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过去,为什么我们还在骂贺岁片?


近些年,“年年看贺岁、岁岁骂不停”的言论可谓是愈演愈烈。
每至年关,贺岁电影票房大卖的同时,观众们对贺岁片的评价总是不尽如人意。
《美人鱼》票房34亿,豆瓣评分却仅有6.7,被称为“周星驰最烂的电影”。
《前任3》票房20亿,网上骂声一片,评分甚至不及格。
《唐人街探案2》票房34亿,豆瓣上点赞最高的评论是“逻辑生硬、台词中二、故事内核虚无”。
这还是「贺岁」吗?
全年票房的顶梁柱,曾经以「救市主」身份诞生的贺岁片,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了呢?
01
贺,是「庆贺」。
岁,是「年」。
贺岁片,顾名思义,即为「庆贺(新)年的影片」
国内最早出现「贺岁片」这一概念的地区,是香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至年底,香港艺人们都会聚在一起,拍几部热闹欢乐的电影。
这些电影不以商业利益为重,而是源自从前「梨园」的传统,以“答谢戏迷”由,在年关岁末唱几出热闹喜庆的大戏。
那时的贺岁片多是喜剧,并以“福、禄、寿、喜”等有吉祥寓意的词语命名,结局也是欢欢喜喜的大团圆。
例如《福星高照》、《家有喜事》、《吉星拱照》、《大富之家》等。
《家有喜事》
中国内陆第一次有「贺岁片」的概念,是源于香港电影《红番区》。
1995年春节前夕,农历腊月二十九,《红番区》以「贺岁片」的名义在内陆上映。
成龙大哥的惊天一跳震撼了整个内陆,也以9500万的票房打开了内陆贺岁片的大门。
要知道,1995年以前,内陆的影院在春节期间是不开门的。
电影人高军曾形容说:早则大年初三开业,迟则初五初六开业,做院线的人把春节的电影市场叫做“灰色春节档”
《红番区》的成功,让不景气的内陆电影产业看到了希望。
于是1997年,《甲方乙方》来了。
02
1996年,或许是受了《红番区》的启发,导演郑晓龙提议,把港台贺岁片的概念引进,拍一部贺岁电视剧。
接着,1997年春节,《编辑部的故事》的贺岁续集——《万事如意》播出。
用冯小刚的话说,这是“开创了国内贺岁片的先河”。
那年春节过后,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找上冯小刚,让他拍一部喜剧贺岁电影。
九月底,电影拍完,正是《甲方乙方》。
1997年12月24日,《甲方乙方》公映,成为中国内陆第一部贺岁片。
400万的成本,3000万的票房,《甲方乙方》为当时的电影市场带来了希望。
在《甲方乙方》之前,20世纪80年代末,电影市场日益低迷,制片厂亏损严重,负债高达千万。
90年代初,国产影片减产一半,观众不足从前的三分之一。
但1997年后,看着冯小刚的成功,其他电影人也跃跃欲试,纷纷投身贺岁片中。
90年代末,陈佩斯主演的《好汉三条半》,冯巩主演的《没事偷着乐》,宋丹丹主演的《考试一家亲》相继上映。
这一时期,在每年的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国产贺岁片都未曾缺席过冠亚军,成为电影票房的顶梁柱。
就像导演腾文骥曾经对冯小刚说的那样,《甲方乙方》确实鼓励了电影人“为中国电影救市”。
可以说,自诞生之时起,贺岁片就肩负了中国电影的「救市主」,它不仅寓意着贺岁,也同样具有商业性质。
《没事偷着乐》
03
2000年,张艺谋拍了他的第一部贺岁片《幸福时光》。
然而,票房一般,反响平平,冯小刚式的贺岁片似乎并不适合他。
沿着别人的路,成功终究无法复制,张艺谋换了条路走。
2002年,张艺谋带着《英雄》回来了。
中国式的传统意境,极尽浓烈的色彩搭配,《英雄》成为第一部比肩好莱坞大片的国产电影。
国内票房2.5亿人民币,全球票房1.77亿美元(约14亿人民币),张艺谋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
张艺谋让国产电影走向世界,《英雄》也让贺岁片走向新的方向。
《英雄》之前,贺岁片几乎都是轻快欢乐的喜剧电影。

《英雄》之后,贺岁片迎来了转变。
2003年《手机》,冯小刚塑造了一个满嘴谎言的出轨男人,题材更具有现实意义。
2004年的《天下无贼》,更是以悲剧结尾。
《天下无贼》结尾:失去丈夫的王丽,一个人挺着大肚子,流着泪,狠命地吃东西
这时的贺岁片,已不再局限于生活喜剧。
2004年,从香港到内陆发展的周星驰带来了《功夫》。
无厘头式的笑点,夸张华丽的打戏,再加上小人物的英雄主义,《功夫》以1.7亿的票房取得当年冠军。
2005年,陈凯歌的《无极》上映。
命运与诅咒,女神与穷女孩,尽管充满争议,但《无极》终究是开创了中国魔幻题材电影的先河。
到2007、2008年,贺岁片的种类就更多了:
古装片《投名状》、战争片《集结号》,科幻片《长江七号》,功夫片《叶问》……
百花齐放形容当时的贺岁片市场,一点也不为过。
《叶问》
《投名状》
04
看着贺岁片市场大好,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分一杯羹,电影质量也越来越良莠不齐。
2014年,《爸爸去哪儿》借着综艺本身的热度,推出了同名贺岁大电影。
拍摄5天,票房7亿,这笔买卖实在“太划算”了。
2015年,效仿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也拍了6天,做了一部贺岁片。
而前一年尝到甜头的《爸爸去哪儿》,在那年一次放出两部大电影《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
但电影和综艺终归是不同。
2015年的三部大电影,票房加起来也只和2014年的一部打成平手,可谓“出道即巅峰”了。
在口碑上,这四部大电影也无一例外地,扑得一塌糊涂。
《奔跑吧兄弟》大电影,豆瓣评分3.3,几乎是当年评分最低的贺岁片。
三部《爸爸去哪儿》,平均评分4.8,比《奔跑吧兄弟》强一点。
可是,《奔跑吧兄弟》综艺本身就遭人诟病,而《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综艺节目,评分可高达9.0。
最热门的两部综艺都栽了跟头,似乎终于让综艺节目们认清,电影就是电影,综艺就是综艺,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2015年之后,就再也没人敢尝试综艺电影了。
综艺电影就如春节的烟花,一瞬间的爆发过后,就迅速退出了贺岁片的舞台。
比起综艺电影,有一类贺岁片就稳扎稳打得很,一直在细水长流地闷声发财。
2009年,借着原作的热度,《喜羊羊与灰太狼》推出了贺岁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

不同于《爸爸去哪儿》,《喜羊羊》可是用心得多,《牛气冲天》到底是实打实的动画电影。

而且,别小瞧了这群羊。
2009年电影票房最高的是《2012》4.7亿,而《牛气冲天》的票房就将近1亿。
直到2014年《熊出没》接班,《喜羊羊》的动画电影票房几乎都超过了1亿。
2014年,《熊出没》第一次在影院上映了贺岁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
之后,《熊出没》一年一部电影,接棒了《喜羊羊》的贺岁任务。
慢慢地,《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票房从2亿爬到5亿,又涨到7亿。
它的豆瓣评分也稳定在6、7分左右,甚至超过了《熊出没》的动画剧集。
堪称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可是,眼看着《熊出没》打下的动画贺岁片的天下越来越好,《小猪佩奇》来了。
2019年春节前,一部名为《啥是佩奇》的预告短片爆红网络。
一时间,人们对正片《小猪佩奇过大年》的预期也达到顶峰。
可电影一播放,坐在影院里的观众傻眼了。
《小猪佩奇过大年》成为《爱情公寓》电影后的又一“欺诈片”。
大人们以为是预告片里的真人电影,孩子们凭名字认为是佩奇出演的动画片。
可结果,啥都不是。
《小猪佩奇过大年》七十分钟的正片,只有二十分钟的动画,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莫名其妙且尴尬无比的“歌舞戏”。
《小猪佩奇》动画片,六季平均分数8.9+,最高9.1,不仅是小孩,很多成年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啥是佩奇》预告片,豆瓣评分7.5,也算是中规中矩。
可再看《小猪佩奇过大年》,评分3.9,差评率高达75%,说「预告片比正片好看」都算是对它最后的仁慈。
不知道熊大、熊二看着自己的「猪队友」,会作何感想。

05
如今,贺岁片的花样越玩越多,票房也越来越高,总给人前景大好的感觉。
可实际上,每年几十部的贺岁片中,口碑好的仅有那么一两部,内容崩坏的数不胜数。

贺岁片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现在的贺岁档, 每周上映的电影有十几部,彻底沦为赤裸裸的名利场。
观众挑得眼花缭乱不说,影片质量还参差不齐。
更有甚者,看上去是票房十几亿的大片,去看了才发现,实质内容一点都没有。
演员演技尴尬,剧情没有逻辑,最可恶的是,三观还能崩坏到“女人黄金期只有几年”这个层面。
真是一个不小心,两个小时就浪费在一部大烂片上,花着钱还遭着罪。
没错,说的就是《前任3》
其实,贺岁片诞生之初,便是贺岁与商业利益并存。
但现在的贺岁片,商业气息越发浓重,春节的氛围反而越来越淡。
就例如自称“年度贺岁片”的《长城》,看着这满屏的饕餮,它们倒是阖家团圆,但观众真的能体会到年味儿吗?
回顾近几年的贺岁档,有些电影不是名字一模一样的N部曲,就是相似度极高的同题材。
这边《叶问》拍了第四部,那边《唐人街探案》就拍了第三部;这边三部《澳门风云》刚完结,那边三部《廉政风云》就马上安排。
这三部曲拍得越来越好倒也是美事,但问题就在于,大多数电影都越拍越差。
2013年《西游降魔篇》票房大卖后,蹭热度的立马就跟上了。
一半盯上了「降魔」,一半看准了「西游」。
2015年钟馗伏魔,2017年西游伏妖,到了2020年,金蝉也要降魔了。
《钟馗伏魔》、《西游伏妖篇》、《金蝉降魔》
2014年到2018年,郑保瑞两年一部《西游记》,从白骨精拍到女儿国国王,似乎是想给西游记里的女性角色都来个特辑。
不得不说,「西游记」是真的经久不衰。
从明代至今四百多年过去,这师徒四人和各路牛鬼蛇神,还总能被人翻出新花样。
但仔细一想,却又挺可悲的。
四百年了,孙悟空都快从五指山下出来了,我们怎么还在拿「西游记」圈钱呢。
早些年间,周星驰、周润发、成龙、刘德华这些香港明星,总是电影中的熟面孔。
那时候,看着他们搞怪、耍酷、打架,真是喜欢得不得了。
但一晃二十年过去,《澳门风云3》的周润发已经61了,《功夫瑜伽》的成龙已经63了,《叶问4》的甄子丹也56了。
虽然男神的功夫依旧打得动,但看着眼角布满皱纹的他们还在打打杀杀、做着高难度的动作,心底却涌出一丝莫名的酸楚。
无论以前看他们的打戏有多爽,如今都只想担心他们的身体还扛不扛得住。
而且,情怀这张牌,也越来越打不动了。
2016年周星驰的《美人鱼》票房33亿,可到了2019年,《新喜剧之王》就只有6亿了。
没有内容的支撑,生硬的广告植入,无论《新喜剧之王》再怎么“致敬”《喜剧之王》,也只是败光了他的观众缘。
如今贺岁片的问题,总结来说就这四点:没年味儿、没能力、没创新、没诚意。
电影题材大同小异,商业大片没有年味儿,粗制滥造、空洞低俗的不在少数,卖情怀的比比皆是。
就这样,观众不生气才怪呢。
06
近几年的春节,影院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场,亲朋好友一起去看电影,逐渐演变成新的年俗。
如同对联、福字、鞭炮、年货……贺岁片与春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蕴含在人们对春节的期待里。
这种期待就像是小时候对压岁钱的向往:虽然平时也有零花钱,但压岁钱总是更令人着迷。
因为新年的特殊,在新年上映的电影,总与其它电影意义不同。
所以这也意味着,人们对于贺岁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其实,如今的电影界,好导演和好演员都是有的。
尽管国产电影中确实有不少烂片,但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这些都能够证明,我们是有能力拍出好电影的。
而且也一定有人,在用心做贺岁电影的。
07

如今,2020年已经来临,春节也不再遥远。
今年的贺岁片,竞争依旧如火如荼。
无论是荧幕上的演员,还是荧幕外的观众,都在一年年老去。
2020年1月1日,第一批20后已经出生。
网上有人说:「20后看90后,就像90后看60后」。
一晃,距1990年已经过去30年,第一批90后,已经到了而立之年。
一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老的呢?
是当新年时,他说「又老了一岁」,而不再是「又长了一岁」。
我想,「年」的意义,除了告诉我们年龄的变化,也在提醒我们,我们的生命,又少了一年。
这不是一种哀叹,而是一种愿景,希望你会珍惜接下来的每一年。
过去那一年里,你想见的人都见了吗?想做的事都做了吗?
如果没有,那今年就别再拖着了。
时光易逝,光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希望你在未来回首时,没有一丝遗憾。
2020年,新年快乐。
影视侃客:gudianmov
每天为你推荐
好看、有趣、诚意的经典电影
分享影讯、影评、电影音乐等相关内容
共同开启精彩的电影之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