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一吃饭就会肚子胀怎么办?三招教你改善

我相信对于吃货而言,最怕的就是刚吃饭就“一肚子气”,还刚开始你就饱了,再吃忌口就开始肚胀、胃疼憋得难受,看似是普通的胀气,其实发作起来让人坐立不安。出现以上这种情况,它会让我们时常吃不下饭,吃饭后还会上腹部饱胀的厉害,甚至喝点水都胀,吃点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就爱拉肚子。很多人以为是自己上火了,或者是食积了,就是买些清热或消食的药物服用,但越吃药越严重。

这些人很有可能属于中医辨证脾胃虚寒证,并不适合服用这些药物,甚至会加重病情。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若是脾胃虚寒,则易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引起食欲下降。

三招教你改善这种情况:

1、脾胃虚寒可药养

脾胃虚寒原则采用温中健脾,代表方剂为理中汤。但在中医不少书籍中,小建中汤证、理中汤证、香砂六君子汤证、香砂养胃丸证统称为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证。

这四个方证虽然相似,均表现胃痛喜温喜按,或饥时痛甚、得食暂缓。不思饮食,乏力、苔薄白、脉虚等共同症状。

香砂六君子汤证,属气虚,气不足便是寒,但寒轻微,且兼痰湿、气郁,痛喜轻按,重按痛反增,脘腹胀闷,嗳气吞酸,便溏、苔白润等。胃胀甚于痛,重按痛增为辨证要点。

理中汤证,是中阳不振兼寒湿,症见痛喜轻按,畏寒喜热食,得冷则痛剧,脘腹痛比前香砂六君子汤证为重。痛甚于胀是辨证要点。

小建中汤证,是中阳虚兼营阴弱(即中焦阴阳两虚症),症见痛喜重按,口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热与喜暧畏寒征象并存,以痛喜重按为辨证要点。

它们四者虽然同治脾胃虚寒证,但同中有异,临证不可混淆。临症当辨析无疑而后用之,方能药证合拍,共奏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功。

2、脾胃虚寒可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

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3、脾胃虚寒可爬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大家可以注意下,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也可以排除体内水湿,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

今天的文章就讲到这里了,如果你的“吃货”朋友也有这种情况,可以转发给她,让她能更好的进食,开心每一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