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常说的古铜镜到底是何物?
到了清朝后,玻璃镜子逐渐流入,开始取代铜镜,而铜镜也慢慢的淡出了历史舞台。镜子从我国远古人类开始冶铜时就已经产生,第 一个铸造人已经无法考证,笔者更愿意相信是一代代工匠共同的发现和改进。在周朝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流程,唐朝时完全成熟,并且开始铸造一些用以收藏的宝镜。唐朝以后又逐渐衰落,清朝被玻璃镜子慢慢取代,到了现代,铜镜已经彻底退出了镜子行列。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和使用铜镜,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正如某些发明创造被归功于黄帝一样,古人也把铜镜的制造和使用说成起始于黄帝。《轩辕黄帝传》中记载:“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述异记》中记载:“饶州俗传,轩辕氏铸镜子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这一类圣人制镜的传说固然不能作为研究的凭信和依据,但足以说明铜镜起源的久远,可以追溯到古史的传说时代。
宋代铜镜因多实用于生活,镜体比较轻薄,镜钮小或无钮。纹饰民俗化特点显著。也因多为民间私铸,质量参差不齐。
唐代铜镜在造型上突破了汉式镜,创造出各种花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形镜等等。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表现现实生活的打马球纹等等。唐代铜镜的纹饰和总体布局,也突破了前期的程式规范。铜镜的构图虽然还是环绕式和对称式的表现手法,但是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自 由活泼,特别是高浮雕技法,生气充沛,柔美自然。
战国时期的铜镜特点是形体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镜形以圆形为主,偶见方形,多为弦纹钮。纹饰结构从初期的单纯地纹,后在地纹上增添主纹饰,到战国中晚期还出现了透雕(镂空)、金银错、嵌玉、彩绘等工艺的铜镜。
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在镜子边缘往往形成棱角,所以,仿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铜镜收藏市场看似很美好,却依旧存在一系列风险。收藏家艾青表示,铜镜收藏虽然不像书画、瓷杂赝品遍地、做伪手艺防不胜防,但是铜镜市场中许多运用现代工业中的修复残缺铜镜的手段,让许多铜镜收藏的“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专家认为,很有必要介绍一下收藏投资铜镜的技巧,对古代铜镜认识与了解,更是收藏投资的重中之重,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