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楼梦》|| 文:陈庭平


走进《红楼梦》
文:陈庭平
一个神奇的故事

当你翻开《红楼梦》第一回,一个神奇的故事展现在你面前。“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根由虽近荒唐,细按颇有趣味。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哀。”后来一僧一道将它带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冬去春来,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引来一部《石头记》的故事。经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红楼梦》。

《石头记》的中的石头本身就很离奇,又引来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长在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株绛珠草,这绛珠草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为了报答灌溉之恩,绛珠草得知神瑛侍者下凡人间也要下世为人,愿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 林黛玉 正是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的化身,她们的一段缠绵不尽的爱情故事也就由此开始。

贾宝玉说起来也很奇怪,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这块玉便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块补 天剩下的顽石的幻相。其正面的篆文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其反面是:“除邪崇,疗冤疾,知祸福。”通灵宝玉给贾宝玉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几次砸、摔不成,险些 丢了命 。贾宝玉出身在封建贵族家庭里,他从小就是一个“混世 魔王”,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七八岁时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长期生活在女人堆里,把自己的同情倾注在奴婢们的身上。,同时他十分厌恶“仕途经济”,骂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是“沽名钓誉徒”、“国贼禄蠹之流”。他这种与 世人不同观念,正是林黛玉的愿望。这种愿望很快就化升为爱情的烈火。但引来的却是一场 爱情悲剧。《红楼梦》小说就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基本线索,描写他们的婚姻悲剧及整个家族衰败的故事

一座艺术宫殿

当你走进《红楼梦》时,你会感觉到好像走进了一座艺术宫殿,你很快就会被书中人物描写所吸引,这些人物就像艺术 宫殿中的雕塑品,栩栩如生。特别是大观园十二金钗女子,个个眉清目秀、美若天仙、才华横溢。她们的才能,行止见识都远远地高出了贾府里的贾赦、贾政、贾琏这样一些男子之上,即使像王熙风那样的文盲,其 管理才能,也 不亚于现代的企业家。林黛玉的描写,更是美玉无瑕。也可以说林黛玉是中国文学上最深印人心、最富有艺术力量的女姓形象。她追求自由爱情,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的精神,不知 感动了多少年轻人。林黛玉的形象象高悬在艺术天空里的一 轮明月,跟随着《红楼梦》的读者,走过了她们的一生。

《红楼梦》里虽然没有象“景阳冈武松打虎”、“江州劫法场”、“赤壁之战”、“大闹天空”那样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但是在大观园里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是风平浪静的,里面潜伏着尖锐的矛盾,一有风吹草动,就掀起轩然大波。如 “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鸳鸯女抗婚”、“林黛玉之死”,就是通过 生活中矛盾冲突的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书中共写了900多个人物(其中有姓氏为700多人),这在古今中外小说中是少见 的。

《红楼梦》中的诗词,就像艺术宫殿中的名画,光彩夺目。它的每一首诗词,每一幅对联,每一篇赋文都是为小说中人物和场合量身定做的。有的不仅反映人物的特性,甚至人物命运都有暗示。最典型的如“金陵十二钗判词”。当你读完全书自然就知道判词的含义了。还有些诗词,表面看来是写景写物实际上另有意图,如“菊花诗”、“螃蟹咏”。特别是林黛玉的“葬花吟”和贾宝玉“芙蓉女儿诔”可以说是字字是血,句句 是泪,这两篇诗赋充分表现了林黛玉、晴雯人物形象特色,也是《红楼梦》所有诗中的精品。

《红楼梦》小说中的语言就象艺术宫殿中的装饰灯,不仅照亮整个大殿(指全书),还起着美观的作用。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是 写得最美的。它以当时的北京话为基础,(也有南方地方语言)融汇了有生命力的书面语言和成语典故,运用了大量包含深刻意义和生活哲理的民间俗语、谚语和歇后语。除此外,书中有很多人物形态,,穿着、动作和景物的描写,采用四字组成并联,构成极为细腻的四言诗。一些词组既能独立表意又形容多彩,丰富了人物的形象,活跃了环境气氛。全书基本上是诗化的语言。《红楼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它几乎涵盖了中国几 千年所有的文学体裁,没有一部小说作品中诗词歌赋能够在数量和质量上与 《红楼梦》相比美,,这就是吸引千万读者一个重要原因。


一部谜书

《红楼梦》的作者“用画家写意之法,全不着迹,令阅者于言外想象得知”,并一再声明“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何不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作者在艺术表现上采用“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以假语村言,故将真事隐去”的手法,又常用谐音字,藏字诗 和折字法,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留下了不少的谜团。

《红楼梦》问 世两百多年以来,无数的文人、学者去研究、去考证,上至帝王将相、专家学者,下至平民百姓,也不知用了多少笔墨,众说纷纭,并创造了新旧红学派别,也分为索隐派和考证派。发展至今,又有了“曹学”、 “秦学”、“土默热红学”、“探秘学”,还即将出现 “《红楼梦》哲理学、梦幻学”,但谁能解开其中的谜团呢?

-—《红楼梦》书名之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其异名又为《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后人又改为《金玉缘》、《大观琐录》、《警幻仙记》。“红楼”一词源于唐诗,可追溯到韦 庄的“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有的专家认为出自白居易的'红楼富女’诗;也有人认为源于李商隐《春雨》“红楼隔雨相望冷”,“残宵犹得梦依稀”和蔡京《咏子规》“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还有的认为出自明末诗人陈子龙写的《春日早起》“始知昨夜红楼梦”。作者是如何定书名的,是否出自古诗以及上述前五种书名是否一个整体,都是一个不解之谜。

——《红楼梦》作者之谜。尽管红学界公认作者是曹 雪 芹,但仍又不少的学者提出了质疑,并已考证出曹頫、洪昇、吴乔(吴玉峰)、张岱、石溪、 石涛 、冒辟疆、朱云阳、

俞楚江等六十 多个作者,有的还出版了专著。人们希望奇迹出现,了解了作者就能更深刻地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征。

-—《红楼梦》后四十回之谜。目前 大多数人所看到的《红楼梦》是一百二十回的普及本,作者署名高颚续,八十年代后署名有了变化,变成了无名氏续。由于所续的后四十回与 作者原意不符,特别是写到荣宁两府后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和第五回《红楼梦》十二曲中“飞鸟各投林”大相 径庭,所以有的专家认为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女作家张爱玲在《红楼梦厣》对后四十回评价:将红楼梦庸俗化、如附骨之疽。也有的认为后四十回并非高颚所续,它只是整理补辑。近年来有专家研究认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由 曹雪 芹一人写成,作家王蒙提出后四十回并非后人续作,还有人研究后四十回为曹頫所写。《红楼梦》的作者到底写了多少回?有八十回说,一百零八回推理说,有一百回脂批说,有一百一十回说,一百二十回完整之说,红楼之谜,何时能解?

-—脂砚斋之谜。《红楼梦》版本比较多,特别是前八十回的版本都有脂 砚斋或畸笏叟大量的批语,这些批语增加了《红楼梦》神秘的色彩。至今这些批语者是谁,尚 无 定论。有的说是曹雪芹的亲戚,有的说是曹的朋友,还有的说是曹后来的妻子,也有专家说是小说中的史湘云。不论是谁,还待人们去研究,去探索。

--难解《红楼梦》之味。第一回作者写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当你读完《红楼梦》时总有回味无穷的感觉。林黛玉是病死,还是气死?还是跳湖死?秦可卿为什么要自杀?贾宝玉为何要为晴雯大唱 赞歌?贾探春为什么要疏远自己的母亲?王熙凤做了那么多坏事,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各种人物的语言去赞美她 同情她?贾元春死亡之谜,甄贾宝玉之谜····这些耐人寻思的问题,也是作者精心策划的嚼味,谁能解其中味,谁就能找到答案。

《红楼梦》是淫书、是言情小说、是政治小说、是历史小说、是自叙传、是文化小说?几百年来争论不休。作者以他的高超之笔,虚实掩映之妙雕塑了一部古典文学珍品。《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去欣赏这座艺术宫殿吧!

作者简介  陈庭平 湖北荆楚人氏,文学爱好者,红楼粉丝。著有《重读红楼札记》、 《苔花诗文集》。同时撰写了多篇读红和诗论文章,以及散文、现代诗歌,发表在有关刊物和散见于网络论坛。

当代散文诗歌精品选
(2022年版)
隆重征稿中,欢迎大家来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