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汕尾文化文學微信公眾號涌現,但無大咖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視角丨汕尾文學微信公眾號涌現,但無大咖
汕尾日報 沈洛羊
字號減小字號增大
近日,由汕尾日報社和城區委宣傳部主辦、汕尾市詩歌學會承辦的“善美之城”詩歌大賽搞得有聲有色,短短幾個月時間共收到1800多份來稿,作者遍及全國各地;據悉,不少作者都是通過微信知道大賽信息的,而信息主要由汕尾日報公眾號、善為網公眾號和汕尾詩歌學會公眾號“海內詩刊”發佈。
微信的出現,不僅僅是增添了一種新的通訊方式那麼簡單,它可以理財、購物、遊戲、聊天……一機在手,世界在握。它迅速佔領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成為“低頭一族”。面對這種新載體、新平臺,各行各業都使出渾身解數去佔領份額。文化、文學也不例外,迅速借助這個平臺,推出了眾多的公眾號。我市也跟緊時代潮流,迅速出現了一批文化、文學公眾號,有官方的、半官方的、個人的。
官方的如由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推出的公眾號“五彩汕尾”,兼具新聞與文化的特色,既報道汕尾新近發生的大事,也推介汕尾的自然風光、民情風俗、歷史人文、古村落古建築等等。半官方的如汕尾市作協推出的公眾號“汕尾文學”,基本上就是汕尾作協的簡報。個人的如市作協主席王萬然推出公眾號“海陸物語”,不遺餘力宣傳汕尾文化、推介汕尾文學新秀;夜行者推出的“私記錄”,每期介紹一位汕尾的作家作品。
每一個公眾號就是一個小圈子
每一個公眾號都有自己的定位,也都有自己的粉絲。可以説,每一個公眾號就是一個小圈子。如“海陸豐西秦戲”主要發佈海豐西秦劇團的演出訊息、介紹劇團演員、演員參賽情況等等,它的粉絲就是一群西秦戲迷。
“海陸物語”的公眾號功能介紹是這樣寫的:“文學、新聞及社會學、自然科學信息共享。”它不遺餘力推介海陸豐的文化、文化人,文學、文學人,但又時常推出一些全球範圍內有趣的、重大的新聞,這就使它的成份比較複雜,頗像一份報紙,但也因此贏得眾多粉絲。最近,“海陸物語”有意推出一些互動的項目,比如在推介汕尾作家作品時,承諾只要點擊率達到1000,就可獲得王萬然創作的畫作一幅。
夜行者的“私記錄”相對就單純多了,它每一期推出一位汕尾本土作家,首先是選擇一首和作者氣質相合的歌曲,然後推出作者近照和簡介,再然後是作者的作品若干。最近陸豐陳建深又推出“如歌歲月”公眾號,對本土並外地詩歌作者、書畫作者作品進行推介,充分引起了文藝愛好者的關注和喜歡。還有老斯的“博風”等。
張鴻創辦的“三甲新天地”,內容也比較豐富,新聞、文化、文學包羅萬象,不過地域就很集中,限于陸豐甲子、甲東和甲西三甲事、三甲人,因此它的粉絲也主要為三甲人。可能是看到這種局限,記者近來發現,在“三甲新天地”發佈文學作品的已不限于三甲人。
“汕尾文學”的主要功能相當於汕尾市作家協會的簡報,事實上,它已經推出的十三期內容每一期都打上“作協簡報”的標題。作為一個公眾號,其製作者陳思楷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在連接語上下大功夫,使它和一般的簡報有了明顯的區別。汕尾的作家都稱讚這個公眾號圖文並茂,有時還有配樂,語言幽默詼諧,讓人過目難忘。
從理論上説,公眾號可以發佈各類文體的作品。事實上由於手機面積太小,發佈長篇小説有難度,而發佈詩歌最容易。我市的寫作者,差不多三分之二主要創作詩歌,因此詩歌公眾號最多,也最熱鬧;其次是散文和短小説。
還沒有脫穎而出的公眾號
眾所週知,文化、文學公眾號是微信搭臺,文化、文學唱戲。它和微信出現之前的網絡文學有很多共通之處。不過,網絡文學曾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文學網站,也造就了許多富有的寫手,如我市的龍木炎、張偉煊就是令人羨慕的兩個。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脫穎而出的公眾號。
我們常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媒體的兩隻輪子。衡量一個公眾號也是如此,它的成功與否一方面取決於它的粉絲有多少?在粉絲心目標中的地位怎樣?一方面也取決於它能否創造經濟效益。因為從長期來看,沒有經濟效益的公眾號缺乏發展後勁。
從目前看,我市的文化、文學公眾號還處於搞搞熱鬧的階段,還沒有一家公眾號受到大家的公認,更不能挑戰我市汕尾日報副刊和《汕尾文藝》等報刊的地位。從社會效益方面看,我市的文化、文學公眾號創辦者大多是“打醬油”的、還不夠專業,它們推出的作家作品良莠不齊。從經濟效益方面看,儘管“海內詩刊”“週末詩會”“油菜花詩歌”等公眾號推出了“打賞”的功能,除了為數很少的“友情賞”之外,並不樂觀。到目前為止,仍屬玩樂性質。
據了解,“五彩汕尾”作為官方公眾號,特邀奧一網的專家經營,還舉辦各種活動吸引粉絲,這種靠官方投入的公眾號自然可以長期存在。但一般的公眾號靠單打獨鬥,當初創的激情過後,往往就成為一種負擔。
張鴻説,“三甲新天地”每年要投入數萬元,還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他希望有更多的鄉賢支持他。否則,光靠一股愛鄉之情在支撐著,好像也不現實。
事實上,“私記錄”等一批公眾號已經停止了發佈新信息。也許停辦的原因很多,但沒有經濟收入應是其中的主因。
期待公眾號大咖的出現
從互聯網到微信,可供讀者選擇的太多。公眾號的訂閱者一機在手,這個公眾號那個公眾號,就像看電視調臺一樣,有吸引力的就看一下,沒有吸引力的馬上換臺。要創辦一個有吸引力的公眾號,讓人一打開手機就想上去看一看的公眾號大咖尚未出現。
目前,我市的文化、文學公眾號主要靠幾種手段吸引粉絲:首先是讓粉絲參與其中,即推介粉絲的作品,如“油菜花詩歌”、“週末詩會”等;其次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舉辦各種活動,發動粉絲的力量,讓粉絲去吸引粉絲,如“三甲新天地”結合汕尾日報的“文化之旅”活動組織的“三甲行”就是一種嘗試;再次是借助名家的力量。
這幾種手段都有其局限性:主要推介粉絲作品的公眾號,其實就是湊熱鬧,不夠專業是不可避免的;組織活動需要資金,能否得到企業、老闆的支持成為關鍵;真正的名家暫時還看不上公眾號這個平臺,他們仍然以傳統的報刊的為主要陣地。
做為一種新生事物,公眾號的將來會是什麼樣子?誰也猜不出來。但有些本質的東西相信不可改變。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詩歌界曾掀起“形式”熱,有的剪下報紙的一個個單詞組成詩;有的將詩寫成塔狀、桶狀……最典型的如1990年獲諾獎的詩人帕斯,將其詩寫在一片片的木、石載體上,挂在四週,讀者讀他的詩的時候必須站在中間,轉動著身子一片片地讀過去……然而鬧騰之後,大多數詩人的共識是:衡量一首詩的高下主要還是看這首詩的內容,而不是形式。
公眾號是一個新平臺,衡量這個平臺好壞的,最終還要看它展出的作品的好壞,它所呈現出來的魅力強大。
我們期待著公眾號的大咖出現。
(原題:玩轉新平臺——我市文化文學微信公眾號發展狀況一瞥)
2016年8月28日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58
你可能会读
普通话版河洛话版视频版图片版文字版网络版全版“汕尾史上最高规格诗赛”
文学看台36| 拼诗:林国全PK王晓忠PK陈辚PK林凤燕PK翟营文
文学看台33| 黄俊杰:美丽的诗心——序刘信杰《渔港风月》(评论)
文学看台26| 龙晓初 ~PK~ 郑海潮 ~PK~ 王珏瑜 ~PK~ 施良壮(诗歌)
文学看台25| 张鸿“祭孤”~PK~ 吴春红“祭孤”(散文)
请别吝啬手指头,按下下面的二维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