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典籍-全生指迷方
作者简介
王贶,字子亨,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宋代医学家。为南京(今河南商丘)名医宋道方婿,并从宋学。曾用针刺治愈一失惊吐舌不能复入之奇疾,名动京师。后更加意于方书。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以医得幸,人称“王朝奉”。著有《全生指迷方》三卷,每详记病状,论述病源。其脉论及辨脉法诸条,明白通晓,被视为诊家枢要。原书久佚,今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内容简介
卷一首列脉论,次述脉法,凡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诊诸病证脉之常规与变化,皆详加剖析,论理精切;卷二至卷四,分二十一种病证论述,说明病象,论其病源,便于辨证索方。每证之下,列方遣药,又列脉证病源,别其疑似,定其指归,制药煎服,无不悉备。全书共载方剂180余首,采自古方及当时名医著作。书中名方指迷茯苓丸,为后世所常用。
流传版本
现存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清咸丰四年(1854)新昌庄氏过客轩刻长恩书室丛书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翰香楼陈氏刻求志居从书本、1930年上海中医书局石印本等。
校注整理
本书原已散佚,清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出,厘为四卷。
书评序言
原序
余昔任左史,遇疾濒死,考城王贶子亨,为察众工之用药而余以生,因以其所着《全生方》一编遗予,藏之未暇读也。继掌外制,一日得异疾,谋诸医未决,子亨笑曰:毋恐,此我书所有也,视某章,病当某药。如方,信宿而疾良已,于是奇之。归居淮南,去王城国,偶有病,只讯于书。谪三巴,迁百粤,去医益远,又 本以归余。余以为之表其端曰:此直而邃,曲而通,部居彪列,而脉络潜流,形色昭彰,而对治要妙。知方者读之,智思横不知者,犹可按图而愈疾。真卫生之奇宝,济物之良术也。至理不烦,至语不费。余非者,而于此乎取之。子亨当官不苟,遇世变,尝慨然再请,出疆万里。其论著此书,用世利物,不特此矣。
吴敏序
自序
德弥大者,常存乎好生之心;志弥广者,每切于立言为教。在上世则有伊芳尹,逮后汉乃见张机;祖述神农之经,发明黄帝之道。虽然术至通神之妙,在乎知虑以为先;药至起生之功,必因精而能后效。天无弃物,非人莫知所能;人有常心,非道莫知所适。凝神自悟,触理皆分,故能赞益天机,悉体阴阳之变,深穷造化,博极生死之源,候色验形,自契一时之理,刳肠剖臆,难传后代之精。至于汤液除 ,砭石起死,必当研穷性味,斟酌浅深。治理在于君臣,协攻资乎佐使。方书之行,其来尚矣。有人犹不能刻意研求,专心致志,撄邪抱病,则束手无能,制疗处方,则委身纰缪,余窃悲之。于是采古人之绪余,分病证之门类,别其疑似,定其指归,阴阳既明,虚实可考。若能按图求治,足以解惑指迷,虽未起死回生庶几扶危拯困,故号曰“全生指迷”,以崇大伦之道焉。
考城王贶子亨序
影响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于每证之前,非惟具其病状,且一一论其病源,使读者有所据依,易于运用。其脉论及辨脉法诸条,皆明白晓畅,凡三部九候之形,病证变化之象,及脉与病相应不相应之故,无不辨其疑似,辨析微茫,亦可为诊家之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