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节上寻找绵竹年画,犹如大海捞针,好在最终淘到了心仪宝贝

 在非遗节上寻找绵竹年画,犹如大海捞针,好在最终淘到了心仪宝贝 






非遗节,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常常承办这样的大型活动,成都人也特别喜欢凑这种热闹,成都的承办方往往把会场布置得精美异常,不然怎能对得起“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个名号呢?

各式各样的旗袍,造就仪态万千的美人。原来,旗袍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中一种啊,真是让孤陋寡闻的我大开眼界。

这是傩,流行于南方各地山区及偏远地区。舞者如同跳大神,都带着色彩鲜艳,面目狰狞的傩面具,为的是驱除瘟神。傩是原始的祭祀方式,因为面具有点奇怪,所以给人很神秘的感觉。

这是讲书。台上讲书人绘声绘色口水四溅,台下听书者听得前仰后合。而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已经几乎消失了,现今在四川,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说书先生李伯清。他的风格不拘泥于传统说书,而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名曰散打,成都人都很喜爱李老师的风趣幽默的散打,成了茶余饭后最爱听的段子。

玫瑰酒,樱桃酒,桂花酒,枇杷酒,桃花酒,柠檬酒,苹果酒……真是应有尽有。其实品其味,也就是低得不能再低的酒精浓度勾兑了饮料而成。女孩子们买得多,男人们似乎根本不屑一顾。

这些瓶瓶罐罐以及雕塑,都是黑砂做成的。我们平日里只闻朱砂,紫砂,金砂,倒是没听说过黑砂。得此一见,十分幸运。据说这种砂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当地人做成了各种生活用品,那时候的人可真是聪明。

剪纸,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望着那复杂纤细的剪痕,不禁赞叹道:这真是神人剪出的神作啊!

戏剧面具,成都人称之为戏脸壳。生旦净末丑,五颜六色,艳丽缤纷。中国最有名的文化遗产,在人眼中确实是美不胜收的。

蜀绣,这么丰富多彩的图案,得绣多久啊。

那么多的小胖,我不说你也能猜到它们是什么动物。熊猫,我们蜀地的宝贝,那么乖,那么可爱,全世界的人们都保护它们,喜爱它们。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皮影。有点像剪纸,但比剪纸还要复杂,是用皮子做成的。图案往往都是古典人物和瑞兽,十分讨喜。

切入正题,似乎走遍了千山万水,拨开了人潮人涌,才在一隅找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绵竹年画。惊喜,惊喜。

绵竹年画,又被称为绵竹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另有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

绵竹年画色彩特别艳丽,是用木版在纸上印出轮廓,然后往上面描色,它从北宋就开始流传了,体现出了历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民俗风情。

我是受人之托前来买画,加之自己也喜爱这些东西,所以不惜磨破鞋底。

墙上挂着。

摊上摆着。

福中有福之人,多么喜庆吉利的一幅画。

到处都是稿纸一般的年画,看上去不咋地,但是拿回去一装裱,就是一副极好的装饰画,并且还有收藏价值。

这是画的谁呢,有没有朋友认识?

这又是谁呢?

还是不认识!总不会是岳云。

最后,我确定这是门神之一……

威风凛凛的样子,如果额头还有一只眼睛,我敢保证他是杨戬。

这是水浒人物咯?看那帽子有点像宋江,又不敢确定。

这个你不说我也知道,是黄忠,黄忠,黄忠。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你看他腿旁咯。

最终,我们淘得这些好东西,心满意足回家了。店主说他家世世代代都是画师,因为年画快要失传了,他们必须要把这个手艺传下去。我们听了肃然起敬,还跟他合了影,未经人家同意这里就不方便发上来啦。

册子里面是这样的,风琴册,一拉开,那么那么长。

我还淘了一个绵竹年画印制的拨浪鼓,给小小的儿子玩。他拿着拨浪拨浪的,那声音似乎是从很久很久以前传了过来,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小巷,长衫,四合院,白月光,鞭炮,过大年……

文字让人进步     艺术使人有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