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二期】马永欢:走进漂亮河 (学员作品)
走进漂亮河
马永欢
我们一家三代走进漂亮河,我感觉其乐融融。这一天是2020年12月20日的下午,儿子开着自家的小轿车,儿子媳妇、小孙女和我坐着,从县城我家出发,前往厂街乡漂亮河村,到我的老表俊高家做客。他家酬祝米客,他的二儿子媳妇生了一个娃娃。
车驶进漂亮河村的村路,我思绪万千。我眼前的这一条路,是一条新修的崭新的水泥路,平缓而宽阔,来往的车辆可以顺利错过。这一条路,这一条乡村公路,是几代人的梦想。在新时代,幸福的梦想终于成真。我的母亲是漂亮河回族村人,因而,我与漂亮河就结下了不可分割的血脉情感之缘。我小时候,我从老家曲硐回族村来漂亮河,走的是茅草路,走的是山坡半山腰的一条茅草路。我记得,不仅我走过,我的母亲走过,我的父亲走过,我的阿公阿婆走过。如今,那一条茅草路,已经被沧桑岁月淡化,已经被绵延的青山掩盖;如今,在那条茅草路的下面,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我正体会着,体会着漂亮河乡村之路的巨大变迁。体会着,我热泪盈眶。
由于时间早,所以我决定先到漂亮河清真寺看看。我每一次来漂亮河,几乎都要到清真寺看看,为什么?因为内心的一份情感。我父亲活着的时候对我说:“你的阿爸阿奶(父亲的父母)活着的时候在清真寺,也在清真寺归真(去世)。那时,我们四子妹还小,所以只好跟随父母在清真寺成长,以漂亮河清真寺为家,除此之外也没有家,那时是土改前。你的阿爸曾经读过黄埔军校,后来到漂亮河清真寺任教长,教书,也是漂亮河回族村的阿訇。”后来,我的父亲去世后,我仿佛接过一根感情的接力棒,每一次走进漂亮河,几乎都要到清真寺看看。漂亮河清真寺,像漂亮河一样,总是流动着,向前流动着,并且呈现新时代的特征。清真寺的大门变了,焕然一新,令人仰望。我仰望大门上方的两幅星月图,也仰望回民马杰伟于二零一八年敬送的这块匾额。我走进大门,端起相机,拍摄重建的清真寺大殿,记录阳光灿烂中的大殿。瓦房脊梁中间的一个葫芦与新月相连的雕塑,矗立着,面向高远而深邃的蓝天,令人凝眸遐想其美好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霎时,我内心激起一份民族文化激情,我感觉,在我们永平县,我第一次看见如此美好的建筑景象。我拍摄着,静静地拍摄着,清真寺的教长从房间走出,向我问寒问暖,因为他与我相识。此时此刻,我的儿媳抱着孙女也走进清真寺看看,小孙女第一次进漂亮河清真寺,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我家第五代人走进漂亮河清真寺。如此的民族文化情怀,我心潮澎湃。我激动地对教长说:“漂亮河的清真寺,变得漂亮了!”漂亮河重建时,我的经济虽然拮据,但也捐款400元,略表一份心意。
漂亮河村,从狭义上说,是指热水塘自然村,从广义上说,是几个自然村的集合,比如中村,杨家村等,几个自然村相隔不远,一个村的炊烟经常随风而荡到另外一个村落。今天我家来老表家做客,是在热水塘自然村,也就是漂亮河村。这个村,有几十户人家,聚居,瓦房,从河边远看,新添了几间瓦房。高高低低的瓦房周围,有高大的绿色竹丛,有落叶的核桃树。村背后是高山,是青山。村前面是公路,公路停放着各种各样的车辆。公路前是绿色的麦田,不多,但麦田下埋着天然气管道。麦田前是一条河,是漂亮河,清悠悠的水,源远流长。河的那边又是青山。这样看来,是很美的,所以在阳光下,我小有激动地拍摄这如画的乡村美景。
我们走进老表家,人来人往的场面,我感觉心热乎乎的。我先挂礼,200元,然后吃饭。我们回族的传统八大碗,在矮矮的四方桌面上,令人心动的。我们八个人一桌,暂不吃主菜,即牛肉凉片、鸡肉凉片、羊肉凉片,要打包,一人一份。这叫盐水菜,拿回家,给没有来做客的家人分享。这是我们回族的传统礼俗。做客不吃主菜,吃其它的菜,比如红烧牛肉,腌菜炒牛肉,豆腐,凉菜,等等。
祝米客,少不了后家送礼。饭后,我走进堂屋,满眼都是摆放着礼物,比如面条,鸡蛋,红糖,米花,小婴儿的衣服,等等。这是传统习俗,我熟悉。
在这堂屋,老表的亲家马加庄见我,握手,我说:“亲家,你好!”我倍感亲切,他也感动无比,久违相见。他是巍山县的回民,他的女儿与老表的大儿子成婚成家。他是翻译《古兰经》的专家抑或学者,因而我从心底敬佩他,向他学习,所以,我俩亲家在一起无话不谈,惺惺相惜。
我家走出村落,走向田野,欣赏青青麦田,小孙女最快乐;走向漂亮河,欣赏静悄悄地流淌的漂亮河。浅浅的河水,清澈见底,倒影着婆娑的杨柳枝叶;走向河上的一座小木桥,我走在前,正读机关幼儿园小班的小孙女走在后。我看着她,一步一走,小心翼翼地走,我感到快乐无限,我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代。
作者简介:马永欢,云南省作协会员,参加中国乡土文学院第2期培训,《永平回族》主编,出版10部散文集。