率军仓皇而逃,雨花台血战终以湘军大胜而告终。中国历史上这场“以少胜多”经典战役,太平军到底输在哪?至今一直众说纷坛,但总结分析之后认为主要还是以下这三大败因:

一:湘军营垒战术对头,水师助攻得力!

城头防守的太平军(插画)

太平军和湘军交战一开始,就想凭借强大的兵力优势让包围圈内的曾国荃顾此失彼!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发动了第一次全面攻击时,就专门打击曾国荃的东西两翼。而太平军全面狂攻六天后,曾国荃的湘军营垒竟丝毫未动,湘军坚守曾国藩“结硬寨,打硬仗”的信条理念,在这次防守战役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曾国荃还命令湘军日夜开工,修筑了十几座营垒,与太平军在洲上对峙,确保粮道通畅。雨花台大战湘军和太平军陆战虽然是主战场,但水面战场却是湘军的优势,当时湘军已经利用水师优势自三汊、上新河至雨花台水陆联营,占据了地利。

战壕中的清兵(影视)

曾国荃部与后方安庆大本营始终保持着畅通无阻的联系,湘军防线虽然在兵力上占绝对劣势,但防线却固若金汤。而且在雨花台之战中,湘军水师可不仅仅是只起到了保护粮道的作用。其实在太平军攻打雨花台的同时,也对金柱关发起了进攻,结果湘军陆师倚水为险,苦守苦战,水师各船结阵炮火猛烈,最终挡住了太平军攻势。

二:双方武器装备差距大

太平军大炮(影视)

曾国藩很崇尚“结硬寨,打硬仗”的作战理念,那么湘军的火器装备是前提,不可能全部还是使用冷兵器了。早在湘军和太平军对战初期,湘军用冷兵器交战那是屡战屡败,屡战屡败,以至于曾国藩几次都想寻短见,不过好歹是被属下给拦下来。后来他发现战场上枪炮的威力后,曾国藩这才对洋枪洋炮有了一点兴趣。

虽然曾国藩一生都并不十分推崇全部装备火器,毕竟这老头认为枪械性能并不好(当时枪械制造水平参差不齐),还忒贵!但看当时的原始史料,尤其是往来的通信,就能发现,曾国藩给各营都有送洋枪的记载,虽然个人并不执迷于洋枪洋炮,但亲信下属的要求,还是尽量去满足需求。

清军权臣(插画)

但曾国藩给的每批数量并不多,往往只有几百支,这和后来李鸿章买洋枪时的“大手笔”不可同日而语。雨花台大战湘军主将曾国荃是曾国藩亲弟弟,他本人却是一个火器迷,就经常催促自己的老哥多买洋枪,甚至直接跑去问李鸿章怎么买到好的洋枪。当时曾国荃部湘军装备的洋枪虽然也不算多,却都是制式好货!

雨花台大战时太平军虽然在江浙上海缴获和购买了大量洋枪和部分炮火,但枪多炮少,且枪支型号庞杂,质量低劣参差太平军的洋枪洋炮既有走私的,也有缴获的,是地地道道的“万国牌”。而且这些洋枪洋炮的质量并不好,还有使用的弹药多为土造,“有硝无磺”等问题。1860年访问天京的英国吴士礼船长曾检查过太平军装备的洋枪,认为这些枪的性能很不稳定,甚至表示“给使用者制造的危险比给敌人的更大”。

太平军使用的火枪

而反观雨花台大战时湘军的洋枪洋炮,数量虽少但因为都是正规制式装备,不仅质量好,而且洋炮数量充足且质量高,战役白热化时,湘军又从水路给雨花台前线补充了很多火炮和弹药。因此,当时无论在是装备制式化还是性能质量上,曾国荃的湘军枪炮水准都要高出太平军很多。

三:太平军军心不稳,战力堪忧!

许多人认为太平军战败是缺少后勤补给所致,太平军主力缺少粮食,没有准备冬天衣物,弹尽粮绝之际只能撤兵。这自然是战败的原因之一,但三十万大军连续激战长达44天,说明还不至于缺吃少穿!但最后仍搞不定孤军深入的两万湘军病旅,就算一人一根棍子也冲过去了!

太平军冲锋(插画)

由此可见太平军后期战斗力着实令人堪忧,主要还是因为各王地盘意识浓厚,都只顾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除非是在自己地盘打,否则不会卖力。“天京事变”爆发,两万余太平军精锐居然不是死于外战,而是死于内斗。

到1857年5月时,石达开终于看不下去了,他愤怒率军出走,带走了数十万精兵和一批勇猛战将,狠狠挖了太平天国的根基。经此大变后,太平军其实已经是元气大伤,此后诸侯之间都接着玩平衡术,洪秀全更是让他们相互制约,已经没人可以统一指挥太平军全军部队了。

太平军绝对兵力优势(影视)

而这样的现象一旦出现后会传染,所以在太平军士兵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降,更要命的是他们在打自己人时那是格外卖力。甚至在战斗中,很多的太平军部队不战而降,其中很多更是临阵倒戈,转头进攻自己的战友,这样一来太平军自然阵脚大乱。

就这样打着打着,清军一方的数量反而占据了上风,而当时的太平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很多官兵已经对太平天国高层已经失去信心。而反观湘军那边,士兵个个犹如困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一个人想着逃跑。

太平军尸横遍野(影视)

李秀成曾用火药炸塌过湘军的营墙,然后用枪和箭掩护让数万太平军士兵硬往营垒中冲。当时湘军士兵个个以一当十,奋勇阻挡,太平军先后冲了五六次,硬是没能冲进去。就这样此消彼长,李秀成空有兵力绝对优势,却只能悲叹毫无一丝获胜可能!

《历史杂谈驿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