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老师“近乎失传”的选股公式

想赚的,是谁的钱?企业增长,还是下一个来买你股票的人?如果是赚别人的钱,那你就要追求精确的估值了,而且80块大概率不能买,50差不多,30就更好了。

如果是赚企业增长的钱,那就没必要精确估值了,我只需要知道,“我的出价不算贵”,就够了。那么,“不算贵”的标准是什么呢?”

这一篇文章,我来讲讲我的看法,为了保持连续性,我把之前引发我这一段思考的原文,继续粘贴在下面。

作者:villike

来源:雪球

1. 公司估值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估值模型越简单、越直接越好,这样投资者就越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收益、现金流和增长等要素上面。

贵不贵,要有参照物才行,最简单的参照股,就是无风险收益率,打开银行理财产品,你就大概知道:你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就可以获得年化3.5%左右的收益率。

这是第一个参照标准,也就意味着,如果股票的静态收益率低于3.5%,你就是在“给自己加难度”。

换算成市盈率,就是1/3.5%=29倍市盈率。

接下来,相比于“理财产品”,股票是有风险的,因为不是旱涝保收的,所以要求更高的收益率。

那么,高多少合适?

这个问题,你可以自己定你的心理价位。

格雷厄姆提出的目标是4/3倍,也就是大约1.33倍,对应21倍市盈率。

我认为自己水平差很多,所以我觉得需要一倍的收益率,也就是7%的收益率,对应14倍市盈率。

这是第二个参照标准,通常也是我们应该给自己定好以后,就要坚守的标准。

聊到这里,读者应该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个标准的范围非常宽,从14倍到21倍市盈率,似乎都可以。

这是正常的,取决于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水平的,这就是我常说的:

投资到最后,反映的是你是如何看待自己(水平如何)和如何看待世界的(世界在多大程度上可预测)。

我再给各位另一个参照标准。

巴菲特买入公司的市盈率,很少有超过16倍市盈率的,当然16这个数字并没有任何魔力,但是,你会发现这个数字明显是在一个区间内的,比如说14-21这个区间。

其实,估值这个事儿,说到最后一点都不神秘,精准到14还是14.5倍市盈率,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下3个观点,我再总结一遍:

1.估值不可能做到精确,也没必要追求精确;

2.估值反映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水平和世界的可知性”,人的本性是高估这两点,所以,强制要求自己适当放低姿态,并充分理解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不可知,可以帮你赚到钱;

3.但凡在超过无风险收益率倒数的估值水平投资,不一定会失败,但一定是在给自己“加难度”。

在这种估值方式下,最重要的是“看懂公司”,也就是能够在公司盈利未来会增长这件事上,获得大概率的确定性,而估值本身,则没有那么重要了。

就我个人实操而言,对于我认为自己看懂的公司,通常16倍市盈率可以达到我的第一次买入标准(后续还有多次向下摊低成本买入)。

如果公司的模式一般,比如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以维持增长,或者负债率比较高,我会在此基础上打个折扣,拍脑袋一般打7折,也就是大概11倍市盈率,开始第一次买入。

这一段说了很多,希望读者能多听懂一些,逐渐消化掉。

2.格雷厄姆估值公式:内在价值=当前正常化收益*(8.5+2G)。

这个公式,并非是这本书很想向读者传递的信息那样,是“失传已久”的格雷厄姆神奇公式。

其实,这个公式我在《聪明的投资者》书中就见到过,当时还用自己想买入公司的数据套入试了试。

但是,这个公式是有意思的,我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

这个公式的关键在于后半部分,也就是“8.5+2G”,读者不难发现,这部分,其实就是格雷厄姆认为的“可以算出内在价值的市盈率”。

这个“G”,指的是公司未来7-10年的利润年化增长率,这里的关键,是“未来7-10年”。

换句话说,格雷厄姆是在提醒我们:

看公司要看得长远,不能聚焦于未来几年甚至是1年以内的利润情况。

再说的直白点,长期的趋势,比短期的盈利要更容易预测。

在这里,有一个经验数字,那就是一家公司想要长期维持2倍于GDP增速的增长率,是非常困难的。

换算到美国,对应大约2*3.5%=7%的增长率,换算到当下的中国,则对应大约2*5%=10%的增长率。

以这个数据为基础算出的市盈率,我认为,基本可以作为符合“谦卑”心态投资者的上限,等一下我们算算看,这是第一个数据。

第二个数据,是按照大致保持与GDP同样增速的G,测算出的市盈率,换句话说,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优秀的公司”,大概率是可以实现的。

第三个数据,是按照0增长情况下,测算的市盈率。

对于成长股来说,如果出现这样的估值(基于0增长预期),那就出现了“0增长”和“成长股”之间的估值差,也就是我说的“赚市场的钱”。(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事,不赚白不赚,如果你发现这样的机会,也请叫上我)

好了,下面我们把三个数据代入公式,看看结果:

估值上限:10%增长率,市盈率28.5倍;

合理估值:5%增长率,市盈率18.5倍;

抢钱估值:0增长率,市盈率8.5倍。

按照格雷厄姆这个公式,如果你认为自己找到一家优秀的公司,那么你在18.5倍市盈率时买入,这个价格是公允的。

如果你在28.5倍市盈率以上买入,你就是在对抗商业规律,短期内可能会胜利,但是,规律就意味着:偏离越远,回归的概率就越大。

各位可能也发现了,18.5又是一个在14-21之间的数字。

看到这里,我希望读者明白了一个道理:

对于一家公司在多少估值时可以买入,只要你是“保守的”,这里的“保守”指的是承认自己的普通、不给自己“加难度”,那么估值就很简单,14-21倍之间,你定一个数值,作为首次买入的最高市盈率,这就够了。

如果你要足够稳健,那就定一个14-16之间的数字,作为你的首次买入市盈率。

我再强调一遍:重要的是“看懂公司”,估值方面,只要你足够保守、相信常识就好。

3.年龄越大,余生越少,我却变得越来越有耐心。

芒格说:“40岁以前没有价值投资者。”

虽然这句话说得比较夸张(毕竟我不够40,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水到不能算价值投资者),但是,我认可“年龄是优秀投资者硬性条件的一部分”这个判断。

首先,想要对于商业世界的运转方式,对各种生意模式有充足的了解,是需要时间的。

哪怕一个人具备理解商业的天赋,他也需要时间去研究各种类型的生意模式,同时也需要熟练地将商业模式和财务数据进行“翻译和解读”。

我对此深有感触,7年前,我对于商业缺乏基本的认知,对于公司、市盈率、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基本概念搞不清楚。

经过7年半的学习,除了基本概念,我在对不同行业、不同商业模式、不同公司的分析中,逐步开始找到一些感觉、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尝到了“横向对比同行业公司,甚至是不同行业公司”的魅力。

这种对比,可以帮助我更深刻理解“什么样的生意是好生意”,也让我在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时,更加的坚定和淡然。

另外,对于投资方式的理解,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像作者这样,一开始就走的是价值投资道路的人,应该说是少数,大多数人在一开始,还是经历了一段“技术分析”、“趋势分析”的路程。

最后,对于“价值投资”这种方式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具备耐心,而这种素质对于年轻人来讲,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想象一下,对于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你告诉他,“如果你能获得18%的年化收益率,4年以后你的钱就会翻一倍”。

他会看看自己兜里的几万块钱,然后选择“来钱更快的方式”。

30岁的时候,面临着工作上更多的可能性,以及逐步增加的来自于老人、房子、孩子的压力,虽然人更加沉稳,但是依然面临着浮躁和走形的风险。

40岁,是“不惑”的年纪,芒格的判断和孔子有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契合点,在一个职业轨迹基本定型、经济条件逐步雄厚、有了充足人生阅历的时候,确实是做投资的黄金年龄。

我们都会老去,总有一天,我们会从计算“十一假期还有几天”,逐步向计算“我的人生可能还有几年”过渡,这一天不会突然到来,但确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做投资的人来说,就像给自己和家人酿下一坛酒,岁月会斑驳坛子,也会增加酒香。

总有一天,你会感激当下的努力,家人们也会恍然大悟你的良苦用心。


全体球友请注意2020年雪球嘉年华来了!

活动主题:与财富同行,与知己共赢

活动时间:2020年12月5日

活动地点:深圳星河吉酒店·臻品之选(深圳市龙岗梅坂大道雅南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