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侬:自欺欺人的人间笑话

 曼侬:自欺欺人的人间笑话 






似乎所有的感情故事都与物质分不开,古语云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富足的物质基础,便不能顺心如意地过日子,因此引起争吵,矛盾,乃至背叛。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也是人类所共有的特征。据我所知,在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人们的爱情和婚姻均处于一个单纯的真空世界里,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所谓神圣的爱情便就受到历史变革的强烈冲击,随着进入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待爱情的观念也在飞速地发生改变。闪电结婚、网络联姻、未婚同居等,造成离婚率大幅增高,人们对此也报以游戏人生、无所谓的态度,其盛大之队列可谓令人叹为观止。

我写以上,其实是为了说明一点,普雷沃笔下的曼侬·莱斯科所处年代相对而言本应更为纯真,可惜十八世纪的法国社会各种习俗非常严厉,少女所受教育极少,被家人外嫁或者送去当修女根本不用与其本人商量。这样一来,这些女子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所以必须像寄生虫一样依附男人生存。曼侬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是相当美貌的,拿中国的话来说,她的美倾国倾城。但她是相当贪婪的,用如今的语言来评价,就是拜金主义者,享乐为主感情为辅,追求高消费的物质享受以及具有不负责任的品行。这样一个三番五次施以背叛、被人们认定为妓女的女人,德·格里奥骑士为什么会痴迷到丢失自我、放弃信仰的境界呢?起初他也无法解释:“如果神的拯救,真的总是无时无刻不与激情相抗衡,那么,请向我解释,一个人是受到怎样强烈的诱惑才可以身不由己、毫不反抗地背离自己的责任,却没有丝毫的愧疚呢?”然而后来,他自己逐渐发现,其原因原来是这样的,其一,曼侬拥有年轻的身体,她细腻、温柔、楚楚动人,她像个真正的贵妇。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她成为格里奥骑士眼里的爱神。其二,曼侬极具个性,她不在乎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如果生活富裕,她能够奢靡到挥金如土。所以她一直担心过穷苦的日子,只要是那样,她就会立刻离开这穷苦,另觅新欢。她的情绪无常与个人爱好全都与金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三,曼侬能够花言巧语蒙骗感情。这是个生存之道,无疑是与生俱来性格使然的。因而格里奥骑士被她蒙骗之后,还天真地认为,她是爱着他的。然而他又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钱,她就会立马离开他。

有一些人是注定要为自己的固执而吃苦的。格里奥骑士便是这样的人,即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是周瑜打黄盖的典型例子。这是便是人们常说的:贱性。是没有办法能够改变它的。

如果说曼侬的性格乖张多变反复无常,那么格里奥骑士便是不谙世事、多情浪漫又愚忠。毕竟一见钟情造就的悲剧不止一二,人与人之间相互不深入了解,一旦发现问题,悔之晚矣。格里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沉陷在幻想的爱情里不能自拔,殊不知自己已成为女人的摇钱树,当树枝无钱可摇的时候,便沦为可有可无的影子被一脚踢开。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两个不合适的人硬要拉扯在一起,却又碍于情面不把话说开,一边遮遮掩掩,一边欺欺瞒瞒,其后果可想而知。

当时法国社会习俗放荡荒淫,但多数人却又崇尚着贞操以及理想的感情主义,基于此,我认为普雷沃正是抱着此种心态创作出这一伟大作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文章的结尾,曼侬为了不被权势所占有,跟着格里奥骑士出逃,最后死于郊野。这显然是作者的良愿,让她不再遭受金钱的诱惑以及经历诸多世事沧桑,用她简单的死亡洗脱自己不道德的罪名,给人们理想中的感情涂上亮丽的一笔。这样的戛然而止,似乎反显她的伟大和可爱,似乎也可以引导人们往好处去想,譬如他们可以说,曼侬终是没有背叛爱人的,至少,在精神上没有出轨。或者说,曼侬还是可以同甘苦共患难的,你看她已经为了爱情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再或者说,曼侬虽然不是什么社会名流,但也不能算作是妓女,她只是为了过日子而率真地活着,只是为了一个自己的生活目的而努力向前(钱)靠拢着……

看完这部超现实主义作品,忍不住要对比如今的社会:世间男子有谁像格里奥骑士的痴心?世间女子谁又不是曼侬?这哪里是一部令人哀痛的悲剧,分明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间笑话。

文字让人进步     艺术使人有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