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水稻的一生”说清楚,其实并不简单【叶雪丹 | 文学看台1774】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粒粒皆辛苦
○叶雪丹
将“水稻的一生”说清楚,其实并不简单。当年在乡下时,我还年幼,重的农活根本帮不上忙,只有晒谷子的时候才能搭一把手。那时年幼的我把场上所晒的谷子时不时用小脚划出一条条直线,当时觉得好玩。看了《跟着李子柒看“水稻的一生”》的视频,让我完整地了解到“水稻的一生”,也从视频中重温了当年晒谷子的情形。
一粒粒稻米的诞生,原来需要着繁杂的工序,需要着庄稼人付出艰辛的劳作。首先选稻种,将其泡在水中过夜,第二天洒在田地,然后等待着它培育成秧苗。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才可以进行插秧。拔出来的秧苗被扎成一小束一小束,扔在稻田中,插秧时拾起一束松开插入泥土中。在稻田中,庄稼人低着头,脚下满是泥水,弯着腰,腰必须弯得更深才能利于插秧,手一伸一收将秧苗仔细地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太阳炙烤着大地,没有风,有的只是一阵又一阵的热浪。烈日炎炎,人照样在空旷的田野下劳作,因为,这个农活必须要完成。
插好秧,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据说,水稻比较依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在视频中,李子柒就是熬夜放(补)水、守水。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该开镰了,收成时刻到了。割稻就是人们把一束一束的稻秧,用镰刀割下。视频中,李子柒和其他庄稼人,将割下来的稻秧用手抱着一束猛摔拍着木仓的边,经用力摔拍,那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穗穗的稻穗就成为一粒一粒的稻谷。收割的过程是最劳累也最要命的,从日出忙到日落再到月亮升起,一整天一整天在高强度的劳作中度过。
毕飞宇在《平原》中写道:“庄稼人一手薅住麦子,一手拿着镰刀,他们的动作从右往左,一把,一把,又一把。等你把这个动作重复了十几遍,你才能向前挪动一小步。最要紧的,是你必须弯下你的腰。这一来就要了命了。用不了一个上午,你的腰就直不起来了。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当你抬起头来,沿着麦田的平面向远方眺望的时候,无边的金色跳荡在你的面前,灼热的阳光燃烧在你的面前,它们在召唤,它们还是无底的深渊。这哪里是劳作,这简直就是受刑。一受就是十多天。每天凌晨四点,甚至是三点,你就得咬咬牙,拾掇起散了架的身子骨,回到麦田,把昨天的刑具再拣起来,套回到自己的身上。”读着这段描述割麦的文字,让人强烈感受到割麦的艰辛与苦累,仿佛割麦割的不是麦,而是人的身子骨,人的精神,割稻与割麦是同样的劳作。
收割好了稻谷,接着是晒谷了。晒谷也不轻松,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上一刻是晴空万里,下一刻有可能暴雨就来了。所以晒谷的时候人们需要时刻关注着天色,天一变化,就抢着把地上的稻谷收拾起来。动作慢些,稻谷就湿了,稻谷一湿,或是遇上连续几天下雨时,稻谷就会发芽,那之前的劳动就白忙了。
晒好的稻谷,就可以碾米了,碾好的米,就是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然后被我们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美食,搬上餐桌,温饱了我们。
虽然现在插秧、割稻谷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了,在《跟着李子柒看“水稻的一生”》这个视频中,它让我们清楚了解到稻米从稻田到餐桌上的不易。让我们重温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在我们生活中,一粒粒稻米被人们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美食,被搬上了餐桌,温饱了人们,养育了人们。可是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节约,大肆浪费了。这个比较严峻的现实,比较令人痛心的现象。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我们要行动,我们要改变这种现象。
我想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你我做起,时时做到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从每一餐做起,坚持做到吃光盘中餐,如果有剩饭那留在下一餐吃,并号召身边的人加入“光盘族”行列,让健康餐饮成为时代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