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不优秀的你,依然值得被爱!——(这很心理学)
毁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
花没有全开的时候才是最棒的,花一全开就离落花很近了,月亮一旦全圆,离慢慢变成残月也很近了!
在心理圈呆久了,看的书和听的故事越多,我就越发现——很多内心问题的原罪,都是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苛的自我要求:
要优秀、做好人、不能犯错.....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有的人偏执,有的人抑郁,有的人分裂。
于是我经常在文章里鼓励大家放松一些:不优秀/不如人意/犯点错,也没关系。
你是否有过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呢?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追求的是“更好的自己”,其实没有看清,我们是被世俗的标准绑架了。
“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所追求的是想要的“更好”,却不知,它就像一个圈套,将我们一步步引入死胡同。“
追求一个完美的解,不接纳不完美,不接纳失去
很多人无法作出选择的原因是在苦苦追求一个完美的选择,总希望自己的选择是万无一失的,能保证是百分之正确的,但是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的选择。
有所得必有所失,每一个“是”的背面是个“否”,这是选择的本质。
鱼与熊掌常常不可兼得。如果你非要追求一个绝对完美的选择,就相当于缘木求鱼。
心理学研究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
追求完美给人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以及深深的自卑。
事情刚开始,他们就在担心着失败,生怕干得不够漂亮而辗转不安,这就妨碍了他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
而一旦遭到失败,他们就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开去。
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
苛求完美,恰恰是人们寻求幸福最大的障碍。
完美主义者通常教条、苛责、防备心强;
他们过分地关注结果,以致他们热衷于设定过高甚至不切实际的目标。
正如心理学家阿瑟·帕克特所说:“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连续统一体上只存在两级,他们无法意识到还有一个中间地带,他们很容易被极端思维所控制。”
简单来说,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存有很高的心理预期,达到了,就能够接受。
如果没达到,那就会出现种种负面情绪。
完美主义的人,总是对自己严格得过了头。
我们为什么要优秀?
如何解除,就要先回到本质的问题上来:我们为什么要优秀?
这个最初的信念根据心理学的推论,要回到我们的原生家庭里来,在你成长的环境里,你妈不断给你暗示“你不优秀”,然后再要求你“优秀”,以完成她好妈妈的自恋的幻觉:
通过我的教育,我教育出了优秀的孩子!
这个说法很精神分析(有点夸大),但如果你嚼一嚼品一品,的确如此,妈妈们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心理游戏:
当你犯错,她就指责、数落、情绪不好。
意思是你是不该犯错的,一次都不能,因为你每当犯一次错,我就不会原谅也不会接纳。
你犯错就是不好的,你只有改正了才是好的。
每当你不达到她优秀的标准,她就有“别人家的孩子”之类的理由来折磨你,说怎么回事呀,为什么考不好啊,之类的。
当你达到的时候,她就给予“不批评”和“肯定”这两种奖励。
总之,只要你没做到10分,无论你做到的是5分,还是-5分,结果都是一样的。
叫做:你不值得被爱!
他们不是在追求成功的乐趣,而是在逃避失败的恐惧。
很多父母们,为了让孩子们更适应社会,也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父母,在别人更有面子有地位,用尽各种方式去让孩子优秀。
于是,在最能获得爱和安全感的家庭里,却用了最残忍的适者生存法则:
偏爱成绩好的孩子,给他更多的关心;
考好了全家开心,奖励孩子;
考不好,这个家庭氛围都沮丧等等......
这会让我们从小就感到一种绝望:
我,不会无缘无故被爱,除非变得优秀。
这种经历会在日后的学校、社会中得到验证和强化。
优秀,变成了一个人行走江湖的武器和防御。
但也给人的内心落下了很大的缺口:
真实的我不配爱,只有优秀才配爱。
所以要不断逼着自己优秀,才可以不那么战战兢兢。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背后有一个渴望: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同时,还有一份恐惧:我不够好,别人不认可我。
这成了现代人内心冲突的一个重要来源。
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对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所以一般被称为完美主义者。
追求完美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每件事都要做到不切实际的完美,从而特别害怕出现失误,当出现错误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全盘放弃。
所以,完美主义是一种不良的心理障碍,会对生活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
完善主义者害怕受到负面评价——自卑到谷底
完美主义者事事追求完美,所以他们无法忍受对他们的一些负面评价,也无法忍受自己有缺点,一些负面的评价,就等于否定了他,负责的评价似乎令他们变成了一个无能的人。
他们很难面对毫无价值的自己,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点和瑕疵。
不可能每一个人生都会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但他们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面对负面的指责和评论,常常令他们感觉到十分消极,甚至怀疑自己、从而放弃自己。
因为太过追求完美,总是担心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好。
长时间积累的情绪没有被消化,其结果就是要么没事,要么就是情绪大爆发
“拼命三郎”蔡依林就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追求完美就是一个bull shit (狗屎)。
蔡依林对完美的追求可以是到了极致,学习舞蹈时,她一天要练14个小时,练到伤痕累累,累到晕倒,挑战芭蕾舞20转,练到肩胛歪掉,大腿肌肉拉伤……
为了在粉丝面前展现完美的一面,她甚至刷牙时都把一只脚挂在肩膀上练一字马。
不断地追求完美,好像已经是她生命中不可丢掉的一部分了。
可是蔡依林却自嘲说:“以前追求完美,让自己活得不像人,因为永远追不完。”
因为追求完美,她对自己要求非常地严格,按她的话说:“(我是)要做就要做到极致的人,比一般人还疯狂。”
可到头来却找不到自我。
直到身体被拖垮的时候,她才发觉“身体在训练、暗斥我,不要再这样对自己。”
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没有错,可是完美是追不完的,盲目地追求完美只会陷入一种疯狂的怪圈之中,却对追求过程中失去的东西浑然不觉。
据蔡依林自己说,UGLY(丑陋)代指自己内心情绪,当她开始拥抱自己内心阴暗丑陋的一面后,得到的反馈却是BEAUTY(美丽)的。
这不是一个歌手为了炒作或迎合大众而说的客套话,虽然被封为“亚洲天后”等称号,但蔡一直是位颇不自信的女性。
比如2012年在《Myself》世界巡回演唱会上,蔡流泪自白“有人在当我得金曲奖的那刻,他们觉得是体操选手得奖。
那一刻我真的对自己超级没有自信心……
当你很用心很用力去表演的时候,别人一棒把你打醒……我通常要武装自己,很坚强地站在你们的面前。”
正如蔡在歌曲《我》中所唱的“我用别人的爱,定义存在,怕生命空白”,她2009年时就险些崩溃,“走在路上会觉得别人投射在你身上的眼光都是不好的”。
一直以来活在别人的眼光与口水中,既是蔡依林的宿命,也是她的心魔。
因此,当她在发新专辑时说出“以前是没有做到一百分,我就会很自责,我觉得我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人”时,激起了很多女性受众真实的认同感。
毕竟,自我否定,是缠绕大多数女性一生的焦虑源泉。
我们都企图从“不优秀”实现到“优秀”的跨越。这就意味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如果我一旦改变成了,我的潜意识还认识我吗?
所以我的潜意识要阻止我自己,继续这个魔咒:
我宁愿呆在舒适熟悉的感觉里,也不愿意成为一个好的但陌生的自己。
真实的优秀应该是这样的,至少我搞了心理学后,开始了这样的还算他人眼里优秀的转化:通过自我实现来优秀。
玩着玩着就优秀了
其实真正的答案应该是:我相信我本来就是优秀的,根本不需要什么证明优秀。
我只是实现了真实的我而已。
什么是自信?
复旦网红老师陈果说过,很多人说的自信,其实不叫自信,而是叫他信。
他人相信你了,你才愿意相信自己,这就叫他信。
但真正的自信,是别人不相信你,你也依然可以相信自己。
我很认同这位老师的观点,所谓的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觉得自己是完美的,大家都在用完美的要求来批判自己。
可是,只要是人,就会有不完美。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地改善、提高,用一顿美餐、一个懒觉、一件新衣服来奖励自己的小小进步,可以逐渐摆脱不完美给自己带来的无力感。
生命的目的,并不是死亡。
而是在于我们所存在的每一秒,我们在每一个当下,对于我们眼前的一切是如何去感受。
活着,就是活着,我们只要拥有当下这一刻,就拥有的足够多我也许不完美,但我真实。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