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别闹了!

本文共计:38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说法:“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当科学家们爬到山顶时才发现,神学家们已经在那里恭候多时。”……

科学真的如此不堪,神学又真的如此玄奥吗?

今天我试着聊聊这个话题。

大多数坚信这种观点的人,在与之辩驳时首先都要祭出牛顿和爱因斯坦两尊大神:

牛顿虽然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但在晚年却转向了炼金术和神学研究;

爱因斯坦到了晚年,也开始转向研究神学,甚至连“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至理名言,也是爱因斯坦所说。

然而,事情真是这样吗?

爱因斯坦: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

没有任何资料证明爱因斯坦说过“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话,而且爱因斯坦也并非向人们所想的那样晚年开始转向神学。他曾在给一位工程师的回信中提到:“你所读到的关于我笃信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有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

爱因斯坦所信奉的“上帝”并非神学上人格化的“神”,而是斯宾诺莎式的自然神,一种神即自然的统一体。

甚至他说到:“对我来说,'上帝’一词不过是人类自身脆弱性的表现和产物,《圣经》不过是一本可敬但仍然幼稚的原始传说集。没有任何一种解读,不管它多么奥妙,能改变这一点……”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绝非虔诚的信奉上帝,反而对于这种人格化的神充满了鄙夷和敌视。

再来说说牛顿。

牛顿:上帝是第一推动力

牛顿不只是晚年才转向神学,纵观其一生都是在为神学所服务,其伟大的力学三大定律也是为上帝存在寻找科学上的依据。

因为牛顿生活在17世纪,当时科学尚不兴隆,人们尚未从宗教的思想束缚中完全解放出来,在当时信奉上帝还是主流。

因此很多的科学研究、哲学观点,都是出于维护宗教的目的,或者说在彼时,神学、哲学和科学,尚未如今日这般泾渭分明。

比如笛卡尔、莱布尼茨、伽利略、哥白尼等皆是如此,牛顿也不例外。

牛顿在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之后,世间万物的运行变化都被统御其中,然而这三大定律固然强大,却始终不能解释一个终极问题,即第一推动力问题

根据牛顿定律,我们发现整个宇宙都是按照一个普遍统一的规律去运行,然而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原因,如,苹果落下是由于引力的原因,那么引力的原因是什么呢?

牛顿将这个最本源的第一推动力归于上帝,是上帝创造了宇宙,创造了世间一切定律,整个宇宙犹如钟表一样,严格按照上帝制定的规则运行变化,因此他的观点也被称为机械宇宙观。

从以上信息中,或许我们真的能够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然而,别忘了,牛顿生活的可是17世纪上帝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牛顿在最后将上帝归为第一因,一方面以当时的科学发现确实无法给出更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牛顿的三大定律提出目的就是为上帝存在做辩护。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现在我们知道宇宙的万事万物第一推动因都源于138亿年前的一场大爆炸。大爆炸产生了时间、空间、日月星辰、各种物理定律。

奇点代替了上帝,科学取代了神学。

缺失之神

在其他领域,科学的进步也开始动摇甚至是取代原有上帝所存在的位置,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人类是由猿猴历经千百万年进化而来,而非上帝创造;地球经过了46亿年的沧桑巨变,并非基督教神学宣扬的那样只有6000年,等等。

丹.布朗在《本源》一书中,将“神”比喻为缺位之神。人们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天空电闪雷鸣,于是创造了“雷神”;不明白疾病因何而求,于是创造了“瘟疫之神”,用神灵代替科学的缺位。

然而随着时代进步,科学发展,这些超出人类认知的现象都有了比天神地祇更合理的解释。

可以预见,随着科学呈指数级变化,科学将会进一步压缩神学存在的空间,正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所说的那样:“黑暗宗教即将离场,甜美科学终将为王。

那么是不是神学就一无是处了呢?

也并非如此,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神学:为信仰保留地盘

神学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便伴随人而生,并一直发展到了现在,必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

早期的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恐惧,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拟人化为各种神灵,就像上面我提到的雷神、海神、瘟疫之神,我将这些神称之为自然神(自然现象拟人化,不同于斯宾诺莎的自然神)。希腊罗马神话、北欧神话、中国古代神话等都属于这种。

这种自然神是一种有形体、有状态、可感可知的存在,具有人性和人型,可以看做是人在智力和体力上的放大版。

这些自然神往往多神混杂,没有一套成形的神学体系和哲学思想为指导,所以并未形成一种较为系统严格的宗教和神学体系。

另一种神学的诞生源于人们对现实苦难世界的绝望,意欲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安慰,将希望寄托于超越现实世界的彼岸,这种神学我称之为形而上的神。泛亚伯拉罕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以及佛教均属此类。这种形而上的神往往都是一种无形体、不可感知,完全超越人类理性的存在。

第一类自然神是一种“缺位之神”,是科学不显之时对世界万象的一种解释,这种神学很容易被科学理性所取代。

而第二种形而上的神,它的存在更多的源于一种人类对幸福、道德、人生、真理的终极关怀,它探讨的是超越理性和现实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科学无论如何都回答不了的,因此便为信仰留下了地盘。

科学在早期会以绝对的优势挤压神学在人们心中的位置,然而那些终极的问题始终是科学无法染指的,因为这些问题是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只能以神学的信仰独断式地给出某种合乎情理的解释。

因此,科学与神学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科学会逐渐挤压神学涉足理性的空间,但始终会为信仰留下地盘。

哲学: 科学之科学

接下来我们探讨下另外一门学问——哲学。

在上面,我们提到了在近代以前,科学与哲学和神学并没有明显的边界。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家,既在某一科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也是名扬千古的哲学家,同时还是虔诚的信仰者。这并不矛盾,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衡量彼时的情况。

狭隘意义上的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奇。

当人们面对无法理解的事物,一部分人选择了神学和宗教,一部分人则选择了哲学和思辨。

哲学的诞生时间稍晚于神学,它是对神学的反思和批判。当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理性思考开始代替原始的信仰,便不再满足于将事物的本源、发展和消亡盲从地归于神灵,便尝试用理性去探讨原本属于神灵所掌管的领域,于是哲学便诞生。

哲学与神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神学依靠信仰,哲学注重思辨,运用理性的工具去探讨解决问题。

毕达哥拉斯

因此哲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与科学、数学等学科不分彼此的,比如我们熟悉的毕达哥拉斯除了提出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外,还是毕达哥拉斯哲学学派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既是著名哲学家,在政治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等学科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笛卡尔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同时也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观点,开创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莱布尼茨与牛顿同时提出了微积分概念,也是西方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提出单子论的哲学观点;罗素是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由此可见,哲学和科学、数学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共性。一方面在于哲学与科学一样也是通过理性去追寻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在于早期的科学并无今日这般细分和深入,所以便被囊括在哲学这个大学问之下。

在近代科学兴起之前,哲学与科学并无明显分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往往是哲学推动科学的进步,即便是到了近代科学兴隆之后,哲学家也在致力于将哲学打造为科学之科学

然而与神学遭遇一样,随着科学的爆发式增长,哲学对科学的指导意义也日渐减弱,开始从本体论、认识论形而上的研究转向对语言学、伦理学、政治学和个人存在的探讨。

甚至在一些终究问题,科学开始反哺倒推着哲学的发展,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大爆炸等理论的提出和发现,对许多哲学观点都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科学、哲学和神学

最后再讨论下科学、哲学和神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神学是产生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探讨的是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奥秘以及包括人自身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实在性的关怀和牵挂,它的对象是超验的存在,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只能归于信仰。

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或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是人们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推翻假设、修正假设的过程。科学没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它只是适用于人类目前所能观察到的世界,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可能会被证伪,从而推动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因此,科学始终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永远不会存有尽头,因此也不会存在“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的谬论。

哲学介于神学和哲学之间,一方面它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另一方面又如宗教探讨的是人类的终极问题,是很难通过理性去把握和解答的,因此哲学的过程和结果是很矛盾的,最终导致哲学要么陷入无休止的怀疑论之中,要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独断论。

用周国平老师的话来说,神学使用超验的手段去解答超验的问题,它直接给人以信仰;哲学以理性的思维去解答超验的问题,让每个人自己寻找信仰;而科学是用经验的手段去解答经验的问题,不断推到信仰。

如果简单来说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科学起源于哲学,哲学脱胎于神学,三者所探讨问题和领域侧重点不同但也有交错重叠之处,导致三者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难辨别,因此造成人们对三种学问产生种种误解也再所难免。

注:本文仅针对网上一些谬论进行反驳和探讨,对三种学问并无任何厚此薄彼之意,若有任何不当之处,欢迎指出。(完)

BOOK

柏拉图和食铁兽

微信号|bltsts

鸡汤、段子、人生、哲学……

什么都不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