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二)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居多数,犯颜强谏的人非常少,如今朕想要听到朕的过失,诸位应当直说,不要有所隐瞒。(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长孙无忌等都奉承道:“陛下没有什么过失。(陛下无失。)”刘洎说:“近来有人上书不合陛下圣意的,陛下都当面百般责问,上书者无不惭愧恐惧地退下,恐怕这不是广开言路的做法。(顷有上书不称旨者,陛下旨面加穷诘,无不惭惧而退,恐非所以广言路。)”马周说:“陛下近来赏罚,稍稍有因个人喜怒而有所不同的情况,此外没有见到什么过失。(陛下比来赏罚,微以喜怒有所高下,此外不见其失。)”太宗都予以接受。
唐太宗喜好文学而且自己思维敏捷善辩论,众位大臣上书言事时,太宗常引征古今事例予以反驳,臣子们往往答不上来。刘洎上书谏道:“帝王与平民,圣哲与凡夫,上下之间相差悬殊,是无法比拟的。由此可知以至愚对至圣,以卑贱的对至尊,无论怎么想着努力,也是不可达到的。陛下即使和颜悦色地降下恩旨,虚心倾听劝谏之言、接纳臣下的意见,还要担心臣下们未敢说话;何况陛下又灵动神思,用天辩巧慧和华丽辞藻去批驳他们的话,引征古事以排除众议,这让凡夫百姓如何应答呢?而且博闻强记则损伤心思,多说话则伤气,心气损伤,形神劳顿,起初还没有察觉,以后必然成为牵累,望陛下为社稷江山而爱惜身体,岂能为了兴趣爱好而自伤身体呢?至于秦始皇能言善辩,因自我夸耀而失去民心;魏文帝宏才伟略,因虚言妄论而有负众望。这些历史上由于辩才而受害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庸愚,上下相悬,拟伦斯绝。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至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陛下降恩旨,假慈颜,凝旒以听其言,虚襟以纳其说,犹恐群下未敢对扬;况动神机,纵天辩,饰辞以折其理,引古以排其议,欲令凡庶何阶应答!且多记则损心,多语则损气,心气内损,形神外劳,初虽不觉,后必为累,须为社稷自爱,岂为性好自伤乎!至如秦政强辩,失人心于自矜;魏文宏才,亏众望于虚说。此材辩之累,较然可知矣。)”太宗回复道:“没有思考则无法和臣下交流,没有辞藻则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近来议论国事,过分烦苛,轻视他人的情况恐怕由此产生,至于心神,则不是因此而劳顿的。如今听到你的直言谠论,我当虚心改正。(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致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