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写毛笔字的人,都握过这样一支笔
在一个写毛笔字的人眼里,湖州就是一个圣地,拥有一管正宗湖笔曾经足以令人称羡。
所谓湖笔指的是湖州出产的毛笔,最正宗的产地在湖州的善琏镇。镇上有一笔街,街道正在改造,两边笔庄林立,主人多是当年两家国营笔厂改制后自立门户的笔工,钱厂长的含山湖笔厂便是两家中的一家。
笔街不远就是蒙公祠和永欣寺。笔工尊秦朝将军蒙恬为始祖,每年农历的九月十六是蒙恬的生日,镇上的笔工会把蒙恬像请出来,在全镇游行。
永欣寺则是书圣王羲之后人智永禅师修行的地方,智永善书,千字文流传千古,他练字极苦,退笔成冢的故事就发生在永欣寺。传说当年向智永求字的人极多,踢坏了门槛,这铁门槛的故事也在永欣寺。
蒙公像前,钱厂长虔诚地叩拜祖师。近些年,江西笔抢尽了毛笔市场的风头,但在六十六岁的老笔工章文杰眼里,湖笔依然代表着传统与正宗。
如果时光可以倒退,一百年前善琏镇当是何等繁华忙碌。谈起曾经的辉煌,钱厂长和老笔工章文杰不胜唏嘘:三十年前的善琏含山笔厂,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务员,堆挤在厂长办公室门口,求着钱厂长能多派些产品。恨不得刚下线的毛笔,胶水未干已经打包发货。
湖笔真正的兴盛由元朝开始,匠人与文人的相互作用是造就湖笔繁荣的主观因素。宋元朝代更迭,战事纷仍,迫使一大批北方的匠人南迁,不少制笔的匠人便落脚在湖州一带。元朝对汉族仕人的压制使一大批文人远离庙堂,洁身在此,寄情山水,寓志书画。最著名也最可信的应该是赵孟頫了。
当年,湖州笔工被称为笔生,从称呼上就体现出文人对笔工的敬重。书生、笔生的交流有大量的诗文流传下来。
湖笔兴盛的客观原因则是原料。制笔最重要的原料是笔毛,南通、嘉兴、湖州一带的湖羊为制笔提供了上好的原料。北方气候寒冷,山羊毛细而软,绒含量更高,不适制笔,而这个区域生活的湖羊夏季吃草,冬季吃桑叶,羊毛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弹性更好,因而极适制笔。
精于制笔的湖州笔工知道,取毛的部位以颈下腋下为最好,因为这些部位的毛较少受到损伤。一只湖羊可以供笔的羊毛只有三四两,可谓“万千毛中选一毫”。
湖笔又称湖颖。“颖”是湖笔最大的特点。所谓颖指的是毛笔笔尖有一段整齐而透明发亮的锋颖,业内称之为“黑子”,惟湖笔独有。
上好的湖笔对颖的讲究还包括“肩架齐”,指的是锋颖透亮部分的下端界线分明而平齐,每一根笔毛的“黑子”要长短划一,这就要求笔工须将相同品质的羊毛精心挑出来。“黑子明”则强调锋颖段越透明越好,这种笔着墨书写时,按下去笔毛散开而饱满,提起来出锋尖挺。比起通常的“圆尖齐健”毛笔四德,这样苛刻的要求上升了一层境界。
晋唐书家尚帖而喜硬毫,明清书家崇碑而钟软毫,不好说是毛笔影响了书风,还是书风选择了毛笔。
湖笔无疑是美的。每枝湖笔,特别是羊毫湖笔开笔后的形状俨然是一枚春笋的形状。一支湖笔从取毛到水盆、装套、择笔有一百多道工序,每一步都有细致的讲究。
比如兔毫的水盆和羊毫的水盆操作完全不同,哪种用拔,哪种用剪全靠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可以说,每根手工制作的湖笔,均浸透着笔工的智慧与匠心。
//
这一次
地道风物寻访湖州,
为你定制了一款点染用的毛笔。
善琏含山湖笔厂特制生产,
小楷加健羊毫。
宜书宜画,
愿合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